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与黑:中国公关的污名化之痛(一)



 我们的责任就是代表企业单位和公众组织,就公众关注并与公众利益切身相关的问题,向新闻界和公众提供真实快速的信息。

  ——摘自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艾维·李1906年的《原则宣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从质量战到渠道战,从价格战到品牌战,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升级。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舆论环境从未如此的复杂与多变,笔者文武赵认为,企业的竞争升级到了网络舆论竞争时代。现如今,艾维·李的宣言正在一步步被践踏,蒙牛的恶性公关事件或许仅仅是各个企业之间竞争的冰山一角,而类似的公关暗战每天都在很多企业之间发生。

  随着这些公关行业潜规则的曝光和媒体的大肆渲染,我们不得不痛心地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公关正在遭受着第二次污名化的过程。笔者文武赵认为中国公关从诞生之日至今,共经历了两次污名化的过程:一次是染黄,被贴上了色情的标签;一次是涉黑,被戴上了暴力的帽子。“很黄很暴力”这句网络流行话语似乎对被污名化的中国公关来说,已经变得恰如其分。

  色情的公关 中国公关第一次被污名

|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asp?id=155134|16

  污名化的概念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诺贝特斯·埃利亚斯首先提出,他认为污名化就是将人性的低劣强加在一个事物身上并加以维持的过程。通俗地说,污名化反映了一种单向“命名”的权力关系,这种关系即具污名的一方和另一方之间的互动,而污名化就是这一互动关系不断发展以至最后成为凝固现实的过程。按照埃利亚斯的观点,笔者文武赵认为其实公关的污名化是媒体及公众对公关长期形成的刻板印象。

  中国公关业被贴上色情的标签,要从中国公关业的发端开始说起。这里面有公关行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媒体继公众对公关概念的集体误读。

  1.公关小姐与公关

  一般认为,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最早是出现于深圳特区的外资、合资企业的公关部,随后便大范围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宾馆,饭店和旅游业等外向型的窗口行业。广州的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店可以说是80年代早期中国公关的典范。但由于当时公关刚刚引入中国,因此公众对公关的概念依然十分模糊。

  公关的概念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想必主要归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公关小姐》。这部电视剧最早在广东地区试播,便创造了90%的收视率奇迹。随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之后,就立即在全国掀起以一股公关热潮,并一举拿下了电视剧的最高奖项“飞天奖”和“金鹰奖”。

  电视剧的热播使得“公关小姐”这个词就成为中国公关业在公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第一印象。但当时“公关”和“小姐”这两个词并没有被污名化,因此“训练有素,彬彬有礼,仪态洒脱、端庄大方”这样的词语时常成为成为描绘公关小姐的常用语。

  2.酒店色情公关的暗潮

  有人评论说,《公关小姐》让一个行业开创出一个时代。此言非虚,这部电视剧对公共关系概念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很多企业以这部电视剧为范本,主动设立公关部。

 黄与黑:中国公关的污名化之痛(一)
  由于这部电视剧影响力太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电视剧中的公关小姐每天出入于高档的五星级酒店,与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公关就等于漂亮的脸蛋加时髦的打扮,经常出入酒吧舞厅的繁华生活,吃吃喝喝,拉拉关系,送送礼。据说当年《公关小姐》电视剧热播后,使得国内许多民营企业的公关部便匆匆上马,甚至干脆直接将接待科改名公关部,挑选的从业人员参照电视剧,全部选用的是美女,而职责也和老板的秘书没什么两样,迎来送往等于公关工作的全部内容。

  90年代后,随着大陆娱乐业的发展,大量的酒店、舞厅、卡拉OK、夜总会等娱乐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应地,其伴生的色情服务业也已经渗透到娱乐业。直接的后果就是酒店、夜总会的公关部门的畸变,由原有的比较单纯的接待业务演变成为带有色情性质的三陪服务,酒店的公关小姐开始被称为三陪小姐,简称为“小姐”。

  笔者文武赵认为,事物的表征总是通过个别的、具体的样例得以在公众心目中得以存储并固化。虽然公关小姐、酒店公关并不能代表整个公关行业的真实面貌,但是因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所在,它将群体的偏向负面的特征刻板印象化,并由此掩盖其它特征。因此色情公关也就成为了公众心目中的公关形象。正如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所说,“污名化作为社会建构的中心,是一种特征与一种僵化教条观点的特殊关系”。它植根于一种语言关系,体现了表面的社会身份与真实的社会身份之间的异质性。

  3.身份的尴尬

  想必很多人都在不同的场合看到过类似这样的广告:高薪招聘夜总会男女公关,身高168CM以上,年龄38岁以下,气质佳,思想前卫,月薪三万……这种随处可见的小广告,被污名后的公关,其意义的支流演变成为色情公关。

  一位在公关业的资深人士半开玩笑地讲过一个亲身经历。他是北京大学首届的国际MBA,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负责某世界500强企业的公关业务。有一次与某重要的客户吃饭后前往楼上的卡拉OK歌厅就座。随后就有一妖艳女子前来招呼客人点酒水,并自己递上名片,上面赫然大字“公关经理”,客户接过小姐递上的名片后都偷着乐,结果弄得这位公关专家非常尴尬,灵机一动只好自我解嘲般的对小姐说:“呦,我们还是同行?!”哪知这位小姐还不甚知趣,大声说:“哎呦,那您可要多喝几杯!”引得其他人哈哈大笑。这是笔者文武赵在网上看到的一个例子,想必很多公关从业者看了之后只能是苦笑。

  的确,“公关“一词意义的泛化直接导致了公众对“公关”的深深误读。乃至于很多在公关从业者在介绍自己身份时,多半是以“广告人”来介绍自己,从而避免被人误解为不正当职业。这不得不说是公关行业的一大悲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81861.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著名的“四大”名桥:

中国著名的“四大”名桥:文/李宗哲老师不但世界有著名的四大会计事务所,中国也有很多著名的“四大”,跟随“四大”,足可走遍中华,饱览胜景。今天给大家介绍“行”的四大名桥:赵州桥(河北):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

浅评《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

浅评《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1](TheLast Stand of Chinese Conservatism:The T’ung-ChihRestoration,1862-1874)是已故耶鲁大学教授芮玛丽(MaryClalaugh Wright 19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污名化”现象剖析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钟君郑承军2009年11月07日18:49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污名化”现象剖析--中国共产党新闻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存在“污名化”现象。该现象具有深刻而复杂的历史背景,根源于对意识形态概

“读”与“阅读”:语文教学的根本

“读”与“阅读”:语文教学的根本——记长春市语文教研室8月份集体备课邱宇强“长春市语文教研室8月份集体备课”15日在长春六中举行。这次备课的主题是“读与阅读”,在我参加工作十多年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全市的主题式备

钱天白:中国因特网的先行者

钱天白:中国因特网的先行者2014-07-30 崇安区档案馆 无锡档案1987年9月20日,一封以“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为内容的电子邮件,通过拨号上网,从北京的一台计算机经意大利发往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

声明:《黄与黑:中国公关的污名化之痛(一)》为网友毛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