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今年、展望来年之际,我们认为2011年将延续2010年的基本趋势。真正的拐点,不论是向好还是向坏,将在2013年以后发生。目前最根本的趋势依然是流动性膨胀。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纷纷祭出天量流动性,但通胀远没有想象的严重。资本市场更是弱不禁风,朝鲜半岛炮弹一飞,中国股市立马泛“绿”。难道流动性只是个传说?
![刘易斯拐点 2011年不是通胀的拐点](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1240450905212.jpeg)
在由本刊承办的“2010(第六届)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上,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点评美国金融时说:“美联储与金融机构之间洪水涛涛,而实业与民生极度干渴。”急需资金的企业贷不到款,想消费的个人也贷不到。过量流动性如果进入实体经济去增加就业,促进消费或可逐步消化,如果借给金融机构补坏账,甚至满足华尔街进一步的贪婪,恶性通胀迟早会来临。中国的情况比美国好许多,十万亿级的流动性注入的是实体经济。但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的资本市场,流动性泛滥的局面并没有出现,这是为什么呢?各国的央行都是“锅炉工”,通过“注水”来维持锅炉的“蒸汽压力”。“水”(基础货币如人民币、美元)受热汽化为流动性。在我国1元钱可“汽化”出不到5元钱的流动性。而金融衍生品高度发达的美国,可以汽化成1000块!经济温度降低,汽化程度减弱,央行虽然大量注水却还是有可能出现通缩。2009年,中国的货币乘数在4.0到4.6之间波动,均值为4.4。2009年第三季度起呈下滑趋势,这是经济趋冷、信心衰退的先兆。但物质不灭、能量守衡,经济体中过量的“流动性之水”早晚会被“汽化”。那时“锅炉”里的压力,或者说是通货膨胀率,不知会有多高。席卷全球的高通胀将是一次大洗牌。从积极的方面讲,从联邦政府、金融机构到个人,所有债务人将获得解脱,而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数万亿元之巨)也无形中减轻了。资产价格的暴涨也是必然的,如果上证指数重回6000点之上,那将不是资产的泡沫而是货币的泡沫。从消极的方面讲,中产阶层会受到重创,贫富差距可能会加大。产业工人、服务工人的工资会随着物价水涨船高(或许稍微有些滞后),他们的境遇不会明显变坏或变好。掌握生产资料、自然资源和金融资产的大佬甚至会身价倍增。最受伤的是不善于理财的中产阶层,他们六七位数的存款,真实购买力将大打折扣。在势不可挡的通胀大潮中,行政干预可能让价格体系进一步扭曲。大蒜、绿豆、苹果等农副产品的涨价被归为游资炒作,遭行政措施打压。发改委更是直接下令榨油企业4个月内不得涨价。但12月22日,汽柴油零售价格却被允许分别上调310元和300元。竞争领域价格传导失灵,垄断领域价格上涨不可遏制,资源配置将向不合理、低效率的方向发展。不得不提的是美元的未来。各国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印钞,以满足本国经济之需,谁都没必要去掠夺金银了。但国际贸易怎么结算?历史让美元担当了这个“光荣使命”。美国、欧洲、资源输出国(中东、澳州)和人力资源大国(中、印)相当于四家在打麻将。美国用纸造的筹码什么都可以换来,所以叫“美元”。中国能用人民币换澳州矿石、美州粮食、中东石油吗?那是做梦,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从根子上讲就不是为“后发国家”设计的!尽管,美元再也不可能那么“美丽”了,但欧元、人民币和子虚乌有的“亚元”都不可能替代美元,超主权货币是唯一的选择。黄金储备第一、掌控全球半数以上石油资源的美国仍然不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