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天全:与资本的四次邂逅



背影挺得很直,站如松式的那种。转过身来的莫天全头发贴在前额,略显疲惫,辗转几个城市会后略显疲惫。不过开口后的搜房掌门人瞬间显得精力充沛,笑容窜上眼角:“直接进主题吧”,没有寒暄,他的时间排得很紧张。这一副笑容也要出现在当天晚上的答谢晚宴。

已是深冬。一些诸如限购令的调控政策在地产商耳边唠叨着,莫天全少不了要和地产商客户们讨论来年的光景,顺便也会分享一下搜房的财技运作——对地产商来讲,圈钱比拿地更能调动晚餐的胃口。

是的,莫天全曾先后借IDG、高盛等多家投资方之力迅速崛起,而且与这些“野蛮人”的合作游刃有余,只有共赢,没有内伤。背靠沙发,直迎着你的目光,资本的话题对莫天全来说毫无心虚之处。

天使的盲从

1999年,莫天全正式创立搜房网,致力于用“房地产+互联网+资讯”模式来打造一个权威的信息平台。成立之初,网站仅有一个概念,缺人,更缺钱!在那个时代,互联网的创业成本远比现在高得多,网络基础设施性能落后,费用却又相当昂贵,而且互联网人才奇缺。市场也对“互联网+房地产”的业务组合感到有些陌生,网站的数据库、信息和报告并不怎么受市场欢迎。苛刻的生存环境下,搜房网每天都需要资金输血。

应该找一笔天使投资!在朋友的帮助下,莫天全约了IDG资本的合伙人周全、林栋梁一起吃了顿饭。酒过三巡,莫天全掏出一张便签纸,开始给周林二人描绘搜房网的架构和商业计划。也许是因为周林二人对莫天全的运营能力已有所认同,也许是因为搜房网的概念确实诱人,总之,在饭后IDG给莫天全掏了100万美元,拿到了搜房20%的股份。搜房网从此有了一个坚定的跟随者。

(本文来自:) |/darticle3/list.asp?id=157627 | 12

搜房创立的第二年,全球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与诸多饱含创业理想的互联网企业一样,概念虽然落地却迟迟未有产出,搜房网就像遭遇霜冻的幼苗,奄奄一息。最痛苦的时期到来了!

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工资的发放非常紧张,莫天全很害怕员工的斗志就此消亡。一般的PE都喜欢“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之举。此时的IDG却主动给搜房网提供了无息的过桥贷款,虽然钱不多,50万元、100万元,但是让搜房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有许多质地优良的企业,往往只是因为一道坎没过去,就此消亡。

多年以后的今天,莫天全直接坦言:“我不知道IDG对其他项目公司怎么样,但对于我,他们的支持达到了一种盲目相信的状态。不管我做什么,不管我做的对还是不对,IDG都相信我做的是对的。”不仅是资本,在搜房网的发展战略和融资中,IDG都给了不少战略性的意见。创业的初期,有一个能够满足各方面战略需求的投资人,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量化的财富。

在诸多老外朋友的眼中,莫天全是一个会中国功夫的厉害人物,如果再深入一点,他们就会明白中国功夫骨子里藏有一种江湖道义。在莫天全身上押注,IDG赌对了,赌赢的酬金是近2亿美元的财富。2006年6月,澳洲电讯注资搜房网时,IDG向前者转让了搜房网超过10%的股份,套现4500万美元。剩余约9%的股份,IDG一直持有至现在。按照搜房网上市当月的市值估算,这部分股权大约价值1.5亿美元。再加上每年的股权分红,粗略计算IDG已在搜房网身上赚得2亿美元,资本增殖约200倍!

