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式?若要问我,回答是否定的。
不论在企业做咨询,还是到各地讲课,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究竟什么样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我常常回答“适合的就是好的”。再往下问:“什么才是适合的?”那就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现在有不少人在宣传某个暂时成功企业的管理方式,甚至号称帮你打造某某企业模式,就在他们宣称不久,他们引以为荣的企业就接连传出负面新闻——我不知道他们如何为这些企业遮掩,但我敢肯定至少这些曾经辉煌的企业让鼓吹者感到为难!我无意于说成功企业的经验不值得学习!我强调的是经验只有借鉴意义,而无复制的可能!成功的企业各不相同,只有失败的企业处处雷同。
有人问了:张老师你不是在讲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流程管理……难道说这些方式也不是好的管理?要我说,这还真不一定!首先我得说明,我讲课从来-爱华网-不宣称某一方式无所不能,其次我提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从来不是割裂或孤立的。我强调要结合企业实际、系统运用,强调企业人员集思广益、上下认同,强调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适合企业的管理方式。我反对一切迷信和盲目照搬照抄。这就注定了,我的讲课是探讨式的,我的咨询是个性化的。
企业的管理理念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的,企业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发展阶段的产物。企业的组成人员、人员的素质、人员规模、所处环境都对企业管理方式的选择起作用。虽然后来者会对企业的管理方式有影响,但同时也会被企业原有的管理方式所左右。
不少人认为同一行业应该是同样的管理方式,所以就有标杆管理,就有模式推广。事实上,即使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其管理方式也是千姿百态的。同为家电企业,海尔与美的不同;同为牛奶生产企业,伊利与蒙牛不同;同为饮料企业,娃哈哈与汇源不同。可见,不一定有通用的管理方式,可能也没有离开具体企业的管理方式。
如何判断一个企业的管理方式好不好、适不适合?或者说有没有客观的判断标准?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标准就是这种管理方式是不是能够激发企业大多数成员的积极性,是不是让大多数人感到心情舒畅!也许有人说了,这样的判断标准也太难把握了吧。可是除此之外,我们又能找到什么标准来检验管理方式的好坏呢?
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方式(当然包括管理制度)不能让企业的多数人积极工作,只有少数人作用的发挥,它能够保证企业的活力和持续发展吗?所以,我的观点就是“能让组织中大多数人发挥作用的管理就是好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