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要学会“放下”,才能成长(上)



现在的企业都很爱学习,成功的企业更是如此,甚至一些企业的文化中都说要把自己建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中国企业更爱学习了,有人说,是因为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更要从学习中找到方法。我的观点认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向来是在取舍之间获得能力,现在一些企业正因为学习太多了,才放不下学习知识,学得越多,越迷惘,如邯郸学步一样,忘掉了自己的初衷。

因为放不下,所以才会盲从。

有人说,十九世纪是西方的世纪。如今西方强于东方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而有很多的“海归”总值得我们羡慕。他们也自居以“救世主”的姿态提出一些西方经济优于东方经济的言论。这个话题太大了,会涉及到各各方面,时常会有争议的文章出现,那么,西方真的能主导世界经济吗?在《世界经理人》所进行的调查中,有80.6%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管理上,国学与西学应该兼收并蓄。另有30.2%的被调查者认为国学管理只适合务虚,务实层面还是要靠西方管理。

 中国企业:要学会“放下”,才能成长(上)

当然,我在这里提到的东方经济或是理论,指的是我们本土化的文化观念,其中有儒家,国学的部分。08年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国可谓是独善其身,这其中有中国目前的经济状误解因素,我认为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一项调查,有58%的经理人认为国学管理看起来很美,但无法论证,还是科学的西方管理更有效。为什么呢?他们认为原因很简单,数据代表成效,流程代表科学。标准靠什么去体现?只能用数据和效率,这一点,国学是无法比较的,中国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主张,对于商的理解,一直认为它很重要,但没有地位。仕农工商,商人逐利,在中国的历史中商人的地位还有着严格的服饰限制。因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企业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有这些因素在里面,国学不能领导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我认为,管理是没有国界的,管理的基础在于理论和实践,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作为基础,这一点,东方文化具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没有底蕴的沉淀,只能从某一阶段看问题,而不能全面的否认或是肯定一切。

底蕴在哪里?底蕴在中国。

有人分析了世界经济史,他们认为世界经济重在管理,西方营销体系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有人说是商学院,西方有标志性的世界型商业领袖,西方管理率先提出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股份制董事会运作,对股东负责,这都是现代管理的标志,这都需要我们学习。

作为本土化的商人,我们在春秋之间就有陶朱公:三散其财,人弃我取。各朝各代的成功商人更是不胜枚举。西方的建国史与东方的人文历史放在一起根本不能相比的。

关于职业经理人,我们远在明朝就形成的体系。郎咸平教授在经济理论中提出的“信托责任”,他一直对西方的这种“信托责任”是推崇得不得了,其实我们很少就有,起码从明代开始,晋商在经营实践中就形成了“东伙合作制”。所谓“东”,就是资本所有人,俗称财东;所谓“伙”,就是经营合伙人,俗称伙计。东伙合作的缘起,在于有资本者未必有经商能力,而能经商者未必有本钱。正是东伙合作,奠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体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从东伙合作制形成之日起,“企业”就已经诞生。

还有如西方推崇的文官司体系,演变成股份制董事会下的总-爱华网-经理负责制,我们在大明的内阁负责制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通过明朝几代皇帝的努力,明朝曾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务体系,它在权力平衡方面堪称完善,后来,它被西方人学习,形成了后来的内阁制和首相制。在中国明朝成化年间开始出现的内阁首辅,就是首相的雏形。

对于国学,国学几千年来致力于求“和”,西学则一直以来致力于求“差”。所谓“和”之道,就是努力找出一个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万全之法。而 “差”的意义则在于实验、比较再重组。 在管理实践中,国学可以为我们找到构建企业文化,管理智慧力量的“哲学”,但其弊端则往往体现在缺少方法论。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现代人也有说法:半部《论语》治企业。但在我们国内其实还是有一些崇洋的劣根的。在我们纷纷学习西方理要旨,西方大师在学习什么呢?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以及约翰·科特(JOHN KOTTER)这样的西方管理大师求取真经,今天,《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国学经典,被誉为“经营之神”的著名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其管理哲学就来源于中国的《易经》。、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

我们看一下,在国内比较成功的企业中,有多少是运用西方的管理精华理论。当前在中国,推崇国学的企业家也不在少数:张瑞敏曾称自己有三位老师―老子、孙子以及孔子,张瑞敏曾如此阐释海尔的成功:“日本式管理(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美国式管理(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中国传动文化中的管理精髓=海尔管理模式。归根到底,我们要造中国自己的名牌。” ;皇明集团的掌舵者黄鸣在网上开了3个博客和2个专栏,在全国各地的媒体面前亮相,四处宣讲传播孔子和《论语》;汇通汇利董事长胡小林在企业中落实推广《弟子规》,按照《弟子规》来管理经营企业;方太厨具的创始人之一茅忠群认为,可以治理国家的思想,肯定是可以管理企业的。茅忠群对各派思想兼收并蓄,并将其形成一系列制度…… 而海航董事长陈峰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都会用于员工“三为一德”(“为人之君、为人之师、为人之亲”)的培训,亲自讲课,告诉员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经过十多年的锲而不舍,作为公司行为规范的“同仁共勉十条”已经被每位员工熟记在心。

学习应当要有技巧和取舍,读书有“三死”,是不适合在商经营的,我始终认为中国的问题在于本质,需要从我们自身上找原因。(待续)

注:本文已发表于《中国投资·企业导刊》 2010年12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80309.html

更多阅读

解决企业的两个抓手:打造品牌,打开市场(上)

《中小企业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塑造品牌》一文是我为媒体写的专栏,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多家纸媒和网媒的转载,更多的是很多业内的创业者们见文后纷纷与我交流,表达出很多的创业困惑,创业的路不同,但前行的问题都是一样的,要如何去做呢?知行策划

空气能企业:一市一年销售一千万(上)

系列专题:一市一年销售一千万空气能行业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其产品在当今社会,尤其在未来社会将与大多数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优秀且具潜力的产品,由于其市场教育工作尚未完成、空气能企业的营销能力又较为缺乏等诸多

内衣企业:一市一年销售一千万(上)

系列专题:一市一年销售一千万世界是不公平的,世界又是公平的。对于内衣企业而言,有些省级代理商一年的销售业绩超过一亿元,而有些省级代理商一年的销售业绩只够日常的温饱。这就是不同的内衣企业、不同的代理商、不同的经销商之间的差

中国企业:要学会“放下”,才能成长(下)

如今全球一体化,我们已经和外企一起同台竞争,虽然背景和实力不同,但是我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参与搏奕从来就不可能平等,我们太想成功,由此中国企业表现出急躁。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沿海企业阵痛不已,这些中小企

保健品企业:一市一年销售一千万(下)

系列专题:一市一年销售一千万六、健全的销售网络。保健品企业之所以在一个地级市场上的销售业绩不够理想,主要是两个方面做得特不到位,一是单店或专柜的销售业绩上不来,二是销售网络不健全。事实上,正如沈海中老师在《中小企业:一市一年

声明:《中国企业:要学会“放下”,才能成长(上)》为网友吻长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