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 “公共外交” 是舶来品?



“公共外交”现在已是中国的时髦语。一些职能部门和学术界相继成立了“公共外交办公室”和“公共外交研究中心”。这是一件好事,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但究竟什么是“公共外交”?它的实质是什么?它是中国过去不懂、或者说,过去没有过的一种“新型外交形式”吗?

前一个时期,当美国有人提出,在国际关系中要运用“软实力”,我国也有一些人迅速跟进,称中国缺少这一课。

 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 “公共外交” 是舶来品?
事实上,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初登国际舞台,即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与“和而不同”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运用和发展,是新中国的“软实力”。近10多年来,中国提出“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特别是要努力“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中国“软实力”的表现,也是中国新时期的旗帜。

同样,现在人们在谈论“公共外交”时,也出现类似的误区。有些话看似“新颖”,细一琢磨,就觉得它不对劲。说中国“公共外交”现在才“应运而生”,似乎缺少了一点历史唯物主义和发展观。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就成立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这是中国“公共外交”在当时情况下非常出色的表现,为中国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和国际友好合作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中美、中日等很多国家关系正常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人们称之为中美“乒乓外交”和中日“民间外交”就是最好的例证。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26个国家建立了1717对友好省州和城市关系,国际友好城市活动已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asp?id=151612|50

“公共外交”一词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美国人有时也把它称之为“民间外交”。现在我们好像是“进口”了。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好,而且也可以借鉴,取其之长。但不要忘记,这个“版权”并不是美国独家的,也不是中国没有过的。只是时代不同了,“内涵”更加丰富了,发展了。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公共外交”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最主要的有三点:一是“非政府组织”(NGO)遍及全球,异常活跃;二是各种网络如雨后春笋,势不可挡;三是人民大众对外交的参与有了一个新的开始,而且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各国政府都在努力适应、利用或者试图利用。

从正面说,大力开展“公共外交”,有利于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既不是“浮肿的中国”,也不是“骨瘦如柴的中国”);有利于学习各国先进经验和文化;有利于促进双边和多边的“国际共识”,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增进友好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外交决策的民意基础。这四方面的“有利于”,实际上就是“公共外交”的核心内容。

从反面看,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实际上已经打响。据了解,有几个大国正在采取各种手法,拉拢、甚至收买大批中外人士,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在网络上歪曲中国外交政策和发展道路,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特别是中俄、中印和中越关系,甚至不择手段,假借所谓“愤青”和我国领导人“讲话”名义,刺激中国人在某些方面的浮躁情绪,误导舆论,浑水摸鱼。

因此,“公共外交”可以而且也应该是全方位、多形式、有大方向和针对性的,它牵涉到国家形象和整体利益,也牵涉到我们时代的精神。当然, 我们首先要从正面看待,大力开拓。但也不能太天真,需要提高必要的警惕,认真防范;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加强正面引导。千万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英国已故首相丘吉尔曾意味深长地告诫他们国家的媒体说:新闻是没有国界的,记者是有祖国的。在当今时代,我想,“公共外交”是自由的,“参与者”也是有祖国的,有关“职能部门”更不能盲从,而应适时加强领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85413.html

更多阅读

今日中国为何外交仍是如此软弱? 中国外交太软弱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不知说了多少年,可近几年让人看到的却是国家越来越软弱的外交状况。慈禧太后的“弱国无外交”这一“名言”,近年来又逐渐变成了中国目前的外交现实。中国经历一次次革命,又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什么我

中评社 为何周边外交对中国如此重要?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2013-11-02香港中评社11月2日发表社评,题为《为何周边外交对中国如此重要?》,作者张建,文章如下:10月24至25日,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以最高政治层级形式就周边外交工作专门召

《跨文化交流》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在这一学年,我学习了跨文化交流,虽然之前了解一些中西方的差异,但是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才知道这其中的知识、内涵竟如此的博大精深,这使我为曾经认为自己略知一二的心态感到惭愧,更加确定了中西方的差异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现象,更是值

声明:《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 “公共外交” 是舶来品?》为网友笙歌白云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