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为之热热闹闹办讨论、群情激扬找出路的事情,往往都是那些一直被漠视的事。我们重视儿童节,大多是因为孩子们过早地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我们兴起父亲节和母亲节,也是因为国人流动大、没有多少时间照顾自己的父母了,提出这个节日也主要是安慰一下自己受谴责的良心。
而今,民营企业的话题被史无前例地搬到舞台中心,不仅是中国500强新鲜出炉的强势带动,更是大家对民企前途忧虑、国进民退现象的愤懑以及主客观战略调整的关注大爆发。民企的命运也许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堪忧,但有识之士们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民企走向不可挽回的败势之前,多做探讨、多想出路、多争取公平待遇、多安慰观望的民企们,不失为一帖很好的精神安慰剂,未雨绸缪,在稳定中找到合理出路,总比惶惶张张地东奔西窜好的多。
在前段时间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论坛上,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出语惊人,他认为,上市是民企摆脱不安全感的良药。是呀,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佳,而民企又总是身处“庶子”的尴尬地位,纵使最会讨得父母欢心,但在大难之前难保不被抛弃。
作为民企娘家的掌门人,保育钧在上市问题上大声疾呼,其目的是为帮助民企寻找到更多的政策资源保障。保先生心里很清楚,与其批评政策歧视、民企发展四大天花板和大多数民企的二次创业信心薄弱,还不如从中央政府和金融管理层那里拿到实实在在的上市名额。多干实事,少说空话,保先生的确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民营企业,特别是以新鲜出炉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们,难道就只能通过上市才能寻找到战略发展的安全感吗?民企们的不安全感,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又将如何消除呢?可惜,保先生这种既官既民、不官不民的角色,是不能尽言的。本人对民企关注有10多年了,早在2001年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班上,我就参与了民营企业研究的专题研讨课程,从那之后,通过服务实践、理论搜集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我在战略和营销层面积极地为所接触和服务的优秀民企们出谋划策,意欲找到更为合适的民企赢利模式和发展战略。
在我看来,上市是民营企业集体发展的次选,最多提供一次虚幻的期望,偶尔得到的民企也往往迷恋上这贴致幻剂,陶醉在自我资产暴增的幸福中。而对于优秀的民营企业来说,上市则可能是引诱他们走上歧途的精神鸦片。民企的整体战略水平不够,难以分清上市这种重大选择的真正利弊得失,不该上市的上市了,结果就是富翁多了、创业家少了、企业精神丢掉了,分崩离析的日子不远了,得不偿失。
而且,上市的机会何其之少,用九牛一毛来形容都显得有些多了。国务院的“新36条”这针兴奋剂,要比上市实在的多,但几个月过去了,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民企们没有得到多少真实惠。原因究竟何在?中央有政策,地方政府缺资金、缺GDP,而以江浙地区为代表的民企们握有大量的“闲散”资金,民企们为什么还是找不到战略出路呢?我们先看一组刚刚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民企与国企的经营绩效数据的对比表格:
我认为,这张表格集中反映了国企和民企之间不平等国民待遇,就像一个安徽学生要上北京大学,他的几率只是北京户口学子的三十九分之一。起步都不公平了,还谈什么fair play?如果民企能够以近似的代价融资,那么他们的各项表现还要远远胜过国企老大哥们。这一点,保育钧说得aihuau.com对,因为上市的概率虽然很低,但融资成本也是很低的。只不过,中国的证券资本市场,容不下太多的优秀民营企业,所以这种远水是解不了民企们的近渴的。当前的问题是:如何巧用现实资源度冬天,积极推行战略调整和管理革新迎春天?
上市,不仅概率很小、希望渺茫,更让人痛心的是,不少民企的发展被金融中介机构胡吹神侃的蓝图给耽误了。民企上市正如觅得一位情人,的确能给民企带来一些快感,但若是没有合理的盈利模式,情人终究是情人,最终免不了关系的破裂和情感的伤痕,要知道,最靠得住的还是自己的贤内助。别再画饼了,作为民企娘家的掌门人,保先生首先应该告诉民企们:目前我们还没有多少实惠给你们,希望你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丢掉幻想。就像几十年前靠着自己的拼劲和狠劲杀出一条血路,民企的未来发展之路终究还是要靠自己走出来,别再为虚幻的上市机会、机会成本很高的地方政策而心神不定、患得患失了。至少,戒掉了上市之瘾,民企们还可以清醒地面对挑战,为不可知的未来做好所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