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学东
广告投放和经营
目前关于三网融合的文章,主要有三个层面:技术、政策和应用。而实际上三网融合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因为在三网融合下是高清收视,而现阶段的两种技术还不能达到流畅地观看高清,技术层面还没有取得突破。所以,三网融合的技术再谈,应用先行,政策层面是我们现阶段讨论最多的。现阶段政策对于广电系统的保护最厉害,也最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台有很多机会,比如报业不能整合电视,但电视可以整合其他媒体做成跨媒体集团。有人质疑三网融合是否能做好,就是因为这些政策层面的矛盾。
现阶段对于三网融合经营层面的分析相对较少,经营层面包括两个内容,对手和内容。三网融合下,广电的对手是电信,也是唯一的对手。现在或是以前的对手几乎都是电视台内部,台与台之间,或是与报纸的竞争,彼此间经营方式相差不大。但电信有其自身特点,首先是资金和体量优势,市场化是它的第二大优势。电视虽然有很多内容,但市场化程度不高,销售队伍和电信也没法相比,就算是北京、上海等有力量的台其经营手段和方式也相对落后。电信的第三大优势是现有网络,第四个就是全国性企业,而电视台受到政策的影响,各自区域为战。当然,电信也有其劣势,内容组织肯定不如广电,电信在广告营销上虽然市场化程度较高,但是销售队伍都终端化,真正广告营销是另外一套方式,需要重新梳理,比如大客户营销。而在三网融合下的经营内容除开传统的广告,这是电视台的优势,还有就是固定服务费,包括话费和收视费,还有就是网点服务(零售)和整合服务(缴费)等。
总的来讲,三网融合的条件还未完全具备,但突然间具备也不无可能,所以需要对三网融合有一个概念,做一个储备。
从受众角度看媒体格局
谈到媒体格局,第一点需要解决的是我们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应该说真正的标准受众可能是四十多岁的女同志,她更在乎家庭,或者是五十多岁的工厂领导以及六十多岁的退休人员,也许和电视的情感更为接近。不是标准受众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做好节目呢?我们要以标准受众来要求自己,情感连接、贴近电视观众才能做好节目,广告主也是如此。
第二个媒体格局的问题是关于媒体的地域分布,媒体是不是要集中到一些大城市去呢?现实并非这样,这和地域性格有关,比如《知音》就是家常里短,在湖北武汉,和武汉人的性格很符合。《当代歌坛》在哈尔滨,《女友》在陕西西安,《英语周报》在山西太原,发行量1600万份数字惊人。所以说媒体发展一般不存在地域歧视,地域性很重要,但到处都可以办媒体,这也是一种媒体格局。
从受众角度看媒体格局,还需关注一些特殊受众,经销商就是其中之一。平面广告的摊贩对受众就十分了解,但他本身是特殊的受众。还有一个是企业,企业对媒体影响较大,报纸广告中的汽车、房地产等。理事单位也是一个特殊受众,中国几乎没有专业媒体,很少考虑媒体的影响力,其盈利模式是与行业内的企业合作寻求赞助。行业内没有有影响力的杂志,几乎没有专业媒体,这就是现在的媒体格局。专业媒体的成熟纯靠市场不行,还需要政府政策干预。特殊受众还有一个“二老”,老百姓和老同志,眼睛向上求生存,眼睛向下求发展。现在媒体格局因为照顾到“二老”,新闻政治类的媒体弱,民生新闻发达,新闻政治类也不是没有,而是采取迂回方式。
收视率和广告很大程度上没有太大关系,更主要的是影响力。湖南电视台各方面都发展非常好,有几件事奠定了他们的地位。湖南卫视最有影响的是娱乐节目,尤其是2005年李宇春那一届,但正是从2005年收视率开始大幅下降,这和我们的印象正好相反。主要是因为湖南卫视把电视剧和品牌栏目的时间相互替换,再牛的栏目也卖不过电视剧,收视率也比不过电视剧。但实际上,电视剧还是卖不过栏目,就算栏目的收视率下来但广告收入没下来,甚至还继续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收视率很低,但广告很好卖,挤破头,广告千人成本也很高。因为这个栏目定位高端,卖广告是卖预期,收视率只是预期的一部分,而影响力对预期可能更大。
从媒体格局来讲,媒体竞争必将进入品牌时代。这-爱华网-些年电视剧变化较大,所有变化都和体制相结合。在2003年或是2004年,海润公司的年电视剧产量有500多集,已经超过国有最大的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一倍了,这说明体制已经允许民营进入。2008年后,电视剧资本市场放开,2008年当年除中央电视台整个社会投资市场有50亿。同时在电视剧制作内部也有些调整,编剧的价钱提高,从而产生了很多高质量的、好看的剧本,比如《潜伏》等。
就品牌建设来讲,电视栏目里经常表现出喜新厌旧,观众还没反应,制作者自己就烦了,开始改革,一改完可能反而不好看了。但从整体来讲,受历史原因影响,中国人接受新事物比其他国家要快,认为新的都是好的。因为中国的新产品实际上都是国外成熟产品,引进来就是好,所以消费者对新东西的接受性很强没有怀疑排斥观望。我们的品牌在国外通过积累,而国外的品牌在中国就跨越式成长。喜新厌旧不仅针对栏目,也针对媒体,各领风骚没几年,这也是现在的一个媒体格局。
广告主眼中的创意
广告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但存在一些误区。广告公司应该为企业主服务,这是唯一目标,但现在还有另外一个目标,要得奖才能出名,出名才能有影响力,才能要更高的服务费。所有广告公司为评奖做很多飞机稿,由此受影响产生定势,认为评委喜欢的东西广告主也会喜欢,缺乏从广告主的角度来思考。
在广告操作理论上也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标准,做广告首要的是让人记住,其次是传递情感,与前后节目相匹配。在实际操作中,广告内容虽然与后面的节目相匹配,但依然把广告放在很靠前的位置。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好创意。比如赵本山大叔经常说的“地球人都知道”,创意确实很好,好多人都知道。但有人说是给南极人做的广告,而实际上是给南极人的竞争对手北极绒做的广告,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说品牌,造成了混淆。实际上,一些企业家最能理解广告精髓,因为广告风险很大,企业家对广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自身就成为了较好的广告策划人员,比如段永平、史玉柱。柳传志就曾评价说,史玉柱对消费者的深刻理解是我们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的,他非常用心地了解观众诉求。
真正的好广告是什么样的?全世界最大的广告主——宝洁公司认为好广告的三个标准:第一,宣传品牌;第二,宣传功效;第三,好的创意。当然,好广告还包括一些没有被重视的手段:比如声音和画面,好广告需要被大家记住,画面有冲击力,而声音的记忆力有时比画面还要强烈。还有一点就是对比,做广告最主要的是和其他产品品牌做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