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当面朝黄土北朝天,与父母在一起农耕时,汗流浃背时,母亲总是希望我们努力读书,一定要争气,跳出农门,做一名道路干净,没有泥土的城里人!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许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大展宏图,而在学校奋斗拼搏了多年的大学生,更希望毕业后能有一个大舞台供自己施展才华。
时光荏苒,毕业后,就在不同的城市不断在换工作,繁华犹如浮云,人生不如如此!房价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导致很多人都结束漂泊的日子,而回小县城或乡下去过日子了!因为如果自己没有很高的技能或学历(硕士以上),很多人建议回家。国际大都市,外面虽然繁华,而人才济济,竞争太强,在大城市自己只能做个中下人群,没什么意思,幸福指数太低。回家的话,说不定还能混个中上水准,人活着就为幸福和开心嘛,何必一头扎进苦海呢!
但也有许多人在纠结这个问题,大学是在省城念的,毕业后也在这边工作了三五年,与刚开始的雄心壮志不同,现在的自己,却越来越想回家发展,在这边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休息了只能呆在出租屋里,生病了只能自己去医院,而且现在省城的房价越来越离谱,离市区一个小时的车程的地方房价也是一万多,相当于我半年不吃不喝的工资,身边的同学有在这边成家的,还三十年的房贷,平时省吃俭用,生孩子养不起送回老家,导致自己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但是父母却不理解自己,在他们看来,只要在大城市就是有出息,将来就能混出头来,让自己继续在省城坚持,等找到对象就好了,可是我身边太多女人30岁了,在这边还都是单身。
前不久一个在家乡生活的好朋友来省城玩,看见自己下了班就吃面条或者盒饭凑合,每天上班要挤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她临走前对本人说了一句话,你快点回家吧,别在这吃苦受累了,说的自己心里怪难受的,是啊,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这样是为了什么。如果回家呢,身边的亲戚朋友肯定是会把我当成反面失败的例子,在大城市混了几年又灰溜溜的回来了,家那边工作应该也是不好找,不回去吧,这样真不是长法,真是怕30岁了还在这边孤零零的一个人啊,父母一听本人说要回家就是说我没远见,没出息,难道真的是我鼠目寸光吗?
以前总是斗志昂扬,以为天下自己在奋斗,就一定能成就自己,然后年近新春,岁近“奔三”,在外生活发展已经超过五个年头,其中有学习的有工作的,但万变不离奋斗的轴心,在过去几年亲身经历的点滴感触与最近社会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连串浮躁轰动下,作为几年来这场演变的当局者和最近这场金融风波下的浮躁追求者——我觉得在此“非常时期”有必要做出一些总结与分析!
在外发展是很多生生不息的追求者梦寐以求的终极梦想,我们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我们追求自由飞翔的快感,我们崇尚都市繁华的理念,我们以有志之士的身份去试探着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实现自己的快乐生活,去为另一座城市做出贡献,去改造另一片天空同时也改变自-爱华网-己……确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选择的机会多了、提供的服务多了、活动的空间广了、接触的事务新了、视野也宽广了、感受的观念新的、积累的经验丰富了……所以追求的信念也高了、遇见的事物也复杂化了、竞争也激烈了、承受的压力也大了、连呼吸的频率也快了……
从前些年的“孔雀东南飞”,到如今的“风雨燕归来”,没有“宏图伟志”的在家乡生活工作发展的人们,其中一部分是一直驻守着家乡并亲眼见证家乡发展的“守候者”,其中有一部分是在外生活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到家乡的,而有另外一部分人们是徘徊在“去外发展与在家建设”的矛盾中的。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在外工作的人们已是在夹缝中生存。而家乡的经济环境已经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虽然软硬环境和外界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个人问题除了结婚了,就是农村逃计划养育,几乎每一个同学都有两个孩子,而自己也像一个小老头了!
在外发展与回家建设这两个论点之间就如同有一堵“围墙”,不一定“里面的人想出去而外面的人想进来”,而外面的人们与里面的人们可谓是各有各的人生,而这种不同的人生就全凭自己的选择,全凭自己的能力,全凭自己对面对未来的挑战勇气,按照马洛斯的“人性需求论”我想每个人都必须为每一个自我现实做出一个评估以及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一个选择的决定,袒露着自己的胆识以“不满足现状,不安于现状”的辞职原因选择了离职,放弃了这个冬天可以拥有的温暖,在个性签名上写着“冬天,带着勇气与理想去飞翔……”,而内心却无法明确明天的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