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部门搞了一场总结会,各业务部门主任的发言很给力,水平高,再加上集团新领导上任后政策深得民心,感觉明年还是非常有希望的。但聆听对部门主任发言后,邵珠富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感觉有好多营销观念方面的东西有必要梳理一下,作为营销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两点: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做正确的事”的问题,战术解决的则是“正确地做事”和“把事做正确”的问题。部门主任是广告部的脊梁,承上启下,首先战略要对头才行。诚如邵珠富经常举的那个例子,同样一亩地,如果是种小麦,累死累活地干,收入可能也就1000斤小麦,但如果是种鸦片呢?可能没这么努力地付出,但收益可能是1000斤小麦的多少倍,所以我们首要解决的恰恰是“做正确的事”的问题。当场总结出几个观点性的东西,以共勉——
1、活动做“量”还是做“深度”——这牵扯到活动赢利水平的问题
好多部门全年都策划了诸多的活动,有的部门一月策划上几场活动,然而一个月下来,收益多少呢?答案是微乎其微。原因何在?突然就想起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一次和太太、儿子周末去一家比萨店吃比萨,当时原意是要一个12公分的比萨,可由于现场没有了12公分的,店员提出能否用一个9公分的和一个6公分的来顶替,“只”收12公分的钱。太太不假思索的说:“可以。”我连忙给予制止说:“不行”。我让孩子算了一下,一个6公分的+一个9公分的比萨面积之和,要比一个12公分的比萨小多了。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有时候表面现象是靠不住的。同样,单纯的“多”要比简单的“深”竞争力差远了。一个大的池塘,你抛进去一块石头,泛起一层涟漪,最外边的一层可能要比次外层多不了几厘米,但要是计算面积的话,差距可能就不止是三五平方米。同样茅台酒能比二锅头好多少?可能只好一点,但正由于差了这一“点”,就造成了成千上倍的差价。
所以,对营销策划人来讲,不仅要讲究策划的“数”,更要讲究策划的“质”。武术上讲究“一寸长,一寸强”,邵珠富倡导的一厘米营销理论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宣传“有力度”好还是“能互动”——这牵扯到专刊版面平台竞争力的问题
广告部自办专刊并不少,自办专刊也是报纸的一部分,必须尊重报纸规律甚至是媒体规律。而现在媒体的潮流和趋势既不是报纸也不是电视,而是互联网,所以办报要向互联网学习。现在不是一个讲究深刻和深度的时代,而是一个讲究个性和互动的时代,你再有深度再有力度,可能消费者并不买你的帐,你就在那里玩深刻好了,消费者现在喜欢互动和娱乐,而这正是互联网的特征。所以专刊版面和栏目的设置,不一定要拘泥于传统报纸的规律,但一定要做得“好玩、轻松、娱乐、互动”,只有快乐才是拯救营销的唯一利器,深度不应该是我们的主旋律。谁能够成功贩卖快乐,谁就能掌握营销的主动权。连喝个饮料都要“喝前摇一摇”,连买个“年轻态健康品”都要有两个老人又唱又跳的,何况是我们呢?
3、消费者需要“桌子”还是“抽屉”——这牵扯到营销锐利化程度的问题
昨天邵珠富发言的时候讲到“没有人承认,但却是一个事实:济南时报不是我们的平台,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客户选择济南时报和选择山东商报、齐鲁晚报,差别真的有那么大吗?”而事实客户在选择我们的时候,更多的选择的是我们的“人”、我们的“特色版面”、我们的“特色栏目”,在没有特色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喜欢平均用力,但在有特色的时候,他们就往往有所偏重。其实这就牵扯到打造“媒体小平台”的问题。关于媒体小平台,邵珠富曾经在舜网和国内一些大媒体都讲过这个理念。
比方说,神力源保健酒的薛总要投放广告了,他面对的是一个投放时报、商报还是晚报的问题,在他看来可能都是差不多的,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怎么办呢?正在这时,时报打造了一个保健酒文化节的活动,而其他两家媒体没有,他就毫不客气地选择了这个“保健酒文化节”,此时不是媒体大平台在起作用,而是媒体小平台在起作用了。所以,如何打造自己的小平台,更应该成为广告人研究的一个课题。换句话讲,在“桌子”(媒体)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客户更多的需要的是一个“抽屉”(你策划的活动)的问题。所以对企业来讲,我们首要任务是帮助他们打造适合装他们产品的“小抽屉”。这方面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请教邵珠富的尖锐化营销理论。