搜房网最坚定的支持者,也变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借来的行业第一

房地产的地域性比较强,以房产信息为主营业务的搜房网注定要向各地城市扩张布局。抢在同行之前抢占一些蓝海城市,占领制高点,既可以压制对手的生存空间,同时又能通过规模效应来提升业绩。莫天全拿出一张中国地图,圈出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大城市,计划在这些城市进行一轮扩张。但是IDG投入的100万美元只能让搜房启动北京城的业务,再融资势在必行。

最初关联产业的上市公司是莫天全的首选融资对象,因为上市公司通常都急需好的项目来做大业绩。怀揣搜房网的发展规划图,莫天全走访了许多上市公司。但是这张标注详细的地图效果图不完全如以前的那张便签纸,在香港转了一圈,莫天全没有拿到一分钱。

这时候,IDG建议让莫天全去寻找专业的投资机构。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产业资本只会更为小心谨慎,而专业的投资机构却乐于在退潮的时候寻找最漂亮的贝壳。此番建议激发了莫天全的商业能量,他把目标从上市公司转向了知名的投资机构: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炸药的引爆只需要一根引信。他进入了角色,要导演一场经典的融资案例。

拿着地图讲故事,描述尚未实现的远景,这种手段既然不易得到投资,那么如果地图标注的都是既成事实,搜房网已经是个全国布局的房地产网站,再去找投资商还有什么心虚之处?莫天全飞赴各地,用三个月内资金到账的承诺,企图收购一些知名的房地产网站。三个月之后如果资金不能到账,网站仍归对方,莫天全还要做出赔偿。这对收购对象来讲,只要自己想卖,那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于是国内几家较大的地产网站都到了搜房的名下,搜房成了“理所当然”的行业第一。转头再找到投资机构,将公司“现成”的规模与实力一一展示,再加上对搜房的全国远景描述,投行们的胃口顿时被吊了起来……一个月之后,高盛注资搜房500万美金,收购了后者30%的股份。戴着黑边眼镜,莫天全看似学者味十足,其实骨子里也有着商人的狡黠。

搜房网随即启动了第一轮扩张,北京、上海、深圳、重庆、香港、天津等地的分公司相继成立,网站已经具备了大型地产门户的雏形。高盛的投资让搜房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并且在一线大城市当中站稳了脚跟。

2002年,高盛全球战略收缩,撤出了对阿里巴巴、搜房网、硅谷动力的投资,莫天全与其他股东回购了搜房的股份。此次投资,高盛的获利情况并没有对外透露,但有报道称:“在2006年,高盛出售其持有的10%股权顺利退出,获得约4500到5000万美元的回报。”可见高盛第一次撤资并未完全撤出。

除了此次套现之外,高盛还是搜房2010年IPO的承销商,这两项收益加起来绝不会是个小数目。高盛虽然在注资时被“忽悠”了,但对此收益,这绝不是亏本买卖。|!---page split---|高盛的注资对搜房的最大意义不是“雪中送炭”,“高盛把搜房带进了投行的圈子”,莫天全对记者如是说。各大投资机构都已经注意到了莫天全和搜房网,这为搜房网的以后的融资提供了诸多便利。

聪明人的对赌

2005年,房价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不降反升,房地产业正在激发着中国经济的一轮牛市。这年,搜房斥巨资买下网易地产频道的经营权。此举既是借门户网站之力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又是顺便减少竞争对手,甚至将合作方的地产业务实力大幅削弱的有效措施。只是地域和传播渠道的扩张又给搜房带来了资本压力。

着眼于全国布局的莫天全头脑很清晰,搜房此时的需求不只是资金,而且需要与规模扩张相伴随的人才资源,更需要与扩张相匹配的战略合作伙伴。能够带来商业理念和战略支持的投资方是莫天全的搜寻目标。

“和优秀的人一起共事”是莫天全的习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很自然地被介绍到了一个聪明人的饭局上:约翰8226;麦克贝恩(John Mcbain),全球最大的分众广告传媒企业Trader Classified Media的老板。记者提及此人时,莫天全会心地一笑,在他眼里,麦克贝恩是世界上最为聪明的企业家之一:“我和John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思维方式也相似,但是我们在做事的风格上却是互补的,我更喜欢专注踏实地做一件事,而麦克贝恩想法多,行动力强,是一个很有速度的人。” 两人脾气相投,一见如故。

