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后妈 “莫谈国车”透出自主品牌七大无奈



网友与外国朋友炫耀中国是拥有1800万辆销量的全球最大市场,遭到外国朋友礼貌的反驳。于是网友愤而反思,发誓“接受教训,莫谈国车”。

那几句刺激网友的话无非是指中国销售的合资车型“都是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和文化历史的,跟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能说是地道的中国车吗?”“所以我不认为这些合资车是中国车,中国只是这些合资品牌一个低成本生产和高利润销售的市场吧。中国车市这么大的市场蛋糕,却被这些合资车系瓜分了,还要给这些合资品牌外国母公司贡献利润。这是不是像你以前说的别人把你卖了,还高兴的帮别人数钱?”

想想看,中国自主品牌车型虽然大有长进,但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生产行业起步很晚,基础落后,体制老化,技术创新先天不足后天乏力,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技术实力创新能力相比差距很大。用赶上和超过汽车工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来要求,中国汽车工业赖以发展强盛的自主品牌危机暗藏,问题突出。网友的“莫谈国车”,让人想起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五大无奈。

一、技术停滞

中国汽车工业中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自主品牌,一直是由外来技术支撑着,自始至终在依赖着外来技术,在与外国汽车企业十年几十年的发展距离中,跟随式爬行,亦步亦趋,缺少自主,极少创新。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悬挂系统等核心技术几乎是空白,自主研发难度极大,可以自主生产的零部件技术含量低。合资企业中的自主品牌研发同样遭遇技术封锁。以市场换来的技术无非是一般零部件的国产化率的提升,核心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依然与中国无缘,付出大面积市场的惨重代价还不足以使国外合资方表现出适度有偿使用其核心技术的慷慨。偶尔有限的支援吝啬而谨慎。

中国自主品牌长期以来是追着前方遥远得看不见的对手去与人竞争,追赶的速度与对手摆脱你的速度几乎相等,这个距离因为双方都在加速发展而没有缩小的趋势。当你研发出自然吸气发动机时,对手拥有了涡轮增压。当你拥有了机械增压时,对手拥有了DVVT;当你处心积虑高代价进口了CVT变速箱高高兴兴地与自己产品上的发动机相匹配之时,对手研发出了DSG变速箱与TFSI发动机的组合。国外是单项独进全面爆发,中国是全面跟进单项达标。落后已是常态。

二、市场流失

前有技术封锁,后遇市场萎缩,自主品牌腹背受敌;自主品牌企业和合资企业两头受困,同病相怜。技术封锁使中国人造不出性能超过外国品牌的汽车,市场侵蚀和市场资源的流失使中国人即使费尽千辛万苦造出了最然性能不错但价格低廉的车也卖不出去,因为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已经被先期占领殆尽。

以市场换技术30年了。结果是市场贡献出去了,全国大多数消费者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去买外国人知识产权的给外国人很大一部分利润的外国品牌车型而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不屑一顾,而合资企业的外方对中方自主创新的诉求和渴望却不屑一顾,置若罔闻,视而不见。

今年,中国汽车销量急速走高,这意味着属于中国自主品牌车型的市场空间萎缩的速度更快、属于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资源更少、中国汽车业发展前进追击汽车尖端技术的难度更大、国内汽车业的利润流失更多。1000万辆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三分天下未有其一。照此速度和趋势,即使20年后我国自主品牌产品能够与外国品牌相匹敌,那时的市场空间已经今非昔比、所剩无几,自主品牌赖以支持的最大后援和资源潜力尽失。

三、受制于人

不仅技术遭遇封锁受制于人,连合资股比增加趋势、利润率增加额度、股东对企业管控程度、企业控制领域等方面都在向外方倾斜。中方获得的技术都是皮毛,而中方获得的利润率却在减少,外国股东对企业的管控程度在加强,外股对企业控制领域在不断延伸。而中方技术和话语权的缺失使合资企业中方在自主品牌研发问题上始终处于被动乞求的地位。

在汽车发动机生产领域以及零部件领域中,外方独资、控股趋势明显,特别是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领域中的汽油机电喷系统(EFI)、柴油机共轨电喷系统、无级变速器(CVT)等,中方处于弱势和守势。

据《世纪经济报道》报道,除技术之外,合资企业外资控制率上升和外资控制领域延伸是合资企业中另外两个重要问题。从2001年到2007年汽车产业数据来看,外资市场控制率由31%-38.67%;外资资产控制率由23.04%-31.53%;外资利润额占行业总利润额的59.7%,内资总利润额占行业总利润额的42.6%;外资利润率是15%高于内资利润率8%,外资品牌控制率由26.17%发展到50%;外资重要企业数量占汽车行业21%,控制率由40%发展到70%。由此表明,外资从技术、市场、股权、品牌等方面实施了控制。

