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这十年



站在21世纪开元十年的节点上,回首过去十年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历程,梳理在企业社会责任舞台上留下印记的人和事,着实令人感慨,唏嘘嗟叹。

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CSR)发展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将过去十年大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2001年~2004年)、徘徊阶段(2005年~2007年)、喷发阶段(2008年~2010年)。这三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多方力量共同演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展现出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

起步阶段:2001年~2004年

自步入21世纪开始,企业社会责任就逐渐演变成了中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受到政府、企业、媒体、非政府组织、公众、学术界等多方社会主体的高度关注。

一般来说,事情受到“高度关注”无外乎两种情形:要么此事令人欢欣鼓舞,全民皆喜;要么此事干得太差,引起众愤,大家群起而攻之。世纪之初的中国CSR的状况大抵可归于后者。

在这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开始将西方学者关于CSR研究的主流框架引入中国,特别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从本质上来探讨企业何以承担社会责任(why)、对谁承担社会责任(who)和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how)。

|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asp?id=159902 | 25

与理论研究互为呼应的是,中国企业开始逐渐破除对CSR认识的五大迷思:①CSR并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办社会”。②CSR并不简单等同于SA8000。③CSR并不只是慈善捐赠,原来它还包含着丰富的内容。④CSR并非意味着企业单向地增加成本投入,也许还会有可观的收益回报。⑤CSR也并非舶来品,许多企业家在参加各种各样的总裁班、聆听各种各样的国学讲座时赫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居然有大量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伦理经营的警世之语。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接二连三发生的煤矿事故、雀巢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光明牛奶事件、冠生园霉月饼事件、金华火腿事件让人目不暇接,更令人触目惊心。当许多中国企业的经营者把心思都用在琢磨怎样制造毒大米、毒面粉、假药、假疫苗、人造鸡蛋时,当许多企业的技术人员都在钻研如何用二氧化硫熏腐竹、用敌敌畏泡火腿时,任何人再来高谈阔论中国CSR问题都会气短三分。

许多企业寻找各种理由来逃避社会责任。张海入狱,顾雏军被拘,黄宏生犯事,湘酒鬼高管刘虹神秘人间蒸发,牟其中、周正毅、杨斌等富豪前赴后继地落马……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企业家们,你们究竟怎么了?

据2004年4月22日《参考消息》报道,截至该年4月中旬,我国大约有4万工人的手臂、手或者手指被机器压碎或切断。仅浙江省某县每年就有1000多工人被机器切断手指或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工伤的有2万~3万人,每年有600万~700万人在工作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如果企业所创造的财富是以工人的肉体甚至生命为代价的,那么企业又与刽子手有什么区别呢?那些忽视员工、合作伙伴、社区的正当利益要求,肆意破坏自然环境的企业,与一个欺行霸市、品质恶劣的街头流氓又有什么区别呢?

世纪之初的头四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崭露头角,但令人心虚气短。

徘徊阶段:2005年~2007年

这一时期的中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问题上徘徊犹豫,并不是纠缠于“该不该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而是担心“承担社会责任会影响企业的经济绩效”。或者说我国诸多企业在现实经营中总是担心承担了社会责任会使其有限的资源处于更加分散利用的状态,从而削弱了企业的经济绩效。

西方企业在20世纪60~80年代初期时也曾有过类似的惶惑,但是西方学术界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经济绩效只是社会绩效的一个组成部分,恰当的社会责任行动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强化企业的经济绩效,从而为西方企业打消这一顾虑、全面看待企业的社会绩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并指导着不同类型的企业如何循序渐进地承担社会责任。由于我国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鲜有完整的理论能够指导中国企业的实践,企业顾虑重重也就在所难免。

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企业一方面在发展速度上狂飙突进,另一方面在承担社会责任上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的态势。这三年时间里,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责任感的企业。名列各种各样的“企业公民排行榜”、“最受尊敬的企业排行榜”、“中国最佳雇主排行榜”之中的企业当属翘楚中的翘楚,比如海尔、华为、百度、美的等。

