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彩电企业康佳表示,2011年3D电视将在康佳平板的整体生产和销量中占比50%以上。对此,相关分析人士指出,3D技术虽不完善,但在未来可作为液晶电视的“标配”曲线进入市场。消费者在使用电视时,可以选择不使用3D这种附加功能,而当成普通的液晶电视来使用,而价格是3D电视普及的最大障碍。
50%之说是在及时布局还是在拔苗助长?3D技术借助“标配”方式达到普及是否可行?价格是否真的是阻碍3D电视普及的最大障碍?这一系列问题仍有待市场和时间来解答,不过《中国企业报》记者仍对此展开了调查采访。
3D大卖已成定论
此前,众多业内专家在接受《中国企业报》采访时都表示,看好明年中国3D电视的发展,认为其在量上将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但即便这样,在一年时间内把目前市场占有率仅5%的3D电视提升到50%,似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中怡康彩电分析师彭显东表示:“随着明年尺寸的增多以及价格的下滑,我们认为3D电视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占到平板电视的15%左右,康佳电视对于明年50%左右的市场份额,是偏乐观的。”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康佳即使把3D电视的比例定在100%也不意外。“当初谁也没有想到LED电视会普及得这么快。50%的目标更多的是体现康佳对于未来3D市场以及自身产品的信心,毕竟取其上者得其中,取其中者得其下。”
视觉体验差是短板
市场虽被一致看好,但把3D技术作为标配来推广,似乎仍存在许多问题。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同尺寸3D电视与LED电视的价格仍有很大差距。
在京东商城,一款55英寸海信LED电视售价为9999元,而一台同品牌3D电视,售价却高达14999元,二者相差近5000元。
相较于价格差异,如何解决3D技术不成熟带来的消费体验差、吸引力不够等问题则更显迫切。
全球市场研究公司AC尼尔森调研结果显示,观看3D电视是否健康,是消费者顾虑的核心问题,亟待3D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性发展。体验3D电视的消费者,大部分都认为3D体验依赖于笨重的液晶屏电子眼镜,存在严重的闪烁、重影、色偏和辐射、观看角度小问题,容易造成眼镜疲劳、头晕等不舒适感。
创维彩电国内营销总经理刘棠枝表示:“3D电视,特别是快门式3D电视,由于其自身刷新频率与中国照明光源不同,更容易受到干扰。这些固有的缺陷成为3D电视的购买瓶颈,也是消费者不买3D账的最大原因。”
“多花5000块钱买一个几乎不太用,一用起来就头疼的3D功能,对于越来越理智的消费者来说,情况可想而知。” 一位业内人士感叹道,“但反过来,如果技术上能有大的突破,视觉效果比普通电视能有质的飞跃,使用起来不晕不累,消费者就会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价格差异会被淡化,市场普及就会快得多。”
发力技术宜早不宜晚
“3D电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显示终端,它将带来3D影视制作、3D游戏开发等一整套新的盈利模式。但如果不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就急于市场普及,那无异于杀鸡取卵,减少了以后的发展空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实际上,3D电视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产品的价格战,更不同于平板时代“面板控制”的游戏规则。但进入3D时代后产业竞争的核心正由面板资源变为3D全产业链。日前,除已投入商业使用的裸眼3D电视外,TCL又推出了快门眼镜式(主动接收式)与偏正光式(被动接受式)两大类3D电视,成为惟一一家横跨三大3D流派的彩电企业。
此外,索尼、三星等日韩电视厂商在完成了设备制造后,正在向3D内容发力,以解决3D电视“无米之炊”的尴尬。
日前,创维和联发科合作开发的“智能3D引擎”,通过对3D的运行速度、解码能力、3D图像的转换、图形处理等问题的解决,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3D的视觉体验。此外,创维大力发展偏光式3D电视,也给停留于快门式3D电视中的企业开启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