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任何有悖于企业现时所倡导的文化主张的举动,都会使整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功亏一篑,徒劳无功。
要管好一个组织,都需要认认真真地来解读一下中国汉字里那个非常简单而又寓意丰富的字——王。
孔夫子曾解说过“王”字,他认为:一贯三为王。董仲舒,对这个“王”字的解释更为详尽,他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如此看来,我们可不要小看“王”字里边天地人那三横。世间万物莫不是“天”造、“地”设或者“人”为的,没有第四样东西。这天、地、人,正是我们的先民对宇宙万象的高度哲学概括。在古圣人看来,只有参透了天、地、人的人,才能当“王”,才配当“王”。在某种意义上说,“王”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义,天地人通、天地人和,是中国文化的全部追求。
用企业文化来贯通
作为企业组织里的“头”,我们如何来当“王”呢?在企业里,“王”字这三画所代表的天、地、人,可以化为组织的上层、中层和基层。因此孔夫子说的“一贯三为王”,其实指谁能贯通组织里的这三个层级,谁才能为“王”。那么拿什么去贯通这三层呢?
平时经常可以听到有些老板感叹:我们企业里工资待遇一提再提,为什么有些核心员工和关键人物还是要走呢;平时觉得企业运转挺顺畅的,但一旦推行一项新改革,阻力就不知从何冒出来,致使政策贯彻不到位、落实不下去;上层、中层与基层,一到关键时刻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分歧,这些分歧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有些事情,明明说得好好的,做着做着就走偏了,甚至是大大地偏了,结果老板干着急,中层很苦恼,员工看笑话。
可以说,一旦出现这些状况,基本上问题在于老板这个“王”没有当好啊!因为“王”字中间那一竖没有贯通好。中间那一竖,实际上就是企业里的文化。
同仁堂“存心有天知”
如何去画这一竖呢?企业家不妨向那些真正的百年老店多学学。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的“同仁堂”,现在是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无愧-爱华网-于中药行业之“王”。究其原因,正是由于300多年来,同仁堂都一直在认认真真地努力写好这个“王”字、画好“王”字中间那一竖。
同仁堂给我们的启示是,企业家要想成功地当一个“王”,企业要想做成一个行业的“王”,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一个企业必须要有精神,要有企业文化的支撑;二是,这种企业文化和精神必须在日常经营和管理中,始终如一、一以贯之地加以执行。这样才算是抓住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才能真正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
做内“圣”外“王”的企业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关键主导作用的,同样是在上层,特别是上层里边的“一把手”。有人说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还是非常正确的。“一把手”任何有悖于企业现时所倡导的文化主张的举动,都会使整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功亏一篑,徒劳无功。
所以,企业要进行文化建设,企业家要想当“王”,画好“王”字中间那一竖,说容易是容易,说难也难。中国古人有一句话,叫“内圣外王”,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内有圣人的才德,外推行王道。事实上,也只有内具圣人的才德,才能在外推行王道。这是古人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
能成“王”,才能做“主”,并真正达至“圣”境。一个内“圣”外“王”的企业,才是一个真正富有核心竞争力,并可望做成“百年老店”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