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给教育部(老招生部)开会,商讨今年业务发展的问题。邵珠富的个人观点是,要想争得客户的支持,必须给客户提供一个适合于结实的平台,虽然有好平台未必一定营销做得好,但没有好的平台肯定营销做不好。因此,只有平台做好了,客户才有可能选择我们。所以对教育部来讲,教育周刊和教育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关于行业,家照主任和教育局等的关系已是非常融洽了,所以重点突破应该在我们的专刊——《教育周刊》上。
今天上午和家照主任、金凤美女一起去大智,一路上邵珠富给他们灌输“形式也很重要”的观点,毕竟我们做的不是实业而是虚业,所以要注重在形式方面的引导非常有必要。正如邵珠富过去做部门主任时是“做得多说得少”一样,现在呢?理应“说得多做得少”。过去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现在则是“说了也不一定做”。
对教育这个小部门来讲,邵珠富的给其确定的近期的目标非常地具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是眼下必须而且立马就得具体做的,现概括如下:
1、 聘教育顾问,借力打力:
要想提高版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邵珠富建议他们通过聘教育顾问的形式来达到借力打力的目的,初步的想法是聘请山东师范类学校里的顶尖学校山东师大的教育系的教授做顾问,这个教授必须是博导,必须是教育学专业的。毕竟我们的专刊不是具体语文的或数理化的,对教育整体规律的把握非常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聘的教授要有文字水平、要有时间接听读者的咨询,要有公益心参加公益事业,要不计较报酬(哈哈,不好意思,我们是不提供报酬的)。和山师的昌兵老师联系,他决定给我们推荐两个“德高望”,真是太谢谢他了。以后教育版就有了自己的顾问,当然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包装自己的顾问了。
2、 开教育微博,互动读者:
微博发展至今不到一年,影响力却如日中天,可谓家喻户晓了。邵珠富认为,媒体的方向和潮流既不是电视也不是报纸,而应该是互联网,谁不学习互联网,就等于谁不与时俱进,离被淘汰也就不远了。对报纸而言,我们应该学习互联网的草根性、娱乐性和互动精神,试想连几个国家的领导人都用上了微博、连车祸和求助都在用微博、好多名人都在开微博,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平面媒体的平台宣传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微博呢?为什么不发挥自己的读者的积极性呢?为什么不与自己的读者互动起来呢?为什么不将一些有意思的、好玩的观点拿出来娱乐一下大家呢?用强势的平面媒体包装互动的教育微博,借微博和读者互动,提高版面的影响力,可谓一箭三雕之举。
3、建立专栏,固化读者:
利用教育专家的影响力,在教育专版上开专辟专栏,一方面能保证权威性和服务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教育专刊在业界的影响力,可以起到支点的作用,培养的是忠诚读者、吸引的是高端读者。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现在我们就要在读者心目中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支点”,撬动消费者这个“地球“,进而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
当然,有个前提,我们的专家专栏必须固化,必须有坚持力。邵珠富经常讲的话就是“剩者为王”,好多时候,一件事情能不能干得好,并不看你初始阶段有多么地多强势,而在于你能不能坚持下来,能不能成为“剩”下来的那一个。
3、 月行一善,厚德载物:
邵珠富坚持认为,一个人只有善良才是最大的智慧,只有善良才能够让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所谓“厚德载物“,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作为一个行业性专刊,如果要想在业界有点影响力,做善事是邵珠富提出的必须要求。举个众所周知的例子,王老吉曾经出现过夏枯草事件,但为什么他们最后能够化险为夷呢?就是因为前一年他们“捐了一个亿”,这“一个亿”的善事不仅让他们当年就赚了个钵-爱华网-满盆满,而且还让他们在出现危机的时候也能够顺利转危为安。众所周知的比尔盖茨,为什么多年高居首富排行榜,因为盖茨本身就是个慈善家,干了太多太多的慈善事业。再想想我们国内的企业,想想三鹿、想想巨能钙,甚至想想黄光裕,这些当年相当当的企业或者企业家,他们纷纷因为这事或者那事倒下来了,三鹿的问题其实是个行业潜规则的问题,巨能钙(当年与他们山东的总经理周总想熟,所以印象非常深刻)的问题也并非太严重,但却因为没有善事做载体,所以一旦事发,倒下成了必然和唯一的结果。所以我给他们灌输的就是一个做善事的理念,当然我们本身可能没有多少钱,但如果利用我们的影响力和策划力能够化缘成功,鼓动有良心的企业来捐,来救助那些教育方面确实需要救助的家庭和孩子,邵珠富认为我们仍然是达到了目的的。而且在读者心目中,我们就很容易被定位成“有良知的教育周刊”,倘若如此,客户岂能不来?
如果《教育周刊》能够坚持这样做下去,就能够和同城主要媒体的教育周刊形成一定形式的差异化,在战略上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倘若再在战术上搞得灵活一点,当然还要有坚持的力量,邵珠富想影响力指日可待的。而对众多的教育机构、留学机构或者培训机构,面对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平台,他们还会无动于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