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阳刚”尴尬
旭日阳刚,一个农民工歌唱组合,因为一首《春天里》迅速捧红,成为大众娱乐的名人。然而没过多久,旭日阳刚却遇到了成名的烦扰,先是传言商业演出飙高到几万一场,后是汪峰声明保护知识产权禁止旭日阳刚在商业演出中演唱自己的歌曲等。或许是天助,旭日阳刚出现的这些尴尬尚还处于“钢镚”时代,观众们对他们余温未尽,所以他们还能博得大家同情,在元宵晚会上改唱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也得到大家追捧。
旭日阳刚快速成名原因多种,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激起网民的共鸣。沧桑、沙哑的歌喉,真实、情切的歌词,凌乱狭小的房间里、光着膀子、抽着烟,喝着酒的情景,无不勾起广大的尤其是背井离乡求生存的网民内心悲苦,让网友迅速将自己融入到这个情景里,成了“我就是他们,他们就是我”。
然而多数人往往会同情弱者,却很难理解强者。《春天里》禁商业演唱、渐渐升起的质疑声就证明了这一点。
“旭日阳刚”尴尬:模仿(借)只是用于生存而不是发财的手段,要成长、要成名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然而自己的东西能不能符合观众对旭日阳刚的定位,或许很多观众就喜欢或者把旭日阳刚等同于《春天里》或者是沧桑的励志曲。
旭日阳刚的未来到底是不是梦?这就需要怎么去面对现实、怎么去把握观众的定位。
企业里的“旭日阳刚”尴尬
企业也存在着旭日阳刚尴尬,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发展就是靠模仿、跟随战略,比如模仿市场上畅销产品,模仿领导品牌的经营模式。模仿战略在初期是无可厚非,企业可以借模仿在领导品牌尚没有占领市场的情况迅速切割市场、企业也可以通过模仿战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和研发成本。然而当企业到达一定程度后,企业将面临两方面的风险,第一就是品牌定位很难把握,也就是缺乏相对稳定的消费群;第二是当企业的模仿威胁到原创品牌的市场地位时候,原创品牌将竭力的反击,提高准入门槛等。|!---page split---| 走出“旭日阳刚”尴尬
第一、在模仿中添加新的元素
简单模仿只会降低自己的价值,不能分割到市场中高端消费群,并有可能陷入价格战。如果在模仿中添加新的元素就能有效的区隔竞品。比如首创产品推出以后可能会存在缺陷和留出空白,如果企业能找到这个缺陷和空白就有可能规避模仿者的风险;或者在市场上畅销产品添加一些新元素,然后突出增加,不仅能稳定现有的消费群,还可以转换其它品牌的消费者。在牛奶行业里面,我们就可以观察到案例实践。
第二、向下的模仿
所谓向下的模仿,就是在企业有一定基础之后,在市场上寻找小品牌的创新产品,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迅速成为该品类第一品牌。
娃哈哈营养快线就是模仿小洋人,并利用娃哈哈强大的渠道体系迅速占领市场,成就含乳饮料单品超百亿的奇迹,盼盼法式面包模仿三辉麦风,加大推广力度,成为法式面包的第一品牌。
向下的模仿优点就在于被模仿企业没有能力在短时间推广,这就给了模仿企业的时间。
第三、弱化简单模仿,强化创新式模仿
这就需要企业对品类进行规划,找出品类中的潜力产品和现金流产品,同时要确定好主流消费群。在这些基础上然后对市场进行分析,找出市场上潜力产品或者是畅销绩优产品,组织人员对这些产品进行分析、通过改进该产品来达到创新式模仿。
企业在营销模式的模仿中,就需要对模式进行创新发挥。这是因为任何一个营销模式产生的背景是不一样的,以及企业对这个模式的掌控力也不一样。前些年营销界刮起深度分销风,大家都在模仿学习着康师傅深度分销模式,可实际上又有几家真正从中得益呢?深度分销需要庞大的组织、庞大的费用开支、优秀的管理人员以及毫不迟疑的执行团队等,仅就这几点有些企业都达不到,那么这样的简单模仿反倒会束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