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堵与疏力度失衡。
堵是交通效益缩减,疏是交通效益扩大。堵使行政管理成本增加,疏使公益事业成本扩大。
以北京的管理能力,不可能只堵不疏。但实际见效快的,还是堵。关键时期,为了立竿见影,往往采取行政手段,强势治理,这个时间过程比较简洁。
而交通疏导,需要理想的交通资源。在资源紧缺、交通和社会资源承载力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时,疏导需要付出的时间更长、努力更大,成本更高。房地产将公交停车场占用了,无法恢复;地铁已经拥有了很大的延伸性,运力发挥到极致;公交线路增加、车次增加,也总有到达极限的时候。
所以,堵往往比疏要快捷省事。
于是难免堵与疏畸轻畸重,有所倾斜。
摇号购车之后,交通暂时不会以更快的速度恶化,往往消弱了疏导的迫切感。
20年以后北京怎么办,需要有个超前更-爱华网-超前的规划。
二、助推全国大城市购车潮
原本大城市购车潮已经奔腾汹涌。北京摇号限车,使车辆使用权在全国范围内增值,引起全国大城市消费警觉,准购车人群提高了购车预期,加快了消费节奏,处于犹豫之中的消费人群将会果断下单。于是,汽车消费持续升温。由此引起的销量增长很可能超过北京限购车辆的总数量。
三、对车市的影响有限
购车潮此起彼伏,此消彼长,但总量基本上不会有萎缩。北京限购,每年减少购车40万辆左右,但全国购车紧迫感增强,消费行为提前,很可能激发新的消费潜能,引起中低收入人群的超前消费。
四、大城市可能率先效仿
全国堵车的城市不少。北京作出了样子,个别大城市很可能跟进。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而且,效仿者不会那么客气和雅致,免费摇号获得购车权很可能是北京的专利。要效仿,老榜样的力量更大。拍卖车牌很可能是效仿的首选。而且,有很多借口摆在那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等等。
摇号是无奈之举,智能交通将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