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作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发展了五千多年。古代工艺品价值不必细说,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及收藏人士都以拥有中国工艺品为荣,近年来,仿古瓷、玉器、雕漆、竹雕、紫砂壶、景泰蓝,这些当代工艺美术作品在不经意间已经跻身收藏市场,有些甚至红得发紫,价值是不断提升。
而在另一层面上,传统工艺品市场并没有得到良性的长足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同样处于经济结构中的一分子,进行工艺品生产及销售的厂商公司的生存现状并不如意,在经济发展下,不仅一些工艺品制作及技术失去传承,且工艺品企业转型多次,依然找不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不少区域性的工艺品市场不能形成品牌规模且没有远景规划。那么,这其中倒底是缺乏哪些因素呢?其实作为民族的瑰宝和精粹,不管是文化和历史沉淀厚重,工艺品的底蕴和内蕴都是最丰富的。然而正是由于它的厚重和文化,才使工艺品的市场定位一直无法定性。长期以来取舍之间和突破创新纠结在一起,使工艺品市场面临着几大困境:
工艺品的文化传承
多数工艺品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景泰蓝、骨瓷、皮影、刺绣、紫砂、彩陶、青瓷、刀剑、铁画、根雕、石雕、玉雕等等,无不是国宝。特别手工艺的产品,即通过手工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产品,更显精雕细刻和文化功底。这就需要工艺品企业密切结合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让品牌核心价值与消费者的价值趋向一致。
时代在与时俱进,现代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在发生着深层改变,不管是地域经济,还是文化认知,经济格局从区域经济向全球一体化发展,过多的强调工艺品中的文化诉求的多元化,反而不能迎合消费者的价值需求,这一点需要重新定位,以符合时代发展的精神诉求(文化诉求)不断诠释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质量与价值不对等
质量对于相对稀缺和富有收藏价值的民族工艺品来说尤为重要。“内行考碰,外行考蒙”,是工艺礼品行业内部人尽皆知的“明规则”,工艺品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暴利行业,只要有销路,一笔成交就能赚好多。长期以来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都是在小方面需求的情况下形成,个体化标志明显,因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缺乏行业严管。
例如,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崛起,民族丁艺品在旅-爱华网-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已具有相对独立的体系,这本是好事情,但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是旅游团购现象,长期以来旅游工艺品依托旅游景区和路线生存,出于市场商业赢利目的,出现高价格,低价值的虚假冒伪劣工艺品,工艺品企业与旅游团体的双重欺诈作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工艺品市场的健康的良性的方向发展。工艺品已经沦丧为“纪念品”和“水货”。
没有自己的展销渠道
工艺品厂商瞄准国外市场的居多,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内销面对国内市场的时候,才发现国内的工艺品渠道几乎是一片空白。国内主流的工艺品销售还是通过各地的工艺品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带动路边店、小店。到批发市场一看,是很便宜,但质量参差不齐;跑到商场去一看,又全都是很贵的高端品牌,工艺店专卖店又没有品牌的号召力,形不成规模效应,国内市场缺少一个性价比高、体验好的购物渠道。
此外,由于工艺品市场太注重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定位,对现代市场的营销策略缺乏系统认识,太分的强调地域性文化,传承文化和历史价值内涵,使工艺美术市场处于分散的局面,没有营销策划的整合和入市标准。也就是当下市场上鱼龙混杂,精品与普通礼品以及低档品难以泾渭分明的潜在原因。
相比,如宜兴紫砂艺术品,在1980年后,治理流通渠道,规范营销模式,选择四家香港公司专营,分别搞展销,印图录,编会刊,打广告等。宜兴紫砂陶艺家积极配合,创新花样,提高质量,控制数量,顾景舟大师一年做壶不超过4把。营销各方和谐运行。宜兴市政府严格管治,不准在正常渠道外乱卖等,收到了更好效果。
工艺品是产品,也是商品,自然是离不开市场推广的。从营销上说,工艺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是自身卖点,但不应该为此束缚工艺品的市场推广,唯有“放下”,才能突破,文化需要沉淀,更需用要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