近些年,外资将触角延伸到了生产、研发、营销、金融、信贷以及租赁市场等整个产业链领域,不断进入汽车产业链的高利润领域,建立独资和控股公司,攫取高额利润。

关于国家汽车产业安全的7项指标中,有88.2%的专家认为“技术创新能力”和“控制程度指标”重要性最高。因此,一些不安全因素已经在影响着中国汽车的产业安全。

四、人才匮乏

很多中国企业聘请了大量的外国专家作为人才支撑,而这些外国专家的感情距离使企业在技术融合扩散方面并不顺畅。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这样的大的汽车并购案,外国专家全盘照用,形成依赖,自主融合借鉴、技术扩散创新难度更大。而且沃尔沃与吉利的融合被作为大忌在协议中有明确约定。这是自主融合公开的障碍。更多资源向沃尔沃倾斜,吉利更无暇自主创新,只能依赖沃尔沃。力量分散,难免顾此失彼。

五、力量分散

中国汽车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利润低,分散经营,各自为战,多头竞争,出国产品互相压价,进口零部件无法共享,高新技术无法相互融合扩散,国外一家企业分头向中国多数企业提供零部件供应,导致国内企业依赖性增强,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率更低。

散、乱、差、多头内耗,使国内企业付出高昂的投入,却没有发展的潜力。技术引进之后瞬间爆发之后因为消化不良、融合扩散不力而重新归于沉寂,发展实力从引进初期的高点急速滑落至低点,代价大,收益小,过几年再巨资引进,再高速滑落。如此,中国汽车既失去了自主品牌和发展自主品牌的良机,又付出了资金和资源的惨重代价。

六、急功近利

为争得新能源车的国家资金支持,不顾条件争先恐后大上新能源车大项目,引发新能源车国内消耗大战,形成新能源车的大跃进,脱离现实,造成大面积浪费。

为赢得一时销量,忽略品牌建设和营销建设,质量监控不严,技术投入不足,盲目扩产,重复建设,服务不到位,营销不守信,网络建设数量质量令人堪忧,竭泽而渔。

七、品牌薄弱

自主品牌的市场认知度知名度和忠诚度不高,培育品牌的市场营销力不强,品牌机制建设力度不大,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不多,经得起考验的过硬品牌更少。

科技投入、产品文化、企业形象、人文理念等等方面的提升使企业品牌建设出现短板。

但中国自主品牌是不是没有希望了呢?当然不是。

为避免被汽车强国甩得更远,必须正视现实,看到危机,提高紧迫感,增强危机意识,走好合资借鉴的老路,找到自主创新的新路。

 无奈的后妈 “莫谈国车”透出自主品牌七大无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75529.html

更多阅读

工业化的前提条件 谈传统食品后工业化以品牌化为前提

     中国传统食品的工业化很多餐饮企业在尝试,部分餐饮连锁企业已经做到了传统食品的工业化,然而,做为传统食品的零售终端,餐饮企业经营的工业化食品完全是依靠自身的工业化能力来实现,鉴于中国餐饮企业的工业化研发能力的现状,传统

西安打砸日系车 打砸日系车打不出自主品牌的未来

            随着钓鱼岛主权纷争的不断升级,日系车四面楚歌,在华销量全线下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车市整体回暖,德系、美系、韩系、法系销量同比增长25.3%、21.2%、12.8%、4.1%,而唯独日系车同比下降

不输合资车的自主车 做强自主品牌须向合资公司夺权

在中国汽车产业的诸多合资公司中,舆论关注的焦点更多集中在市场换技术的失败,已经中方在诸多决策中的话语权不能掌控的无奈。有媒体援引一名合资公司的老总说,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技术完全由外方掌控,中方即使对更换一颗螺丝钉的权利都

走出自主品牌的误区 自主创业必须警惕哪些误区?

  创业者初次创业并非易事,因为创业至少要过三道关:一是资金关,至少拥有启动企业的资金;二是关系关,要有平衡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三是心理关,要有承受创业之艰难的能力。就创业者的心理而言,应该说是极其复杂的,可能害怕赔钱,可能想拼命赚

声明:《无奈的后妈 “莫谈国车”透出自主品牌七大无奈》为网友国名帅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