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泰联姻萨博的消息让汽车圈的人都大吃一惊,这个跨国重组没有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漫长的时间筹备,也没有北汽购买萨博技术的兴奋与高潮。当人们还没有从上海车展中的疲劳中缓过神来的时候,中国民营企业华泰就以1.5亿欧元入股了世爵,拥有了29.9%的萨博股份。
华泰联姻萨博并不是最近一两年的并购个案,奇瑞与斯巴鲁、长安与PSA、广汽与菲亚特,甚至陆虎、捷豹都传出与中国汽车的本土企业接触、洽谈合作、合资事宜。
为什么一直宣称在自主品牌领域有重大突破的企业,还选择合资路线呢?一些企业不是宣称在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技术方面都拥有了重大突破,甚至可以做到完全自主研发了吗?
但是,我们从这次的第二次合资的浪潮来看,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自主发展道路却是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应该不是资金方面的,也不是管理方面的需求,而是技术发展的瓶颈。
从日本大地震对于全球汽车行业的影响来看,中国汽车企业在许多方面还需要依赖企业以外的技术支持,过去的所谓完全自主研发显然有一定的局-爱华网-限性。
这种合资浪潮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或者是老课题:中国汽车企业到底如何超越世界发达水平,挤入所谓的世界汽车企业的十大行列?或者说,自主发展路径完全就是没有希望吗?或者说,自主发展必须与合资发展路线必须相结合起来才有希望吗?
中国单纯的合资发展路线,或者说以往合资换技术的发展路线被证明是成效不大,至少是在世界最新发展技术方面的进展成效甚微。
那么这次合资浪潮就能够对中国这些已经在自主发展路线上行走了多年的本土企业产生很大的促进吗?
这里面涉及到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两个问题。从短期目标来看,现金流与利润是最紧迫的目标。而通过合资、合作,就能够通过国外成熟的品牌与技术(即使是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看来落后的企业的技术与品牌,与中国企业的技术与品牌相比起来都要先进得多),更加快速地获得市场认可。
如果从企业的品牌来看,合资路线并不是很好的发展方程式。因为合资企业推行的品牌是外资品牌,而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最有价值的就是品牌。
第二次合资浪潮无疑反映了中国汽车企业寻求自我发展以及超越的不同发展路线上的困惑与徘徊。
到底哪一条路线更加适合中国本土汽车企业能够成长为世界级的跨国企业呢?可以肯定的是,路线选择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中国的汽车企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或者说自己是否能够对于成为世界级企业更长久的坚持。
条条大路通罗马之外还有一句:罗马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