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是上帝”在服装销售中的营销作用
每名消费者都是顾客,每名顾客都是服务或产品体验者,顾客就是上帝,服务好上帝,不仅仅能当场促成销售还为口碑宣传做了铺垫。可是,在商场中商家跟顾客争抢面子的事情却时有发生。“顾客是上帝”看似“顾客至尊”,全面而周到的顾及到了顾客的面子,而商家的地位退居其二,可是,实际上谁才是真正受益者。不知道那些跟顾客争抢面子的商家有没有真的在想这个问题。
顾客心理需求永远都不可忽视
众所周知,女性服装销售量要远远大于男性。“女人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这句话既是女性对服装购买欲望的经典描述,从另外层面来讲这句话又极具煽动性,给女性购买服装热冠以正当的理由。女人的衣柜里永远都填不满,所以,女性服装永远都有销售市场。
但是,喜欢逛街的女性朋友经常会碰到这些情况。当女性眼中发现猎物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带着一种惊喜走到衣服跟前,可是当你刚要伸手抚摸的时候,一个醒目的提示牌“请勿触摸”一瞬间便冰冻了喜悦的表情。将你拒之门外,你会是一种什么感觉,我想即使你再喜欢这件衣服,也不会为之动容了,往往便会转身就走。也许商家是出于保护衣服,因为白色衣服不耐脏,可是却严重忽略了消费者的心理因素,看到这样的警示牌,女性是不是会想:“什么意思?嫌我手脏吗?”这种抵触心理油然而生。
还有些情况,当你看中了一件衣服,特别喜欢,但是当你问:“我可以试一下这件衣服吗?”,服务不到位或者并不专业的服务员或许会说上一句:“这件衣服﹡﹡钱,请您看好了再试,这个价钱aihuau.com你能接受吗?”,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你是不是会觉得很尴尬,试还是不试,试的话如果相不中肯定会遭到服务员的语言中伤,不买干嘛要试等。可是如果不试呢,一下子岂不是让对方觉得你囊中羞涩。这样的话往往将顾客至于两难的境地,还是要不得。
以上的情况不是“顾客是上帝”,而是“商家是上帝”了,这种情况下商家往往会失去这部分顾客,并且是永远的失去,因为顾客并没有从你这里得到什么,没有收获到一件自己想要的衣服,反而遭到了语言中伤,想想她还会来吗?可是,我碰到的另一种情况则不同了。
一位朋友在一家服装专卖店试了七八件衣服,每次服务员都微笑着为其服务,往试衣间不厌其烦的送衣服,然后再一件件的换掉,整个过程中,服务员没有显示出一点的不耐烦。可是问题却来了,试完这些衣服之后朋友发现没有一件是她非常想买的,那怎么办?看着服务员满头大汗的帮助自己尽心尽力的寻找衣服,朋友实在于心不忍,略有迟疑之后,朋友最终选择了一件衣服。朋友说:“我真的不想买这件衣服,而且这件衣服买回来很有可能就是压箱底的,但是看到那个服务员那么虔诚的服务,我实在不好意思不买。”朋友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我,我一下子对这家专卖店产生了好感,而我又将这件事告诉了其他的朋友,可见,这种口碑真的是一传十,十传百,无限范围的扩大,而在扩大了之后由这名朋友第一次消费所带动的次消费者又何其多呢?
上帝创造生命,顾客创造利润
众所周知,上帝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是神在权利中的最高统治者,因此,被诸神和世间所有人尊重和参拜。在中国,上帝即玉皇大帝,为天界、神界的皇帝,在民间则被认为是主宰宇宙的至尊天神。在基督教中,上帝是万有的创造者、宇宙的统管者、真理的启示者、选民的拯救者-爱华网-和罪恶的审判者。无论是西方的上帝,还是东方的上帝,他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无人能取代的。
“顾客是上帝”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已经无从考究,虽然这句话有点神话了顾客的地位,但是很明显的提出这句口号的时候已经深知顾客的重要性,并且顾及到了顾客的心理需求。商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销售,实现销售的目的是为商家创造利润。所以,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就是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销售增加了一个机会。
商家跟顾客争抢面子吃亏的是商家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求,而“顾客是上帝”则很好的满足了人的精神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每个人都希望成为生活的主角,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个人地位被尊贵的体现出来同样是每名消费者所希望的事情。
九十年代之前,“有件衣服穿,没得挑”是那时候的写照,现在已经是不缺吃不缺穿的年代了,在满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之后,人们开始精神层面的追求了。女性买漂亮衣服不仅仅满足了追求美的欲望,而购买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所以,“顾客是上帝”看似将顾客捧的高高在上,实际上是将顾客的钱往商家腰包里揣,而商家跟顾客争抢面子,毫无疑问,吃亏的便是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