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本理念如约而至,引来议论纷纷。
第一款合资自主车,自然是木秀于林,首当其冲地受到业界观念和舆论的洗礼。
晓程不是纯心想凑热闹。而是既然合资自主来了,我们就该仔细端详一下,合资自主是一个神马东西。
面对合资自主车型,晓程有四问。
一、合资自主产品能摆脱国外品牌的关键零配件依赖吗?
以理念为例。
据媒体介绍,理念S1基本上就可以看作是老款思迪的一个改款车型——整体设计没有太大变化,发动机依然采用与老款思迪和飞度一样的L13A3和L15A1发动机,5MT和5AT的搭配也与思迪一样。尺寸方面,理念S1 4420mm的长度虽然比思迪长了30mm,但宽度和轴距相同。
看来理念无法摆脱本田技术和广本提供的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和底盘。
这是在广本,确切地说是在本田支撑下的一个产品异类。这个支撑随时离开,就会随时倒下。
而且,每开发一款新产品,都少不了这个支撑。永远是合资条件下的自主。合资不存在了,自主就消失了。自主和独立永远以合资为前提。合资与自主相互依存。这就决定了产品对产品诞生形式的长久依赖。
二、合资自主品牌是产品还是品牌?
产品不成系列。单品出厂,一次性结束,不能举一反三,无法派生。想制造,就制造一个。有应付以作为某种资格的印证。这类单独的产品,不成体系,只是构成品牌的一个要素,其服务体系、产品文化内涵与其它品牌杂糅并蓄,血脉模糊,远成不了一个品牌。
三、合资自主品牌是制造还是创新?
所谓独立开发,无非就是车身设计、内饰布局、配件选择等等。在整车关键零部件都“拿来”的条件下,还有多少可以设计的余地?自主设计的成分有多少?创新的空间有多少?与其说是研发,不如说是制造、装配。
以理念为例,理念的宽度和轴距都与思迪相同,应该在设计制造方面可以沿用思迪的模具和部分配件,减少不少成本。这微不足道的细节,就说明了合资自主的创新度有多少了。
而所谓的研发体系、人才、品质控制能力等等,解决不了变速箱问题、发动机独立研发问题。对这些关键零部件来说,空洞的研发体系等都-爱华网-是皮毛。
我们不必苛求合资自主一定要所有的关键零部件都要自主研发。那是纯自主品牌产品。但至少,合资自主能够让合资的双方通过尖端技术,解决发动机或者车身底盘等等一部分甚至少部分的够独立研发和生产能力。这才是关键点。
四、合资自主品牌后续开发潜力如何?
车型诞生于平台。有了平台,就有了汽车产品的孵化器,让车型接二连三衍生而出。而合资自主车型往往只有七零八落的散件,无根无稍,无依无靠。一批关键零部件用完了,下一台合资自主车型不知还要用哪些关键零部件。没有平台,就等于没有根基,每一台新车都要从头做起。
依照这样的方法,合资自主车型的研发始终将停止在第一款车的水准上,不会有本质的突破和尖端技术的收获。合资的外方不可能弃合资品牌技术攻关于不顾,将重要的研发力量投入在合资自主车型上,使合资自主车型后续开发潜力难以提升。
合资自主车型是合资方给中方的一条鱼。至于获得鱼的方法,中方永远也得不到。
综上,晓程认为,合资自主,是“鱼”,而不是“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