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公秀华/文
两个多月前,卫生部还辟谣称不设外资独资医疗机构,但仅过了两个多月,政策就发生重大变化。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称,我国将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制订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明确规定了6条具体措施,其中一条就是允许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在经历了长达20余年的合资、合作办医历程后,外资办医终于不再受股权限制,这次,“外资独资办医获批”的消息终于不再是传闻。
中国医疗市场对国际医疗资本来说一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早在1989年外资医院就已开始进入中国,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国内政策对于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一直很严格,2000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卫生部和商务部曾联合发文鼓励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办合资医院,外资的股份最aihuau.com高可占到70%。而这次新政策明确规定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对外开放,将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由目前的限制类调整为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逐步取消对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股比限制,对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先行试点、逐步放开。政府思维的这一重要转变对外资医院显然是利好消息。
对此,著名医院管理专家王健康认为,“外资办医的引入和推广将有效弥补我国目前医疗行业资金短缺、医疗水平亟待提高等不足,同时,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如新理念和新型管理方式的引进也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显而易见,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条件下,鼓励包括外资在内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是大势所趋。政府一直以来都在探索多层次、多元化办医的途径来解决就医难的难题。而这种模式如果成功,就能使非公立医院与公立医院形成直接的竞争,并形成“公办、民办、外办”三方角力的市场格局,让病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使包括医生和医院在内的医疗资源合理流动起来,让业务精良的医生进入市场。
外资医院进入中国瞄准高端市场,提供高价高质的服务,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公立医院随后可完全退出高端市场,进而专注于规模庞大的中低端市场,这让双方都各取所长。
而受文化理念、管理习惯等因素影响,多数外资在中国办医院也更愿选择独资。但在中国现有环境下,外资办医院虽值得期待,结果却一直并不如意,除了政策等问题外,外资医院在中国的路并不好走。
据统计,中国政府共审批中外合资-爱华网-合作医疗机构200余家,已登记运营的仅有65家,几乎全部亏损。而外资医院之所以亏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外资医院不能成为医疗保险的定点单位,进而缺少患者。同时,外资医院在建设用地审核、贷款、税收等方面难以获得“国民待遇”。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医改研究中心教授王虎峰强调,对于外资办医,现在应探讨的不是一个简单地放开或不放开的问题,而是在现行法律和政策框架下,能否一视同仁对待的问题,“对待内资、外资,最重要的是应有一套统一的监管方法,不应有制度外的差别”。
实际上,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会发现,其实并不存在限制外资医院成为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规定。而此次新出台的《意见》稿中也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可以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并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支付或报销政策,不得将投资主体性质作为医疗机构申请成为医保定点机构的审核条件。
未来随着政策对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逐步放开,外资医院的明天会怎样?我们应该欢迎什么?限制什么?这些问题都考验着各方的智慧。对此,专家表示,政府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裁判员的角色,在设立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底线后,主要就是严格制定市场准入和惩罚标准,用公平的游戏规则来保障充分竞争,提升服务质量。而对本土医院来说,如何提升自身服务与管理水平,在竞争中与外资医院抗衡,就成为亟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