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影视远程培训网 广播影视科技人才统计的指标体系设计



引言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政府能否准确地、及时地掌握大量的统计信息是其能否管理好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关键,而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科技人才统计工作是为人才工作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可靠依据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做好科技人才统计工作,关键是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符合行业或企业特点的统计指标体系。

一、广播影视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1.人才队伍情况

广播影视人才队伍是一支不断发展壮大的队伍。1949年底,全国广播系统只有1802人,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广播影视系统从业人员增长到22万人,截至2009年底,全国广播影视系统从业人员约60万人。另外,受管理体制等历史因素的制约,基层电影发行放映人员难以做出精确统计,据电影部门测算,其规模在25万人左右,是广播影视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在广电系统之外促生了相当规模的民营广播影视节目制作、营销机构,聚集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人才队伍特点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asp?id=162715 |/darticle3/list.asp?id=162715 | 40

广播影视人才资源主要涵盖节目制作、创编、传输覆盖和广电科技发展方面,由于广播影视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人才队伍构成复杂,我国广播影视系统涵盖了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编辑出版人员、播音主持人员和艺术人才等多种人才队伍。随着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突出。广播影视复合型人才是要既懂宣传和技术,又懂经营和管理的多功能人才,体现在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在能力结构上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等。

二、制定原则

广播影视科技人才统计是个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在开展统计调查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激励性

杰出性是人才的本质,人才的杰出性主要表现在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方面,广播影视要分别从这些方面确定科技人才评价的具体指标,使科技人才标准的指标体系尽量比较全面、比较充分地反映系统科技人才资源的本质。

2.大众性、广泛性

人才有层次性,人才标准也要有层次性。人才的统计标准在于体现杰出性的同时要具有大众性和广泛性。广播影视科技人才的广泛性尤为突出,主要体现为人才类型的多样性和人才标准的多元性。各类人才都要有充分反映其知识、能力和业绩贡献情况的人才标准,使各类人员中的杰出分子都纳入到人才队伍中来,从而将统计的完整性发挥到最佳。

3.动态性、导向性

人才的相对性,不仅是一般人才相对于非人才而言,高级人才相对于一般人才而言,也是各类人才相对于社会需要而言。从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大环境来看,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为明显。人才标准要根据广播影视的人才需要确定,随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才能发挥人才标准的社会导向作用。

4.针对性、适用性

人才类型及标准的划分也要考虑统计的目的和需要,要确立统计的重点,考虑统计的可行性,注重提高人才统计的效益。

5.国际化、可比性

广播影视系统科技人才统计指标的项目和水平都要参考相应的国际标准,尽量包含国际人才统计通用指标,如受教育程度、工程师、科技活动人员、R&D(研发)人员、节目制作人员等。要加强对国家竞争力影响较大的一些人才指标的统计,如高科技人才、骨干人才,反映人才国际化程度的外籍人才数量及在人才总量中所占比例等。这样才有利于我们进行国际人才竞争力比较,为人才国际竞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不致盲目自大或自卑。|!---page split---|

三、指标体系的设计建议

(一)指标体系设计的必要性

科技人才统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建立科学的人才统计指标体系,对做好广播影视人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随着广电系统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推进,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构成和分布状况越来越复杂,在构成上,已经由原来单一的节目传输逐步演变为制播、传输覆盖、监测、新媒体等多种人才,在分布上,已经由原来主要集中在单一科研单位向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单位、传输单位等多种类型多元化分布转变,从原来主要分布于国有单位向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分布转变。因此,抓紧建立一套适应这些变化,规范、科学的科技人才统计指标体系,来揭示和把握广播影视科技人才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播影视事业改革的推进,我国广播影视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面向市场,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科技人才资源必将由原来的单一培养逐步变为流动配置。应对这种人才竞争的挑战,制定科学的人才政策是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对科技人才队伍情况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吸引、培养和使用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广播影视科技人才特点、适应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具有国际可比性的人才统计指标体系,意义重大。

(二)新形势下科技人才统计的要求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人才工作要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王太华部长在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加强宣传艺术人才、科技拔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对照这一要求,传统的统计指标体系已经明显地不能满足人才工作的需要。从统计对象看,近些年,由于广电系统所属单位性质、组织结构的发展变化,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差异性比较大。在政府直属科研单位,科技人才统计基本上沿用传统党政干部人事统计的模式,“身份管理”的色彩比较浓。而在企业和制播单位,人才统计没有明确、统一的统计标准;从统计指标看,传统的统计指标主要是学历、职称等以反映身份属性为主的静态指标,而缺少基于科研岗位管理的业绩指标、能力指标、发展指标等动态指标。同时,随着广播影视改革的逐步深入,科技人才专业化和复合化程度不断增强,岗位设置的人性化、扁平化、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人才统计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变化,通过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实现对这种新变化的有效反映。

此外,传统人事统计指标体系中的管理性指标也不适应新时期人才工作的要求。如科技人才分布情况是人才宏观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传统统计指标体系没有对这一类指标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再比如,我国广电系统现在有不少单位聘用了系统外科技人员,传统人事统计却无法反映此类情况,等等。至于反映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人才配置方式,传统人事统计指标体系就根本没有涉及。总之,我国传统人事统计指标体系只能反映人才队伍建设的自然情况,不能满足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科技人才竞争国际化的要求,因此,必须尽快加以改革和完善。

