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联部美女编辑拿版让我来签字,他们组织了一次不错的红酒聚会的活动,并进行了报道,大标题就叫《让红酒飘红》,理论上来讲,这个标题还不错,而且最近邵珠富一直在“误导”他们要“向手机学习、向网络学习”办专刊,学习网络的互动功能,学习手机的即时性报道和娱乐功能,做到“轻松、娱乐、甚至犀利”,标题要具有“搜索功能”。
活动组织得不错(我因要开会,没有来得及参加),文章写得也不错,且符合邵珠富关于社会办报的理念,中间露面的既有专家也有场景,还有观点,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邵珠富思忖再三认为,“差不多”的版面其实完全还可以更好,哪怕只是好“一点”,有可能就会在市场竞争面前形成天壤之别。就像前两天邵珠富给国内一家五百强的大型企业讲课时讲到的,“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和中投入有可能就是没有产出,所以我们需要培养‘极致’化的思维,因为,只有将事情做到极致,你的对手才有可能少而又少,你享受到的资源才有可能是多而又多。比方说,茅台酒,真的就比二锅头好喝很多吗?只是口感略好‘一点’,黄鹤楼真的就比其他的烟好上几十倍吗?其实也只是好‘一点’,可只是这‘一点’就让他们占到了最丰富的资源,享受到了最强的溢价能力。你茅台酒可以涨到1800照样有人卖,但二锅头就不能,因为到茅台那个层面的已经是少而又少了,所以竞争力是多而又多,而到二锅头这个层面的却是层出不穷,你一涨,人家立马换牌子喝。所以,结论是企业要想做大,首要的任务是培养自己的极致思维,只有极致思维,才能形成竞争力,才能占尽天下‘美色’,享尽最好的资源”。
本篇文章组织得还不错,标题也说得过去,但如果用苛刻的眼光来看的话,至少还存在着上升的空间,比方说存在的问题是“标题不够‘流行’和‘个性化’”,而且“通篇都没有‘概念化’”,其实营销也好、广告也罢,不“流行”的东西便不利于传播,不“个性化”的东西便不好拿捏,不“概念化”的东西呢?就往往缺少一个记忆的“把”,不利于打动消费者。对专刊来讲,标题必须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对广告主来讲,你的广告标题也必须有这方面的功能。
突然就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齐鲁晚报关于“孔子书包”的报道,印象最深的不是别的,而是他们报道和概念化的“尼龙袋男孩”和照片上男孩那忧郁的眼神,让人震撼;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关于“拜金女”马诺的言论,也因为其鲜明的非主流的观点,而让人们争议进而记住;再往前推,包括济南时报报道的“元宝哥”的故事,虽然事实后来证明那只是个闹剧,但同样也让人们记忆犹新;山东商报去年上半年关于“大拇指行动”的报道,通过形象的符号化标识,将司空见惯的交通安全宣传-爱华网-形象化和具体化,不能不说是非常成功的。我想倘若不是“孔子书包”、不是“元宝哥”、不是“大拇指”行动、不是“拜金女”这样的称呼,而是“贫困孩子救助”、“乞丐说谎”、“交通安全宣传”、“一个非诚勿扰女生的话”,或许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就不会让我们今天仍然记住的。这就是概念化的力量。
那么,现在牵扯到这篇文章,标题应该怎样改才好呢?报道方式应有怎样的突破呢?邵珠富认为还是要表达一种“个性化”观点,要使用一种新颖的方式报道出去最好。
邵珠富初步想法是将美女杨编辑打造成一个人见人爱的“红酒妹”,将枯燥的红酒以“***”的形式进行包装,让观众读起来不累,而且还“非常可乐”,毕竟信息过剩的时代,没有“可乐”的文章,读者一定不会多,而我们组织版面,尤其是专刊,胆子理应放开些,让看专刊的人感觉是“找乐”的,从版面上找到的是“开心的”感觉而不是“开会的”感觉。
标题还要有个性,而且最好能流传,纵观整篇文章,不论是酒庄的老板也好、品酒师也好,或者社会公众人士也好,大家似乎都在强调一点:红酒重在品质和文化,红酒营销最重要的是做品牌,红酒是西方酒文化对东方文明的一种撞击……
天哪,这哪里是在喝红酒,简直是……
既然如此,那干脆就通俗一点好了,“不要把红酒当酒喝”,邵珠富脱颖而出,稍后又感觉和整篇文章的标题不太吻合,略微显得有些轻佻,不是太妥,“既然如此,干脆就换一个说法,‘红酒不仅仅是一瓶酒’,再在标题的后面加个省略号(……)如何?”。
我征求杨编辑瞥见,杨说“没问题”;心里不是太有底,再打电话给当过作家的贾主任,贾主任也表示认同,文章不需要改,在“读标题时代”,做好了标题就等于成功了80%。
没多久,餐饮部的美女田编辑过来签字,同样一篇文章“圣都提醒:只送对的,不送贵的”,这说的是啥?在邵珠富看来,从营销的角度看,这样的看似挺流行的但不着边际的标题,更像是一个“万能标题”,应该不会产生任何营销效果的,应该说眼下好多人比较迷信“万能标题”,将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题当成炫耀的资本,殊不知这种“文雅”的标题很难触动消费者那柔软的神经的,尽管文章组织得还不错,但估计效果不会有。邵珠富将意思告诉了田编辑,编辑告诉我,这是客户自己认可而且坚持的标题,对此邵珠富也很无奈,一般情况下,客户认同的东西我们轻易不会再给改了。
文章写得不错,如果标题不好,估计不会有效果;文章写得不错,标题效果不够极致,效果也不会很突出。而一篇好的文章,只有用极致的标题才可能会产生“杀伤力”。
对营销人来讲,正如写文章,有时候仅仅感觉“差不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那不是营销思维,营销思维讲究的是“极致”思维。因为,营销思维认为,“只有挖到最后一锹,你才有可能挖到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