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出路:企业化、民众化与国际化



4月11日晚上,叶敦明在合肥ABB工作时老友,来上海参加TWI培训。他自从1993年开始,迄今的18年企业工作经历中,15年是在4家世界500强中度过,另外3年则是在一家大型民企中担当要职。我们两人的闲聊,从孩子教育开始,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中国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老友虽然工作中用英语,也深谙欧美管理之道,但他个人对中国文化更着迷,他坚信未来的海内外企业文化必然会以中国经典文化为核心。2个半小时的交谈,聊出了几个值得玩味的话题。我坐在晚上10点回家的地铁上,不停地梳理一些头绪,以便与诸君分享。

中西合璧,是我们经济融入世界之后的必然现象。特别是在上海这个地方,每天你都能看到不少洋人操着生熟不等的汉语,穿梭在各种工作和生活的场合。上海,又恢复了十里洋场的风采。只不过,这些洋人而今是依仗着自己国家的企业来淘金,而非靠着枪杆子来掠夺。

还是在昨晚的地铁上,一个中国的年轻帅哥,拿着手机满条斯里地用英文跟对方聊天。他发音尚算标准,脸上的表情也很西化,可我在想:他真正热爱西方的核心文化和价值观吗?反过来讲,那些汉语说得流利的老外,真正搞得懂中国文化的深邃吗?会说英语、骨子里还是中国文化的中国人,被称为香蕉。那些会说汉语、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白种人,恐怕就是大鸭梨了。

1、去中国化的教育方式,必须急刹车

老友夸张地说:我们孩子学的东西,都是与中国经典文化背道而驰,他们学的越多,就会更加削弱他们未来的竞争力。其言不乏道理。孩子们从小就把英语当成最重要的语言,在汉语上却没下多少工夫。这些孩子长大后出国定居,恐怕就会陷入到不伦不类的境地:中国文化不通,西方文化半瓶醋。又有多少欧美人,愿意同这种人处朋友呢?

还有,这些所谓优秀的孩子,从欧美一流大学毕业后,很多人还会回到中国发展,那他们又有多少优势与留在中国的优秀年轻人竞争呢?20年以后的中国,基本上产生了中国式的游戏规则,只有掌握中国文化精髓的人,才有资格竞技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舞台。

去中国化,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言必称洋人,行必学西方。我承认,中国传统文化过于哲学化、政治化、苛刻化,不能直接套用到学校教育上。但是,我们的教育者们,是不是自己都搞不懂中国文化呢?仁者爱人,忠恕执教,又有多少教育者愿意执守呢?当中国教育不中国时,我们就已经输掉了一半的未来。

2、企业化:让欧美人尊重我们的文化

要让别人喜欢你,首先就要被理解,理解之后才能有认同。让欧美人看得懂的中国文化,必须从企业文化开始。上周,叶敦明去杭州拜访一家温州人开的工业企业时,他们老总说了这么一句话:温州人是经济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实体;国内其他地方人则是自然人,独自参与经济的能力较弱。如此说来,欧美人也是经济人,他们信奉的文化,更多来自于经济社会的熏陶和企业工作的训导。

以西方眼光重构中国文化,林语堂算是登峰造极。他的一本《吾国与吾民》,讲的是欧美人羡慕、中国人感悟,只有他这样学贯中西的大家,才能以文化的滴水穿石,打动那些原本对中国存有现有偏见的洋人们。

欧美日是经济动物,他们讲求实效。《孙子兵法》,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读,更是被日本人在企业经营中发挥到极致,这本代表中国古代军事、政治的杰作,为中-爱华网-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今,孔子思想也开始照耀世界文化的天空。几年前,我去日照拜访这位老友,他的一位瑞典同事刚从孔庙“朝拜”而回。席间,我们畅谈了孔子思想与中国文化。老友从西方人的角度,娓娓道来的孔子,简直让这位瑞典人和他女友着了迷。他们激动地说:太神奇了,2000年前的中国人,就能把今天复杂的事情看得那么清楚,要比我们西方人开化早很多。

      

孔子学院,据说已经开了好几百家了。因为在国外,国人无从知道它是如何教学的。叶敦明认为,燃起国外人学习汉语的兴趣,是孔子学院的第一要务。这就需要一些学贯中西的现代中国人,全新诠释中国经典文化,剥去陈旧的外壳,尽展内在的精华。就像当年的Reader’s Digest那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调性、不分国籍的精神,孔子文化定会被国外企业家接受的。而且,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可以适当赞助,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有了企业参与的文化活动,才能更好地吸引西方企业家。把中国文化先传输给这些最实用、最有传播力的人群,中国文化也就能为中国企业推波助澜了。|!---page split---|

 中国文化的出路:企业化、民众化与国际化

设想一下:哪一天,中国若是有一百个海尔、联想、华为,一百个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一千家谆谆教诲的孔子学院,那中国文化能完全被西方企业家接受了。我们的企业就能更好地扩张海外、兼并欧美企业,有了中国文化这个润滑剂,像TCL当年因文化冲突二兵败汤姆逊的事情,就会少之又少。

3、民众化:让欧美人喜欢我们的文化

逐步强大的中国,开始主动地向世界展示我们的魅力了。每年的奥斯卡大奖,我们的导演也都在伸长脖子往人堆里扎。可惜,假大空的电影,屡屡名落孙山。也许,中国电影是失败的。然而,中国电视剧可能是世界一流的,从10几年前四大名著电视连续剧,到而今的生活情感类电视剧,无不打动着国人和近邻国家。有生活,才有人味,祝愿我们的电视剧能够输出到更多的国家,感动更多的老外们。