两人见面的第一天,就像莫天全以前画图给IDG一样,麦克贝恩也在餐桌上画起图来,而且画的是一个很大的饼——搜房全球架构图:“我可以把20多个国家的房地产业务全部并入到搜房,把搜房做成全球性公司,然后拿到纳斯达克上市,搜房的价值一定会剧增。”乍听此言,正在考虑规模扩张的莫天全一下子就兴奋起来,按照麦克贝恩的设想,搜房似乎一下子就可以实现全球化。

领导人的脾胃相投,企业间的战略协作空间巨大,两家企业走到一起做“搜房全球”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仔细想一下,这个饼画得有些太大了。搜房在国内都没有完全做好,哪有精力再去管理国外的项目?人才与资金的匮乏的情况下,规模的过度扩张不会给搜房带来任何好处。莫天全拒绝了这种合作方式,但是处在关键成长期的搜房需要一个能提供公司治理、长远发展和规划建议的合作伙伴。像Trader这种具备全球传媒视野的企业能够为搜房提供战略、技术还有资金的支持,一旦错过了就十分可惜。更何况头脑灵活富于创新的麦克贝恩更是深深吸引着莫天全。他并不知道麦克贝恩和Trader以后会给搜房带来什么,但他有一种商人的直觉:“和优秀的人,优秀的公司合作,总会有好处”。

在合并和拒绝之间有没有一条中间路径?

2005年7月,Trader公司以2250万美元获得搜房网15%的股权,外加一纸有利于己方的对赌协议,麦克贝恩本人进入董事会。双方约定如果搜房在未来18个月内没有上市,允许Trader在两年内再投资1.7亿美元,增持搜房网股份至100%。如果搜房在此期间上市,Trader将以同样价格得到45%的股份。做了这么大的让步是为了让麦克贝恩能够为搜房倾力投入,出更大的力气,莫天全这次押了一宝。当时有人认为莫天全可能有了将搜房上市套现走人的打算。

牺牲个人权益也好,套现走人也罢,无论怎样,莫天全此举都让搜房的成长有了质的飞跃。Trader的注资让搜房启动了第四轮扩张,郑州、合肥、厦门等地的分公司相继成立。搜房在全国各地的大城市都渐渐成长为主流的地产信息平台。

不过在签订协议后的18月内,搜房网并没有上市,搜房网的股份也没有完全被Trader收购,一场规模更为巨大的融资将这次对赌化于无形。

没有控制权的大股东

2006年初,搜房网已经在40多个城市设立全资分公司。这一年,搜房正在执行“百城战略”:2008年之前,在国内100个城市覆盖到位,而且不是简单的网站的覆盖到位,也包括地面信息搜集、运营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等团队的打造完善。

专注新房、二手房信息、市场数据的同时,搜房又进入了家居建材领域,围绕房产进行多元化经营。一张铺就全国大中城市的网,一条纵向的房产信息产业链正织就着搜房网的未来格局。

此时的麦克贝恩却萌生去意。也许是他感觉到自己对中国市场难以驾驭,也许是如莫天全所说,麦克贝恩已决定从商业抽身,全力投入非洲的公益事业。总之,麦克贝恩在对赌未完成之时就已经提前离场——一次三方共赢的收购让他满意而去。

麦克贝恩有意为搜房引入一个新的投资方澳洲电讯——澳大利亚最大的电讯公司,唯一的国有企业。

当时,澳洲电讯亦打算在中国投资一批垂直门户网站,但是要求对搜房网进行绝对控股,以便将其纳入自己的全球商业体系,进而谋划在中国的整体布局;聪明人麦克贝恩则是想把自己的股份一并卖给澳洲电讯,自己抽身退出,专心致力于慈善事业;莫天全却是想引入澳洲电讯的资金、技术以及战略扶持,顺便摆脱掉与麦克贝恩的对赌协议。澳洲电讯提供了一个很难让莫天全拒绝的报价:2.54亿美元,即使按照搜房当时的业绩规模来上市,搜房也不容易拿到如此数额的资金。

