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初春景 王者也多娇
赴南京前只知南京是“六朝遗都”,想象中应该是一座色调暖黄的古香古色的厚重城市。踏上南京的土地开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车窗外的南京明亮、现代、匆忙,只有间或闪过的古建筑,提醒着我: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
当时正值三月初春,柳树刚刚抽出新芽,还未舒展开来,淡淡的绿色从车窗前闪过,真正的“如烟似雾”,间或也可以看到团团簇簇的樱花,如云朵一般轻盈。纤弱、秀丽竟然成了我对南京的第一印象,这与“历史古城”的形象似乎有点不符。
等游过了中山陵,我才感叹:这才是南京,有王者气,威而不猛,其势自宏。去中山陵当日并非周末,但人潮涌动,熙熙攘攘,许是清明将至的缘故。游人中步履颤巍、神情肃穆的老者让人知晓,这不是一个喧闹拍照的场所,不是一个高谈阔论、恣意嬉闹的景点,人们因着敬仰来到这里,喧嚣是那么的不合时宜。
从中山陵底部牌亭至最顶端的孙中山墓室共392级台阶,据说暗喻当时中国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一路向上,头一直是仰着的,按照景区的解说,一路仰角从9度提高到了19度,这种心理与身体“仰视”合二为一的设计,不得不让人佩服祖辈的智慧。站在中山陵端,俯视山下的群山环抱,冈峦叠嶂,松柏苍苍,你会刹那懂得“风水宝地”的含义。
若要体会南京“六朝古都”的繁华,则要去夫子庙秦淮河。不可避免的,这些古时文人雅士、群儒学子们聚集之地如今已是商业氛围非常浓厚了。只有维持原样的建筑和静静的河流,可以让人畅想一番昔日的歌舞升平、风雅韵事。
到了南京,会对南京人的淡定、贵族气、热情所打动。向一过路的女孩子问路,她停下来,问清楚我们要去哪里,她筹划半天,说坐公交车无论如何都要转车的,不如打车。谈话间,她完全没有戒备或者匆忙的意思,耐心的站在那里,好像与我们是同行者。早有耳闻南京人是直爽、热情的“大萝卜”,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在夫子庙的“乌衣巷”,即“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王谢大宅的小巷里,遇到一位卖雨花石的南京人。他并没有吆喝,只是在盛满水的白瓷碗里放上雨花石,似自言自语又似推销的说着:这块叫“橘子红了”,这块叫“火眼金睛”,这块叫“潇湘竹”……见我带着相机,很有兴致的听,就说:“你想拍照?我拿几块有意境的给你拍。”说罢又捡出几块花纹颇有国画风格的石头来,很有趣味。临别他说:“雨花石是用来欣赏意境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玩的。”
南京小吃很多,但我们除了鸭血粉丝汤并未见到其他,许是过于匆忙,错过了。返回时恋恋不舍,因为心目中是一幅长卷的南京,在眼前还只稍稍展开了一角。或许看不完、看不倦正是南京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