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虽然有些鼓噪,华而不实,但声势很好,劲头很足,需要引导。这里提出几点建议,即目前电动车发展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供参考。
一、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
电动车不妨从小做起。
目前各企业的电动车都在试验阶段。做小排量车,容易实现技术突破,容易降低成本,容易调头重来,容易实验推广,最关键的是容易成功。小车大电池,各项性能指标容易提升。相当于1.0L、1.3L动力的车型比较适当。取得经验,由小到大,逐渐提升。技术思路正确了,提升动力性能也不是难事。
二、处理好传统动力与电池动力的关系
传统动力与电池动力的研发应该并重,避免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传统动力要达到国际水准,借助传统动力基础,助推插电式混合动力研发,实现混合动力的技术突破,增加研发和推广成功的可能性。将来,最先成功、最先推广的车型将有很大比例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三、处理好分散和集中的关系
做好基础工作,摸清我国电动车技术力量的分布,厘清真伪,集中起高校、科研、企业等各方面的专业、优秀基础性人才,集中国家财力,针对技术瓶颈,进行集中研发,实施重点突破。提高电动车准入门槛,设立电动车研发资质标准,不符合资质要求的,一律不得研发电动车,避免力量分散,财力流失,资源浪费。
四、处理好排放和污染的关系
在研究电动车电池出生的同时,研究电动车电池的无害化处理,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源。
加强对碳电池超强电容的研究,寻找更可靠的电动车研究方向,从电容开始重点突破,解决电池容量和电动车续航里程难题。
五、处理好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合作问题
在严防技术核心机密泄露的前提下,加强与国外企业的电动车技术交流。科技无国界。主动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吸引国外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各种方式的合作研发。加强传统技术与新能源技术的国内外融合,借鉴先进技术,博采众长,集技术之大成,壮大自己。
六、处理好适时量产和降低成本的关系
这也是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技术不够成熟,不必急于推广市场,避免电动车第一印象破坏了我国电动车形象和产品声誉,形成负面的“首因效应”。严格遵循技术标准,把技术问题和产品故障解决在厂门之内,不得带病上市。各项性能指标成熟之后,批量生产推向市场,赢得良好口碑,取得正面的“首因效应”,启动市场消费动力。电动车在不够成熟之时操之过急冒然推向市场,会影响产品声誉和产品忠诚度,为市场的后续推广带来难题。留下声名狼藉的电动车声誉,再想为电动车正名,难上加难。
七、处理好技术保密与信息透明的关系
严防技术泄密。同时给消费者以电动车研发的知情权。将考察后的结果公布于众。我国究竟有多少企业有生产电动车的资质;我国的电动车生产的真实水准究竟如何;我国电动车研发进入了何种阶段,电动车产品质量性能达到了什么标准;续航里程、最高车速、充电时间等等信息,由权威媒体统一发布,一定要真实透明,向消费者公开。给消费者知情权,把真相告诉群众,取得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更大更多的道义支持,为培养产品的市场基础和忠诚度奠定基础,增强消费者耐心等待的时间和信念,为生产中国人自己研发、给中国人使用的电动车赢得时间。
把困难说出来,把信心说出来,把成就说出来,把实底交出来,让中国人同心协力,下力气研发电动车,让更多的中国人无条件支持电动车发展,为中国汽车工业创造历史性成就,就不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