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家乐福因收费问题和中粮集团闹得不太愉快,虽然双方最后已经达成统一的口径,但其收费问题还是又一次使之成为众口矢之的对象。这不只是因为家乐福收费高,还有这个“零售教父”是第一家在华打开了进场收费这个“潘多拉魔盒”的。
在超市收费上,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等5部委制定并于2006年11月15日实施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明令禁止超市等零售商向供货商收取进场费。
那么既然收费在法律上还是在舆论上都这么不受在欢迎,家乐福为什么还一意孤行,甚至“顶风作案”呢?
筛选供应商重要手段
家乐福于1995年在中国投资了第一家超市。当时的中国,很多不法商人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以牺牲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以致于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不只非正规渠道有,“正规”可能也有,不仅存在于地摊小店,还可能在高级的商场销售。
那年,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就在北京隆福大厦花170元买了两副假冒索尼耳机,迈出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职业化打假第一步。
进入中国后,家乐福依然保持了法国人特有的高贵气质。权力最大程度的下放,各分店长除了对店内人事任命有生杀大权外,也拥有采购、定价等一系列权力。这让各个分店充分发挥了灵活应变的能力。但在采购上,要面对于众多供应商,良莠不齐,如何选择?在单店作战,信息互相隔的情况下,无非给出一个难题。
进场费就象一道防火墙一样,虽然无法完全杜绝,但可以将一些打算投机取巧的供应商挡在门外。
进场费通过前期增加供应商的一些经营成本,让那些试图通过非常手段的商人打消合作念头。由于短期获利不一定能高于进场费用,如果不踏踏实实做生意,又可能很早败露,供应商得充分考虑得与失。
在出现质量问题纠纷后,供应商不予解决的情况下,商场可以用这部分收取的费用来弥补带来的损失。
虽然很有讽刺意义的是,收费后来成了家乐福因为内部员工腐败来源,以致于造成商场内质量问题频现,但前期进场费无疑是制止这类事件的有效手段之一。|!---page split---|
有效的风险转嫁手段
“商场如战场”,同样变化莫测,且企业在商场战争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经常也充满了尔虞我诈。供应商在进入超市前,勾画出来的愿景经常是很美丽的。如:以后要怎么上广告、做促销,达到多少的销售额等等。事实上,合作以后往往会有偏差。
这种偏差可能是客观原因造成,也可能是主观原因。有些厂家在开拓市场的时候,会开出空头支票,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经营一个大型超市,要面对人员工资、租金、水电等诸多费用。这些费用可以分摊到商场的每一寸土地。如果,摆上货架上的商品,不能带来足够的利润,超市就无法生存。进场费就可以规避这种风险。
很多超市为了减少滞销品为其带来的资源占用的损失,都有销售末位淘汰制的后修正手段。但对于前期占用的损失不是把这些商品清除出场可以弥补的。收取进场费就是这种前修正手段。它可以在某种商品销售不佳的情况下,最大化地降低自己的损失,甚至还可能盈利。
家乐福的店长除了具有很大的权力,同时也要对于利润指标责任。收取进场费避免自己的采购决策带来损失,也减少决略过程中对商品考查的工作量。特别是对于家乐福在中国的管理并不是以信息技术见长的,更是如此。
目前看来,在中国这种环境下,家乐福的方法要更有效一些。由于交通不发达等多种因素,沃尔玛的强有力的信息管理技术优势无法得以充分的发挥,以致于家乐福在行业上处于领先地位。
提高利润率和满足个人私欲的途径
如果说,家乐福收取进场费还事出有因的话,那其店庆、过节费无非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利润,向上游渠道榨取的一种手段。而这种手段得以充分发挥后,各种相关收费项目也应运而生。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主管人员有混水摸鱼,为个人捞取油水创造机会之嫌。
据一名熟知在家乐福的人反映,其在青岛的分店每年的营业额都在3000万—4000万左右,但年利润竟然连30万元都不到。其中很大一部分利润让家乐福以各种名目“割走”。他到家乐福卖货只是卖个名气而已。
也有家乐福的合作者向《时代周报》透露过一些收费乱象。每到逢年过节、店庆都要收费。除去节庆费,还有条码费、陈列费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让供货商们怨声载道。受访者还反映,其交纳的相当大的一部分费用是针对家乐福内部人员的“公关费”。
纷争的结果会如何?
在家乐福在逐渐上升到众媒体口诛笔伐的同时,沃尔玛也开始试水收费政策。未来,两大个世界巨头将采用了相同的方法,这对于供应商是一个极不好的消息。
在通胀不断的情况下,大型卖场把成本转嫁给供应商。而供应商得面对着成本上涨,还有超市收费的双重压力。有一些供应商都已经有退场的心理准备了。
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大卖场。由于大卖场看似容易上量,不少厂家拼命地往里面钻,后来部分商家的商品因为销售不尽人意,要么被退场,要么一年到头没赚到几个钱,白白帮超市打了工,就捞了点形象价值。供应商在上超市前,应做好了相应的考量。
对于那些拥有一些商品畅销的供应商,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他们会和大卖场各让一步,找出相互妥协的方案。而弱小的供应商更为被动,会面临很大的压力。由于,超市的一些收费及不合理,对形象的损害很大,将慢慢地被取消。利润的来源回归到自身的经营能力上。
但不管供零双方在利益方面纠纷是以哪种形式进行,最终的形式还是会体现在商品的零售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