一番协调后,最终的结果是,澳洲电讯用2.54亿美元收购了搜房网51%的股份,取得绝对控股地位;麦克贝恩将手中的股份卖给澳洲电讯,套现9000万美元,获4倍收益,同时对赌协议作废;莫天全出让部分股权,但在董事会手握两票,带领中方团队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在这交易中,莫天全对未来做了布局。虽然失去了控股地位,但当初对赌输给麦克贝恩,结局也不过如此。通过新股东的引入,则借机重新敲定了大股东的注资条件,做出确保控制权和单独上市的约定。前者是为了避免资本挟持的被动局面,后者则是给包括澳洲电讯在内的投资方一个退出的机制,为4年后精彩的IPO运作留了一个伏笔。

在大股东的资金、技术支持下,搜房的扩张势如破竹。2006年开始,中国的地产行业渐渐步入了一个高潮期,搜房网紧接着进行了第五和第六轮的全国扩张,已经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开设了分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大地产信息平台。|!---page split---|各取所需的IPO

 莫天全:与资本的四次邂逅
2006~2008年全国的房地产火得一塌糊涂。

澳洲电讯在中国继续着收购步伐,想建立一个垂直行业门户网络体系,对搜房想做体系内的要求。但莫天全已经不再是对投资方言听计从的初级创业者,对搜房网的发展计划,他萌发了诸多新的打算。尽管双方从未曝出争执不下的矛盾,但是外界猜测搜房网与大股东之间还是会有一些分歧。

双方在静静地等待着分手的催化剂。2010年,国美、阿里巴巴、智联招聘等几家企业与资方的争执,也给莫天全心里投下了一丝阴影:“我们基本上没什么分歧,但总像是一个定时炸弹”。同时,澳洲电讯也被政府强制拆分,对全球业务的部署开始有所调整,充满着不稳定因素。莫天全还是希望给自己的控制权加个保险,最好的结果莫过于通过IPO引进新的投资人,削弱澳洲电讯的影响力,重新夺回控股权;而澳洲电讯在的全球业务被打乱后,在中国的多项投资也不见起色,开始逐渐萌生退意,通过上市IPO高位退出,是它的最佳选择。

上市,众望所归!2010年9月17日,搜房网于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发行价42.50美元,上市首日开盘价67美元,收盘价73.50美元,较发行价上涨72.9%。

搜房网的IPO包含了三个过程,一个是IPO,一个是MBO,还有一个是引入新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谈判。澳洲电讯和泛大西洋资本、安佰深基金及莫天全达成协议,澳洲电讯分别售给前两者各15347720股A级股票,以及向莫天全出售888888股A级股票,转让将在IPO中生效。

在IPO之后,莫天全持股比例约为30%,泛大西洋资本和安佰深基金则各以20%的持股比例并列第二。澳洲电讯账面套现4.387亿美元,净赚1.847亿美元。

简而言之,整个MBO的过程就是,搜房网管理层通过IPO的综合资本安排,以近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澳洲电讯在搜房网的股份,成功地实现了MBO。

莫天全不仅让自己重新回到了大股东的地位,而且让各投资方在闷声发大财的快感中套现退出,几方面各取所需。熊晓鸽评价说:“这是能写到教科书里的成功MBO案例,没有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MBO案例。”

为别人做企业?

从前期股权投资的四家投资机构,到IPO的承销商瑞士银行、摩根大通、美林和德意志银行,再到后期的机构股东泛大西洋资本、安佰深基金,搜房与大多数世界知名投资机构都有过深度合作。

在合作的过程当中,搜房网让出过控股地位,也搞过有惊无险的对赌协议,既能借资本之力强势崛起,又能在与“野蛮人”合作中进退自如。这与莫天全个人智慧大有关系。

一切合作都要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展开。当澳洲电讯成为搜房大股东的时候,莫天全与其事先约定,自己在董事会中要手握两票。如此一来,莫天全和其他中方代表在董事会实力占优,公司的控制权和管理权仍旧由搜房原有的团队掌握。这就保证了投资方不会随便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驾驭公司。此外,搜房日后单独上市的约定,也为双方的好聚好散铺就了基础,规避了澳洲电讯直接将公司吞掉的风险。