4、“游击战”还是“阵地战”的思维——这牵扯到正确的战略选择问题
济南有个鱼翅皇宫酒店,济南也有个老憨猪蹄。鱼翅皇宫的每道菜都不错,但却是典型的是没有特色,老憨猪蹄店不大,但能够很快地切入市场,靠的恰恰正是特色。食用油行业有个“金龙鱼”,也有个“第一坊”,“金龙鱼”可能适合大开大合的方式去做市场,像耍关公的大刀一样,可以玩得虎虎生风,不计较哪一刀杀伤力有多大,但“第一坊”不行,他们就不能这么玩,他们需要的是像耍小李飞刀一样的玩法,做到精准狠。比方说他们的60度冷榨就定位于高端,在高端市场很有说服力。
换句话讲,鱼翅皇宫和金龙鱼玩的是钝营销,而老憨猪蹄和第一坊玩的则是尖锐化营销。这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合适与不合适。同样,一个较大的部门如房产部、医疗部,一个较成熟的市场,需要的是步步推进和稳重发展,而对一些相对较小的部门呢?需要提靠灵活的策划手段来激活市场。如果一个较大的部门再去玩一些策划方面的小动作,而且不厌其烦地靠“数”来赢得眼球,有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即便是做策划也要以稳重大气为主。其实企业发展也是一样的。船小好掉头,船大了呢?则要慎重一些的好。
5、“勤奋”好还是“懒惰”好——谈业务人员如何合理分配精力的问题
业务员是可以合理“偷懒”的,几年前邵珠富做部门主任时,那里候曾经创造了“三个月磨破一双鞋”的纪录,邵珠富曾经在主席台上当众脱鞋示众,让大家看看自己在鞋底钉的那厚厚的一层“掌”。而今,邵珠富已经学会如何合理地“偷懒”,过去是动腿得多,现在是动嘴得多,过去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现在可能是说了也不一定做。原因不是变虚伪了,而是工作性质使然。
所以广告部的同志都称我为广告“教父”。而这两年随着多说少做,身体也有所发福。那么业务员是勤奋一些好还是懒惰一些好呢?我建议他们懒惰一些。为了让他们更懒得动脑,我们聘请社会精英和营销界、策划界、广告界人士组成了智囊团,通过智力资源整合的方式,请他们协助我们开发客户、为客户出谋划策,这方面餐饮部做得不错,好多教授都成了时报餐饮的义务宣传员,王赛时、张老师、刘莎们都成了时报餐饮版强有力的后盾。
6、做“有文化”还是“没文化”的营销——谈营销方式下沉的重要性
用邵珠富的话讲,昨天好多部门主任讲得太“有文化”了,甚至是文采飞扬,但营销有时候恰恰需要的是“没文化”,正如执行力好坏不在于你方案有多好而在于让部门里面智商最低的人都能理解一样,这样的执行力才给力。
前两天参加一个饭局,饭店的菜品做得非常不错,装修也讲究,但名字叫“箪食巷”,邵珠富多少有些疑义。店主的本意是取孔子评价颜回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回也不改其乐”的高尚品质,但店主显然是把食客的文化品味看得太高了。事实上呢?食客在请客吃饭的时候,提-爱华网-及店的名字,有的甚至都不认识这个“箪”字,不知道怎么发音,而且名字由于曲高和寡不具备大众传播性,很难让众多人记住的,所以名字是个好名字,但文化底蕴太浓,不利于流行。当然也有人会说,“人家‘东城西就’‘一千零一夜’不也是很火吗?”,当然这两个名字字数有点多,但却有两个特点:一是每个字都不复杂,基本上人人认识;二是都有故事和典故,利于传播。所以,店做得火也就不奇怪了。类-爱华网-似的老憨猪蹄、崔家烧鸽等,因为名字好记,所以大多经营得都不错。
我的建议是部门做策划,不要做有文化的策划,而要做“没文化”的策划,让没文化的人都能懂,客户理解起来就不累,员工执行起来就方便,营销就成功了一多半。
聪明的人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整天忙忙碌碌的管理者,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而一个游手好闲的管理者,有可能才是一个高明的管理者。
7、“做资源”还是“做营销”——谈营销技巧的重要生
开发资源、重视关系这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在有鱼的地方你才有可能钓到鱼,但问题是,在有鱼的地方就一定能钓到鱼吗?那也未必。重视资源是对的,但营销技巧也不能忽视。项羽力大无比气吞山河,恨不得一把把把地球给抓起来,但却同样是“恨地无环”,阿基米德和邵珠富一样,想把地球撬起来,但却缺少一个“支点”。尽管你有撬起地球的实力,如果不给你“支点”,不支点提供的技巧,你照样有力使不上。有时候资源有可能就是利益,就是“鱼”,也有可能就是个空中楼阁,能不能抓住资源优势,靠的是营销技巧。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好的资源还需要好的飞翔技巧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