然而,仍然有大量的中国企业不愿意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上有所投入,它们将企业的赢利目的与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隔绝开来,抱定“经商就是拼命赚钱、CSR就是无偿奉献”的思维模式。按照迈克尔·波特的话来说,“在一个充满了开放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的世界里,这代表着一种越来越落伍的观点,这种观点只会把自己逼入两难选择的绝境”。

2005年11月发生的“吉林石化”爆炸事件、2006年5月发生的“齐二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以及不断发生的垮桥、烂路、塌楼等豆腐渣建筑工程事件,频频撞击我们的眼球,震撼我们的心灵,同时也在一遍又一遍地拷问中国企业家的良心。正当我们还在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问题上踯躅不前的时候,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以突然暴发的方式向人类发动了突然袭击,造成无锡市民饮用水危机。它们是“进攻”还是“反攻”?是“正义”还是“侵略”?人类也许该警醒了,我们对这个星球的利用存在太多的误区。

许多企业逐步陷入了一个“高调做秀”的误区。许多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认识到了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也愿意掏钱来承担社会责任,但是他们往往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就是捐款和搞慈善事业,甚至有人将其异化为“花钱买清静”。

事实上,并非一定要公开捐款才能给民营企业贴上“社会公民”和“慈善”的标签,也不能以捐款额的多少来衡量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卡罗尔(Carroll)以一个金字塔来描述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塔基是企业的经济责任,即企业通过正常经营来创造财富。其次是法律责任,再次是伦理责任,塔尖才是慈善责任,即企业可以将一部分财富自由地投入到社会某一领域之中。这样来看,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还是经营管理好自己的企业,在遵守法律、伦理经营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创造财富。

从现阶段来看,这也许是我国诸多企业最大的企业社会责任。现实之中的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劳动合同不规范、工作环境恶劣、超负荷工作、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些位于塔基的事情都还没有解决好,何以奢谈高层次的社会责任问题?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这十年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该从点滴做起,应当量力而行。忘记了这一点而奢谈企业社会责任,难免会陷入画饼充饥、自欺欺人的境地。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现象是:企业老板开着奔驰宝马到处参加慈善捐款活动,员工们却在简陋甚至危险的环境中加班加点地干活,甚至还拿不到工资。

徘徊踯躅的三年中,中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潜行摸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喷发阶段:2008年~2010年

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一次次的慈善捐款,一双双温暖的手臂,一个个鼓励的眼神,一颗颗滚烫的心灵,以至于有人把2008年定义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元年”。此后三年时间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呈现出喷薄而出的态势,也幻化出诸多光怪陆离的景象。

也许让所有中国人都义愤填膺的事件是众所周知的“三鹿奶粉事件”。更有甚者,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国内知名品牌奶粉中居然都含有三聚氰胺。这一事件的曝光,让我们彻底看清楚了某些企业和企业家的丑恶嘴脸,哪怕他们每天都把企业社会责任挂在嘴边,那不过是他们攫取名利的幌子、丑陋行为的遮羞布!

也许让所有中国人都心绪不宁的企业是富士康公司。十几条鲜活的生命从高楼上飘然而下,“血汗工厂”的帽子扣在了富士康的头上。作为全球顶尖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富士康的残酷管理消磨了一群年轻人的生活热情。不过,放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来审视,我们也许不得不说“富士康”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倘若我们不能从低级产业链中挣脱出来的话,倘若我们的廉价劳动力还是需要在背井离乡的制造型企业中消化的话,下一个“富士康”还会出现。到那时,我们所能听到的,就会是“企业社会责任”这六个字甩在我们脸上的响亮的耳光声。

