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为清华、北大、浙大总裁班以及海尔、海信、东方航空等企业讲授《创新管理》或《精细管理工程》的时候,常讲到创新管理的方法和原则。
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看到“创新社会管理”,本人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对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进行了学习。
通过学习,本人对社会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社会管理如何创新,有了一定的见解或建议。
一、我对“社会管理”的认识:
胡锦涛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我在讲授《管理创新》、《精细管理工程》等课程的时候,常讲:
1、企业是社会的,员工也是社会的,企业要引导员工制订和实施切合实际的社会性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2、管理=管人理事+管事理人。
3、管理的基本原则或过程是:还企业及管理中各项事物以本来面目——最佳状态;其中的“还”,一方面是规范性地“还”,另一方面,是创新性地“还”。
4、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最好的管理,就是服务好了被管理的对象,以及合作者,管理者要增强服务下级的心态和能力。
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都有一个共同的对象,那就是“人”。
社会管理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如果没做好,那么,就会通过“人”,直接和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
二、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加强”和“创新”的认识:
(一)“加强”:
1、过去一些好的做法和传统优势,还能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继续保持和发挥。
2、过去是正确的,还能适应现在的,但是,被忽视和弱化了的,要重视并强化。
(二)“创新”:
1、过去有一些好的做法,有提升和改良需求和空间的,需要进一步创新。
2、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过去没有的社会管理,要创新,要尽快形成新的社会管理方法和机制。
(三)“加强”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1、“加强”为“创新”奠定了基础。
2、“创新”是过程,是方法,“加强”是目的。
3、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创新是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加强”。
三、创新社会管理的五种方法和好经验:
1、综合法或归纳法;
(1)浙江温岭市从2005年探索并实施的“参与式预算”,综合多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2)培育综合性社会组织,努力把各类社会组织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组织体系。
(3)在浙江台州、温州地区,由行业工会代表工人与行业协会进行的工资谈判已经摸索很多年。温岭市总工会组建了羊毛衫业、泵业、帽业等行业工会,由工会出面,与行业协会谈判,签订行业工价标准协议书,其效力相当于劳动合同。工资协商机制一般每隔半年启动一次,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修订工价。这样的做法改变了工人单独面对企业主时势单力孤的局面,有效维护了普通工人的权益,也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
2、嫁接法;
2007年,为修建广州亚运会场馆,当地政府对猎德村进行拆迁,涉及3000多户村民、60多万平方米住宅。虽然是亚运会的“倒计时工程”,但政府没有蛮干,而是提出了让村民得实惠的一套方案,在各个环节都坚持公开透明公正,让村民作为主体介入拆迁过程,确保所有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3、类比法;
对特殊人群实行特殊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4、延伸法或类推法;
(1)把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流动人口身上,使他们进入城镇社会管理工作范畴。
(2)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5、逆向思维法。
(1)近些年来,全国启动了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等大接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受到群众称赞。
(2)今年以来,北京市西城区部分中央部委-爱华网-礼堂食堂开始向社区居民开放,此举得到了广泛赞扬。经常去国家发改委食堂就餐的月坛街道居民陈月告诉记者:“这件事不大,却很实在。就是这样一件件实事,可以改变政府部门的形象,可以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
四、创新社会管理,应具备的主要特征:
胡锦涛指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的理解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效的依据和标准,群众满意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向。因此,创新社会管理,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1、创新的社会管理,要超过和好于过去的水平;
2、找到最广大人民共同关注和不满意的社会突出矛盾和共性社会管理难题;
3、对于社会突出矛盾和社会管理中的共性难题的创新管理,能形成规范和示范效应;
4、群众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分享创新社会管理,满意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