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很多大学生,没社会朋友、无社交经验、还没社交的勇气,虽然人已经二十岁出头了,在社交上的情商与经验不过四五岁或者七八岁的孩子。而对于现在很多四五岁或者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在自己可能形成自己对于世界的基本态度与人格的关键期,在社交上得到的辅导与帮助是不够的,因此,他们从小就埋下了社交恐惧与社交无能的病根,而且这病根注定有一天是要爆发出来的。
我们的目标是让10岁以下的小孩子至少拥有同学与亲友以外的7-8个同龄小朋友,而且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70%以上会去寻找自己的小朋友交流与协商解决问题。一群大人出来玩的时候,不妨把一群自己的孩子也带出来玩。在一群同龄或者近龄的孩子中,一起做一件小小的事情就可以改变他们的交往能力:让孩子们一起来玩翘翘板,可以事先动员其中一些小朋友主动邀请其他小朋友来玩,并要求小朋友之间用互相说话的方式来协调玩法,通常在10分钟之内小朋友就开始玩起来了,玩耍就帮助他们建立“我的玩伴”的意识与认同;第二环节要求他们彼此知道双方的名字,并且用喊名字的方法,来继续进行玩耍,在离开的时候需要知道对方的小名,并用对方的小名告别,并留下电话号码;组织者在第三个环节,给其中的一半小朋友告知信息,要求他们通知其他小朋友下次拿着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参加活动,并在下次活动的时候分别陈述喜欢-爱华网-自己的玩具的理由,然后让小朋友对其他人的玩具评选出大家最喜欢的玩具,并请小朋友说明喜欢的理由,这样建立某种超越自己个人喜好的意识,在活动完成的时候告诉大家下次要带来一个与大家交换的礼物;在礼物交换活动中,要求大家互相介绍自己礼物的特点,并让交换了礼物的同学在未来的几周中保持电话联系,并在下次活动的时候分享他们电话交流的内容,礼物交换的方式持续四到五次,使得每个小朋友有四到五个对话的对象。在实际操作上,小朋友社交的范围因为父母活动圈子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发展7-8个小朋友并不困难。
在我们今天教育模式中,意识形态与死板知识正在完全替代方法论与社会生活技能,当我们回归到方法论,我们遇到的教育中的一大半的问题完全可能解决。而且我们在寻找方法论的基础上,完全可能有很多新的发现与突破,问题在于这是不是成为我们教育机构与教育者努力的方向。把一个仅仅通过考试放在教育者的位置上做死板的工作,“杯具”的是他不只会把自己做得半死不活,他还会把很多孩子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