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百货企业的发展,业内普遍采用的联营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因互相争夺品牌商使自身利润空间不断受挤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百货店的盈利能力。面对这一困境,业内普遍认为,由联营扣点模式逐渐转向自营购销是零售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传统百货盈利堪忧 据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越来越多的百货店从传统自营模式转向由品牌商控制进、销、存过程的“品牌联营”模式,品牌商进入商场,不需要支付租金,而是通过从品牌的销售额中提取扣点作为百货公司的经营毛利。 但是随着国内百货企业的日益增多,这种模式在逐渐影响商场的盈利能力。一方面,物业租金和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品牌供应商向百货公司叫价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流,很多商场都采取以往被视为撒手锏的促销活动,尽管这些超低价的促销方式在短期内起到了增加客流、提升销售、加快资金回笼的目的,但是由于成本并没有随之相应减少,因此商家的毛利率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据悉,目前百货业净利润不到5%。 此外,业内专家也指出,联营扣点模式还会造成百货商场内品牌和商品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为了扩大自身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品牌会尽可能多地选择商场来提高自己在消费者面前的曝光率。百货商场也会不遗余力地去追逐拥有高人气和好口碑的品牌。”“买手制”绝地反击 面对这种情况,一直在夹缝中生存的“买手制”商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所谓“买手制”,即商场不引入既有品牌,而是通过买手团队定期组成和购买符合自身定位的产品。业内人士表示,在零售业相对发达的美国和日本,百货店主要的经营模式是买手制,这使商场的税前利润大多超过35%,最低也在25%左右。 记者了解到,“买手制”商场通常以“小型主题百货”的业态存在,采取店中店的形式,面积从1000到5000平方米不等,汇集潮流品牌,包括服装、鞋类、配饰、包包、化妆品等多种品类,甚至还有家居生活摆设,装修风格另类,与传统百货店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知名品牌I.T和CPU、泰国零售业巨头尚泰旗下精品百货ZEN等买手制零售商也纷纷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加快了开店脚步。 以多品牌取胜 “在未来的5到1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不断涌入的国际时尚品牌会改变国内百货零售的商业模式,届时,每家百货商店都会有不同于别家的特色品牌,多品牌集成店也将初露锋芒。”NOVO百货总裁方仁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看好多品牌店所打造的一站式购物空间,在这些集成店里,客人停留的时间明显高过单品牌店3倍。 记者了解到,为了能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国际品牌,NOVO还自创了“NOVO MANIA 2011 上海国际品牌服装展览会”,据悉,今年3月9日至11日,该展览会将举行第二届,来自全球包括欧洲、美国以及亚洲等地的150多个国际时尚潮流品牌将呈现最新鲜、最具活力和最IN的展示。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史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