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企业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是英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欧美称之为创意产业,在东亚则被称为文化产业,这里综合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艺术管理艺术管理是将创意作为“资本财产”来进行管理的一套独特的管理实践活动,它为企业实现创意共享提供新的途径。艺术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艺术产品的创新和增值,通过创新提高艺术创造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传播媒介越来越便捷,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在艺术生产中广泛应用,艺术创意型员工开始在企业中占主导地位,通过创新为单一的产品附加更多的商业价值,使得艺术企业的产品通过传播媒介的推广,衍生品的开发为创意文化企业赢得商业价值。创意是企业创造财富的来源,这时的艺术企业是一种广义上的艺术类企业。所以说创意企业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信息和艺术创意进行生产、存储、使用和传播的企业。文化创意企业的特点(http://www.aihuau.com) |/darticle3/list.asp?id=160369 | 42工业文明的结果是使金融资本全球化,这种金融资本迅速积累的结果使新的经济增长源于一种新的资本形式——创意资本。它与传统产业部门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及特点。创意是财富的根本来源。罗默的“新增长理论”认为传统的生产函数注重的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能源等生产要素,把艺术、技术看作影响生产的外部因素。创意与其他要素的差别在于创意可以重复使用,具有报酬递增的特性。创意成为企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最主要资本。行业的服务性质决定组织结构软化。艺术生产过程的管理必须打破传统的定式,使参与者有更加宽松的工作环境以便独立思考。新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拥有高素质的人才群体,且需要不断学习。文化创意企业的管理 艺术企业,其基本特点是围绕艺术创意的生产和销售进行经营管理的,包括创意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管理及相应的筹资与投资管理。从经营模式看,传统的经营模式是以消耗有限的物资资源为代价的生产经营方式,物质资源和原始劳动力作为其经营输入的主要资源,是其产出价值的主要贡献因素,只有通过提高能效利用率的方式来提高产品产量和降低人员资源的消耗。而文化创意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是运用创意,以较少的自然资源消耗来产出尽可能多的商品和文化艺术服务,创意智慧成为主要输入品,既不会造成环境负担,也没有大量的消耗自然资源,但却赢得市场经济价值回报。所以要针对这种特殊的产业模式形成一套适合其发展的管理模式。1.创造型人才创意经济中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创意是附着于掌握知识的人而存在的。使各类创意型人才在一种有效的组织安排和科学管理中,自觉自愿地奉献个人的知识和智慧,同时有效地将个人的创意转化为商业产品实现其市场价值。也就是说创意管理的核心功能有两个方面:首先,促进有价值的个人知识的产生、成熟和共享。要做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首先要个人对自己即对企业的自我管理,随时进行自我调整、自我组织,来应对外界环境和市场的挑战及变化。利用员工的个体知识反作用于企业,对企业进行管理。第二,重视精神激励。在传统的工业管理中,虽然也有精神激励,但更重视物资激励。在现在艺术企业中,既要重视物资激励更要重视精神激励,不只是给予赞赏和表扬,而是要另一种新型的精神激励即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使创意员工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的一员,进而发挥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首创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和对公司的贡献。2.创意集体实现集体创意的产业化、商品化,使更多的组织创意转化为有市场价值的创意商品和服务。首先,企业集体应具有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和积极地反应能力,如市场对创意产品和服务价值的反映、市场变化趋势和新需求。第二,完善企业的创意链系统,在推进组织结构重构与组织创新中,应当关注组织的网络化和网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创意链是一个知识含量高、结构严密的复杂系统,它的运行是一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在创意链的第一个环节是有一批优秀创意人员组成的小团体,他们之间紧密合作、大胆创新。 第三,鼓励发展交叉部门的技术,从区域上打破界限,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以团队为基础的新型组织或网络虚拟组织,增加创意的互动领域及范围,加快创意的传输和分享,并将这些技术组合成整体优势以创造更高水平的内在联系。参考文献[1]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2006年12月23[2] 管顺丰、陈汗青、杜娟、姚善良,《艺术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刘和山、李普红,《设计管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4] 于柏群,《管理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