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应邀在全国不少地方讲授过企业危机管理与风险控制的课程,也有好些企业前来我们蓝哥智洋机构请教,以寻求对策,很显然,在如今的多元化、碎片化时代,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常态,一旦面临怎么办?有许多企业往往表现得猝不及防,乱了心智,似乎出人意料,没有应对的准备,因而带来了今后工作中的处处被动。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有关潘石屹的文章,其实这也不算稀奇了,本身潘石屹就比较鹤立鸡群,在企业家中以善作秀能作秀敢作秀著称,我也写过不少有关他创业和营销的文章,这不,他写微薄敢于表立场、发心声的手段已成为企业界另一道风景。不少人也从中借鉴模仿,潘氏营销那种用眼球经济来打造知名度的方式确确实实有一套。在我看来,潘石屹的厉害不仅仅在于他是一位顶尖的营销高手,更在于他面对危机事件时的镇定和从容,而后者应对时表现出的智慧让人感慨万千。
据《财富堂》报道:2002年对潘石屹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这年开始,潘石屹奠定了自己在房产圈外的名气和全国性的影响力。此时正是他意气风发的不惑之年,SOHO现代城一炮打响aihuau.com,新项目建外SOHO蓄势待发,公司也已经更名为SOHO中国。
这年国庆长假期间,一贯善于营销的潘石屹又祭出了新招——无底价拍卖。建外SOHO一套404平方米的商铺从0元起拍,半小时内被16位竞买人哄抬至1312万元成交。这让建外SOHO由此前的均价每平方米2.7万元涨到了3.24万元。留给媒体的噱头也是实足的——北京首次以竞拍的方式销售楼盘的商铺。
这是典型的潘氏营销,用眼球经济来打造知名度。就像SOHO现代城当年一句著名广告词“有点前卫,有点另类”。早在1999年底,一篇署名潘石屹和他夫人张欣的文字《SOHO现代城·居家办公·酷.com》就出现在诸多媒体上,这篇在标题上罗列了四个眼球标签的文章标志着SOHO的概念被正式推出,潘石屹宣布要为中国打造真正的SOHO,即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为了便于人们理解,当时他把SOHO翻译成居家办公。
在2002年之前,两次著名的危机公关已经让人们看清他的智商。先是1998年8月20日,包括4位营销副总监在内的数十名现代城销售人员一夜之间被竞争对手挖走。潘石屹的办法是连夜在媒体上买下版面发表文章告诉大众这件事,进行“反策划”,用坦诚的心态面对突发事件,反给自己的现代城楼盘做了大广告。另一件事是2001年现代城的“氨气事件”。现代城有业主发现室内出现了氨气。如果处理不当,这对现代城的声誉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潘石屹将沦为黑心开发商的典型。潘石屹的应对之道依然是主动出击,他很快找到原因在于混凝土的添加剂。第一时间,他大张旗鼓地向所有的客户写公开信说明原因,并公开表-爱华网-示道歉,在全世界的范围招聘消除氨气的设备和技术,同时如果有愿意退房的客户,加10%的回报无理由退房。后来,“绿色”成为SOHO现代城的一大营销卖点,潘石屹在次年推出“绿色承诺”,把坏事变好事,历史污点变成了绿色卖点,旧项目的绊脚石变成新项目的助推器。当时媒体的报道的强调是“潘石屹又拿‘绿色’说事”。潘石屹已经开始以善于炒作,公关能力超强的面目出现。
日后,潘石屹回顾自己的这两个经典战役时用“诚信”来解释,“我想处理好这种事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诚实、诚信。任何的技巧、任何的伎俩在危机公关中都是多余的、添乱的。如果失去了诚实,将失去一切。人可能有许多美德:勇敢、智慧、服务、创造力、帮助、乐观等等,但如果他是一个不诚实的人,说假话的人,这一切都将失去,因为基础没有了。做人是这样,做公司也是同样的道理。诚信、诚实是最有力量的解决所有问题的手段。”
房地产业在中国是个神奇的行业,几乎是名声最差,只比奶制品业强些。房地产开发商们被看成是空手套白狼的混世高手,在社会转型时期,通过贿赂权力、欺诈民众、勾结权贵牟利而成为新富阶层。然而,或许是因为有关房子的一切消息都是重要的,房地产业也聚集了中国最高调的及格企业家。分别自称不行贿的王石和诚信的潘石屹以及讲了太多不好听但确实是大白话的任志强成为了行业中异类。
许多人谈起潘石屹的经历早已耳熟能详,但他在处理这两次危机公关的事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如今的各种各样的危机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危机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或者是当危机发生时却不知道如何防范和妥善应对,这也就是难怪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有关危机管理课程之所以受欢迎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