      

30年来,我们都在扮演者经济人。13亿人,一心想致富,成就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原始动力。不大习惯中国强大的欧美人,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他们的民众哪里知道,他们日日享受的中国制造,其背后却是最勤苦、最用心的中国人。中国人创造的价值,无私地、默默地被世界分享着。去年,中国政府在美国主流媒体播放了一条中国广告片,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让更多外国人,了解和赞叹我们的伟大贡献,要让他们真心地认识到:离开了中国人,就不能过上一天好日子。

当年学英语时,前前后后有四个美国外教。他们的英语水平高低不等,但为自己国家和文化自豪的态度,却是惊人的一致。他们批评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国家,都是发自内心的。跟他们学语言,无意中收获了他们自信的生活态度。同样,韩国人、日本人,他们也是发自内心地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自豪,虽然有点夸张,但的确真心、真性情。

要想让别人喜欢中国文化,中国人自己就得先喜欢自己。以金钱为核心的价值单极化,失掉了中国人固有的乐观、豁达和心底宽。一个个紧缩眉头、供着房子和车子的中国人,又何以展颜于世界呢?信仰,不知道去了哪儿。过去信奉家庭,以家族为中心的伦理观,失落于城市的丛林中。我希望儒家的从容与通达,能够再次唤醒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归宿,我们的文化,要再次散发出独特的人性光辉。

好的苗头,终于破土而出。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把庙堂之上的大学问,轻巧化解为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常识。更有南怀瑾这样的高人,把中国文化的精髓,炖出了一味味心灵鸡汤,滋润着世人。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其智慧源泉就出自南怀瑾的三言两语之间。当国粹嫁接上民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就会达到一个全新的能量级。

4、国际化:让中国文化成为世界大同文化的熔炉

      

企业化的中国文化,是让世人在得实惠中体会中国。有了企业和品牌撑腰的中国文化,如同裹上糖衣的炮弹,别人心甘情愿地“挨打”。而民众化的中国文化,则是植根于民间,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消除陌生的距离。假如有一天,侯宝林、马三立和郭德纲的相声,外国人也能听得笑不拢嘴,中国文化就真的活了起来。

企业化、民众化之后的中国文化,就要踏上了国际化的新征程。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骨子里还是一成不变的保守主义,搞了那么多年的洋务运动,一下子就被洋人击破了。而今的风气,却倒过来了,西学完全占了上风。极左、极右,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

西方文化如何与本土文化的共生,一衣带水的日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黑泽明,早在60年前,就能拍出震惊世界的杰作,被誉为电影中的“莎士比亚”。他的影片,几乎都是着墨于日本自己的人和事,却能被不懂日语的外国人追捧。人性是相通的,能够感动国人的精品,就必然能打动外人。郭德纲戏谑地说到:喝着咖啡,就着大蒜,秋水长天一色。在文化混搭中,不失去真我的性情,恐怕是国际化的内在要求。徐悲鸿的马,就是博通中西绘画精髓的代表作。

中国哲学,尽管逻辑体系并不完美,可它的渗透力超强。哲学的生活化,抽象的具象化,化繁为简的大智慧。它理所当然地,成为富裕之后的中国和世界强国的精神食粮。书本中的孔子、老子、孟子、孙子,能够再一次成为世界文化的精神领袖。信上帝,是因为我们膜拜万物的主宰,主宰,即天地人运作的规律。天地人之道,恰好是中国哲学的精髓。当信上帝的欧美人,改为崇拜中国的先圣的时候,中国文化造福世界的大同时代到来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74513.html

更多阅读

泰国文化的核心:婆罗门教与“庇护制”礼教文化

浅析泰国婆罗门教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摘要:婆罗门教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宗教,它传授的是管理国家的知识。自传入泰国后,它被统治者用来构建礼法制度并巩固统治。尽管婆罗门教对泰国的礼法文化影响巨大,但是,它却仅仅是一种上层的宗教,它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体系化、流程化与标准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体系化、流程化与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实用必备工具箱.RAR》增订版前言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中国内地的企业生产经营亦开始得到系统、有效和可持续的恢复。最近一段时间,我和我的同事们飞往全国各地,给企业做

确立中国文化的自主性更要有世界眼光 文化眼光

文汇报访谈:文汇学人:确立中国文化的自主性更要有世界眼光,2012、3、21经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大规模的学术引进,时至今日,如何确立中国文化的自主性,如何在与西方学术的深入互动中确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自觉和自

中国的出路:攘外安内突出重围!

中国的出路:攘外安内突出重围!郭士英guosy888@yahoo.com.cn以往世界史,金融危机更多地表现为汇率、股市和房市。而如今,金融危机的概念正在演变和扩大。金融战争也不仅仅局限于货币战争,还包括原油、基本商品、粮食等的价格战。基辛

药妆:中国化妆品的出路

一位化妆品领域的专家称,中国化妆品的出路在药妆。这恐怕得从地域的认知度说起。有人说瑞士的手表是全世界最好的,所以现在世界知名的手表都是瑞士品牌;有人说法国是全世界最浪漫的地方,所以法国是香水和时尚之都;有人说澳大利亚是

声明:《中国文化的出路:企业化、民众化与国际化》为网友深院空巷锁千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