也许让所有中国人都捉摸不定的表演是“慈善捐款”。汶川地震后,我们记住了王老吉凉茶、日照钢铁公司的慷慨义举,也记住了网友们拍向王石的愤怒“板砖”。事实上,形销骨立的王石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查看乞力马加罗雪迹的同时,更加注重万科集团公司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更加不遗余力地宣讲万科的“绿色住宅”的理念。不过,在慈善捐赠问题上,余秋雨大师和章子怡大美人掀起来的风波,也许更加撩拨着中国人在诚信问题上的脆弱神经,也让“社会责任”话题占据了很多媒体娱乐版的珍贵版面。

令许多人惊讶不已的是,大富豪们在慈善捐赠问题上居然还会存在很大的分歧。陈光标的行为处事理念是“高调做秀树榜样”,他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近15亿元的壮举令人惊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灾区前线有他忙碌的身影,3300万元的现金钞票墙前有他自信的表演,巴比慈善晚宴前有他“裸捐”的豪言。许多人批评他招摇,挖掘他“原罪”,质疑他动机,辱骂他愚蠢,嘲笑他做秀,但是又有多少人愿意拿出真金白银,像他一样践行企业慈善责任呢?在飞速发展的中国,在商道仁心承扬不足的时代,他的表演恰到好处。

与陈光标有着完全不同的慈善理念的企业家大有人在,其中以新科富豪宗庆后和电子商务风云人物马云为代表。在他们看来,一个企业最大的慈善和社会责任就是倾尽全力发展企业,从而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上缴更多的税收、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或者服务。“把钱捐出去,谁能保证比我更好地使用这些钱?”此问掷地有声,但应者寥寥,也促使所有的中国企业认真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承担社会责任。

过去十年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回味的往事,比如中国企业从SA8000、ISO14000迈向ISO26000的漫漫历程,比如遭学生卧底调查的玖龙纸业,比如蒙牛与伊利、360与QQ之间的互掐恶斗,比如声称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的蓝皮报告书……

中国企业最应该记住的是,承担社会责任必须循序渐进,千万不能贪多求全。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企业还是要着力于“先把事做好,再做好事,再思考怎样把好事做好!”。当中国企业能够真正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时,开始注重企业社会责任行动的长期性、方向性和目标性时,才能做到“既挣了面子,又赚了票子”的境界。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208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7JC630046)、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10108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78695.html

更多阅读

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 中国制造将进入二十年的彷徨期

     中国制造用了三十年,在规模上追上了美国,成就斐然。除了一些应该肯定和赞扬的因素之外,后发优势也是不容置疑的。这就好像前边已经有人在市场经济这条路上,摸索了一百多年,我们在几十年徘徊之后急起直追,不久就赶上了前边的人。

白酒营销 中国白酒文化营销十年发展与回归

2012年7月底八月初,围绕着国酒茅台商标注册初步通过审定话题,国内白酒行业选起了一场抵制茅台申请国酒茅台商标的运动,首先是以汾酒为首的公然提出异议,行业专家也纷纷就这次申请国酒茅台商标做出回应,认为茅台有悖于国家商标法并且不利

小布什中国黄金十年 从历史看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

 文|钱颖一  2001年到2010年是黄金的十年,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更是中国企业家成熟的十年。  我们正处在一个具有挑战的时代,经过这次环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中国的经济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上,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

休闲服装品牌排行榜 解析中国休闲服装产业的十年图景

最近十年,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文化理念,以及在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和紧张工作的压力下,人们渴望放松的心态使得休闲服装成为一种新兴服装产业。休闲服装成为热点商品和服装的主流趋势。中国休闲服装产业快速发展的十年呈现着几大特点。

中国企业三十年:奇迹与反思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前言:很多中国企业在过去三十年创造的“奇迹”其实不是奇迹,而是借种种不可重复的机遇、遗产和“便车”之力实现的高成长。中国企业今天遭遇的挑战,首先是因为这些因素要么消失,要么所蕴藏的能量已释放殆尽。最

声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这十年》为网友緃酔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