“要跟投资方的决策人保持畅通的联系。”要跟决策者打交道,通过中间人的方式来沟通会带来诸多不便,沟通效率低下,而且沟通内容容易被曲解。从IDG的周全,到Trader的麦克贝恩,再到澳洲电讯的前后两任CEO,莫天全都与他们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重要的事情往往都是一对一坐下来直接沟通。双方的专业水准都在同一高度,彼此一讲大家都会明白,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投资方也能够很快明白对企业什么时候该出手援助,什么地方却绝对不能插手干涉。

“要耐得住煎熬,要学会忍耐和等待”,摊开双手,莫天全给搜房做了如此总结。搜房网的壮大过程中,在2004年、2006年、2008年都有机会上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都放弃了。与澳洲电讯相处的四年中,观念的分歧终究难免,但莫天全四年来一直在和他们谈判,谈IPO的价格,谈MBO的方式。等IPO的时机到了,也就熬到头了。“我们是熬出来的,也是等出来的,这个熬加上等,等于我们和平发展”,莫天全如此概括搜房网的11年的发展历程。

最根本的,是要把公司的业绩做好,给投资方利益。在搜房网的分红面前,投资方没有一点脾气,和搜房网合作的投资方都赚了。IDG获得200倍的收益,Trader的2250万美元翻了4倍,澳洲电讯分红加套现,获利超过2亿美元。

尽管是搜房的创始人,莫天全却只把自己放在经理人的位置。为股东的利润着想,把搜房做成别人的企业是他的一套理论。莫天全常拿GE举例子,在纽交所上市的GE属于谁很难说清楚,但是这并不影响GE成长为一家伟大的企业。“我一直在努力让搜房变成别人的,这个过程挺不容易。搜房现在正处于成为别人的公司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已经变成别人的了。有一天我会突然发觉自己已经把这家公司交给别人了,开始给别人打工了,那也没什么不好。”

虽然莫天全的MBO行为似乎与此有所不符,但是一种包容的心态,一种积极利用各方面资源推动企业发展,让各方实现共赢的心态,绝对是搜房所需。莫天全所在乎的只是搜房网这个企业的前途与方向,MBO也只是他实现对公司控制权掌控的一种方式,他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掌控方式。但在所有权方面,已上市的搜房已经染上了公众企业的色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80358.html

更多阅读

怎样选择日本语言学校的四次开学期 日本关西语言学校录取

怎样选择日本语言学校的四次开学期?对于高中生、大专生或要去日本读语言学校的本科生来说,日语学校是去日本留学的第一站,很多学生从语言学校走出去后考取了世界一流的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日语学校的入学时间非常灵活,一般学校最多一

惊人独家披露:张成泽被“清除”前后的四次“谈话记录”

朝鲜第二号人物张成泽被当众逮捕,很快被机关枪处决独家披露:张成泽被“清除”前后的四次“谈话记录”随着张成泽的被逮捕和枪毙,朝鲜的政治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其实,不断的“清洗”是金日成到金正日几十年来夺取权力、巩固权

藏药女王雷菊芳:藏药与资本的结合是捷径

藏药与资本的结合,是雷菊芳寻找到能更好发展藏药的捷径。 当很多投资者从少数民族地区铩羽而归的时候,奇正藏药[20.65 -0.48%]却在西藏一枝独秀。“你是在自觉地做着一种文化融合的工作,还是在以一种救世主的心态投资。自觉融入当地

雷菊芳老公 “藏药女王”雷菊芳 藏药与资本的结合是捷径

 藏药与资本的结合,是雷菊芳寻找到能更好发展藏药的捷径。   当很多投资者从少数民族地区铩羽而归的时候,奇正藏药却在西藏一枝独秀。“你是在自觉地做着一种文化融合的工作,还是在以一种救世主的心态投资。自觉融入当地文化甚至感

商界评论:莫天全和搜房的成功密码

IDG、高盛、法国Trader、澳大利亚电讯……这些资本大鳄们用大笔的资金,表达了他们对莫天全和搜房的态度。探寻搜房的崛起轨迹,每一次资金的注入,都让莫天全指挥着搜房跳跃式前进。这也许正是莫天全和搜房的成功密码。   离开道琼斯

声明:《莫天全:与资本的四次邂逅》为网友何必丶认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