(三)国外科技人才统计的借鉴

在人才统计的各项指标中,科技人力资源指标在国际上一直处于核心地位,是国际上人才竞争力和科技实力评价的最关键指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和欧洲共同体统计局在促进科技测量系统、采集和传播跨国间科技统计指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各国对科技统计数据的采集,基本上是依据有关国际组织的明确定义并采用已获国际承认的概念和方法。这些概念和方法主要包括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三个指标手册中:弗拉斯卡蒂手册(《研究与发展(R&D)调查的推荐标准与规范》)、奥斯陆手册(《技术创新数据收集和解释指南》)、堪培拉手册(《科技人力资源手册》)。

通过研究分析国外有关资料,我们看到,国外政府在设计科技人才统计指标体系时,突出强调人才总量指标、人才贡献指标和人才激励指标,其统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员工总量指标、结构指标、分布指标、流动指标、使用指标、培养指标和激励指标等。通过统计,政府基本上能够掌握整个国家科技人才的总量、各类人才贡献时值和各专业类别的数量,从而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比人员总体配置水平,对不同类别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以及同一类别中不同人员的收入差异就有了比较清晰的把握,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进一步引导组织改进存在的不足。  

总的来看,国际科技人才统计指标体系设计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政府层面主要是进行人才总量的统计分析,设计的统计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宏观引导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二是行业和企业层面主要是过程和特点分析,设计的统计指标体系与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行业或企业可以通过人员配置效率与效益的分析调整人力资源策略。

(四)广播影视科技人才统计指标设计

1.基本范围

根据OECD《堪培拉手册》,科技人才资源主要根据“资格”和“职业”两个指标确定。“资格”是指科技人力资源应完成科技领域的第三层次教育(大学及博士研究生);“职业”是指是否实际从事科技职业。因此,科技人力资源包括三种情况:一是未受过高等教育但从事科技职业;二是受过高等教育并从事科技职业;三是受过高等教育但不从事科技职业。这一标准与我国的专业技术人才统计的范围相接近。

专业人员包括从事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里需要具备高级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各种职业的人员。

技术人员和辅助专业人员包括从事需要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一个以上领域里的技术知识和经验的各种职业的人员。

2.测度科技人才资源的计算方法

在测度人才资源时,包括按人计算和折合全时工作当量这两种方法。在按人计算的数据系列中,原则上,在给定的时刻每人只计一次。在折合全时工作当量系列中,对兼职人员和同时从事多项工作或活动的人员数字按实际或常规工作时间进行折算。

(1)按人计算。按人计算的数据是基本测度方法。通过比较几个不同时点的数据,这种方法可以计算出科技人力资源存量的净差额、平均数和增长率。按人数计算,有三种测算方式:

61548; 在某给定日期(例如年末)的科技人力资源数;

61548; 科技人力资源年度的平均数;

61548; 年度科技人力资源的总数。

(2)折合全时工作当量。适用于处理不适合用一个人对应一份全时工作的情况。计算全时工作当量有两种方法:

61548; 总工作小时数,即在科研工作期间实际工作小时的总计数;

61548; 全时工作当量数,即总工作小时数除以全时工作的年平均工作小时数。

(五)人才统计指标的内容

科技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总体上应包括7项大的内容:一是总量,包括各个类别、各个层次人才的总体数量;二是分布,包括各类人才在不同所有制、行业、产业、区域的分布情况;三是结构,包括人才的性别、民族、年龄、党派、学历、学位、专业等自然情况;四是流动,包括各类人才的流入、流出等变动情况;五是培养,包括各类人才参加培训、交流、锻炼的情况;六是使用,包括各类人才的任职、降免职、辞职、辞退的情况;七是奖惩,包括各类人才薪酬、奖励、惩处的情况。这7项中既有人才队伍描述性指标(总量、分布、结构),也有人才工作管理性指标(流动、培养、使用、奖惩),既体现人才队伍状况,又反映人才工作的发展趋势。

各统计责任单位可根据各类人才和不同时期的需求,在保持综合表体系不变的前提下,细化统计的内容。新的统计指标体系应该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出两个指标:一是人才引进指标,这一指标主要反映科技人才队伍当年的新增量。主要来源有应届高等院校毕业生、军转干部安置、留学回国人员、整建制划转和其他单位调入等;二是人才流出指标,这一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当年的减少量。从减少的渠道来看,主要有退休、辞职、辞退、开除、解聘、调出、整建制划出等。人才流动既能反映科技人才队伍变化,也能反映单位用人机制的情况,甚至人才市场的发育情况。再比如人才培养指标,人才使用和培养是反映单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科技人才使用和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应设置培训人次、培训类型、培训渠道和培训时间等培训指标,通过这一指标,可以了解用人机制的灵活程度,以及单位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化程度等。

四、结束语

在当前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广播影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显得更为更要和紧迫。通过合理设置广播影视科技人才统计指标,更加贴近广电事业科技人才工作的实际,有助于深刻认识广播影视科技人才分布和人才结构,并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引导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76476.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广播影视远程培训网 广播影视科技人才统计的指标体系设计》为网友倾夏暖桑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