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淑萍
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12月12日开始降低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并取消一些药品的单独定价资格,新一轮新药降价方案也即将出炉。消息人士介绍,这次降价的幅度大约在15%左右。 药价调整步伐正在变得日渐紧凑,去年大量国内生产的药品降价,307种基本药物中,国产药品价格下降达40%左右。近日发改委再出政策,一直享有单独定价的外资药也遭遇降价,平均降幅达19%。同时,各省级进行的基本药物增补,药价下降幅度再度达到40%左右。 药品降价潮导致国内外药企的利润空间差距在缩小,业内人士分析,多年来外资药占据高端市场大头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未来国外药企与国内药企的市场占有率差距将会拉平。 药价大幅下降 2010年,是政府打压药价的年份。 降药价首先从打压国内药价开始。去年8月份,307种基本药物制度开始实施,据卫生部介绍,国家307种基本药物平均降价幅度达40%左右。 降价潮中,外资药品遭遇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降价。 实际上10月30日发改委就公布,从12月12日起,取消外资药品的单独定价权,同时降低外资药企17类药品的单独定价的最高零售价,降价幅度达19%。此次降低的都是外资药企中销量排名靠前的药品,“也是每个企业的品牌药支柱”,一位外资药企人士介绍。 影响不仅于此,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左玉增透露,目前20家外资药企的70多个不同剂型规格的药品已经出现在基本药物目录中。而各地基本药物目录的增补,也对外资药品做出进一步的限价。 利润大缩水 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此次外资药品中,有176个单独定价品种的最高限价被调低,粗略统计涉及40家外企的107种药品。 根据176个药品的往年销售记录,发改委分析,预计每年可为老百姓节约20亿的买药负担。如果将20亿平分在40家药企中,每家药企每年将减少0.5亿元的收入。 “总体来说也许不亏本,就单独药品来说利润下降很大。”一位外资药企人士说,发改委此次降价19%,外资部分药品的利润空间从40%以上被压缩到了21%以内。 对于此次降价,RDPAC表示,原则上支持国家发改委为逐步理顺医药价格关系、降低药品价格、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所采取的各项改革尝试,但与国际对比,中国仿制药出厂价格仅为国际总体价格水平的22%-30%,不利于中国医药(17.71,-0.36,-1.99%)的研发投入和健康发展。 因此RDPAC建议,对于原研制药品的价格应采取 “合理评估价差,分步骤、平缓的价格调整”,以避免市场过大震动,影响企业投资的信心。 相对于外资药企高利润来说,国内药企的利润率在20%-30%之间。对价格的调整,国内药企人士称,“部分原研药利润率在40%-50%之间,下降至40%左右或许会勉强接受,但仿制药的利润超不出30%,现在降幅太大,很痛苦,都没法生产了。” 虽然内外资药企各有各的痛苦,但谁都无法更改趋势,东方证券医药分析师李淑花认为,政府对基本药物价格普遍控制是大趋势,预计明年基本药物名录中的国产原研药单独定价也将会进行下调。 就此发改委价格司药品价格处人士回复,“具体还没有计划,但理顺药品价格是趋势。” 市场重新分配 不过,内资企业乐于看见的一个情况是,随着外资药品价格的下调,国内医药市场格局将会重新分配。 目前,中国所有三甲医院全年药品的销售额中,有70%以上为外资药品,30%为国产药品。中国药企则转战二级、二级以下医疗市场,在这两个医疗市场中,70%的销售额来自中国药企的药品。 外资药品占据高端市场绝大份额,而这背后,则是高额的公关费用支出。 但未来,随着外资药品的利润缩水,外资药利润与国内药企利润相差不远,外资药企在渠道中的公关尺度相应会减弱,内外资药企的公关将会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 外资药企显然不甘心丧失原有高端市场份额。据上海市一家医院人士透露,比起以前,现在外资药企对医院表示出了更多的“关心”,以往2个医药代表维护一个医院的医生,现在增加到了7个,销售量大的科室中,几乎都有一个专人维护。 但国内药企似乎看到了希望,国内一家医药企业人士说,“外资药企利润变薄后,其竞争优势会逐渐减弱,国内药企的发展空间会转好。”随着未来一些有助中国药企发展的政策颁布,中国药企在三甲医院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