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前国美电器总裁陈晓与国美的江湖恩怨会随着其离职而尘埃落定、归于沉寂。没想到陈“有意无意”的爆料,“国美们”又“沉滓泛起”。
国美,又一次走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过,笔者并非想 “分享”这道舆论的盛宴,而是关注另外一件事:国美今年预期开店近500家,并打算提高供应商返利额3个点。言论一出,各大媒体又开始大呼小叫起来——国美,总让大众有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意思的是,各类时事评论员、财经作家引经据典、海阔天空的分析大抵让人云山雾罩,并未切中要害说到痛处。
何以国美式“勒索营销”的旧习不仅未有丝毫改进,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其实笔者的答案很简单,国美“勒索营销”屡试不爽的根源在于以下两个关键因素(其他因素均是细枝末节):
1. 家电渠道的垄断现状与趋势
2. 过多供应商(生产厂家)产品层面的低端竞争与产品同质化趋势
先谈家电渠道的垄断现状与趋势。
国美现在实现了绝对垄断地位(一家独大)吗?当然没有,充其量只算“相对垄断”。毕竟还有苏宁在,毕竟广大的三四级市场国美还未完全布局完毕,毕竟厂家的自营店还能生存。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国美、苏宁在家电市场渠道上的强势地位以及持续做大的潜能。毫不夸张的说,某些家电企业如果不进国美、不进苏宁,也就失去了一、二级市场,也就失去了消费者心中的优势品牌地位,也就失去了销售额的大半。有这样竞争优势的国美自然可以“挟渠道以令厂家”。于是,在法制不完善,国美采取“勒索营销”的手段也就合乎逻辑且顺理成章了。毕竟,法制不到位的时候,势之所趋、利之所至,“道德的血液”价值几何?!
遥想当年,在家电市场“小国林立、诸侯纷争”的年代,国美只不过是家电分销渠道中十分不起眼的渠道之一,孰能料到,短短十余年的时间,国美异军突起,剑锋所指,如摧枯拉朽,传统渠道纷纷落马。
继往开来,谁敢说未来十年国美不会持续他的辉煌呢?
国美为什么有如今这种强势地位?笔者在拙文《国美与百度的“勒索营销”》http://www.emkt.com.cn/article/393/39304.html一文中说道:国美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抓住了家电市场渠道发展的必然趋势——连锁业态。不管这种业态在将来5-10是否还是必然趋势。但至少从他诞生起,就拥有其他渠道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大额采购、低价位、消费者口碑、服务优势、全国性的品牌优势。说白了,相对于旧有的家电商场,国美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有这样的竞争优势的国美自然可以“挟渠道以令厂家”。 |!---page split---|
其次,国美“勒索营销”屡试不爽的第二个因素:供应商(生产厂家)产品层面的低端竞争与产品同质化趋势。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现阶段的民用工业,与西方相比,毫无技术含量可言。有的只是低端的仿制与重复。各厂家之间,只有品牌的不同,产品外观的小小不同,而无产品技术含量的本质不同。如果说当年以联想、海尔为首的一批企业曾给国人一定的期望,那么今天的联想与海尔,已经完全沦为营销型的企业,在产品原创与核心技术上,已经无任何竞争优势。联想与海尔的写照,便是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写照。既然产品同质化严重,著名厂家的竞争优势也只是一点可怜的“品牌号召力”,一边是上游趋同质化多如牛毛的生产厂家,一边是有限且较为单一的渠道——家电连锁,那么厂家与渠道商的谈判能力也就“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至于一些不知名的中小家电企业,在面对强大的国美时,完全是“谈虎色变”与“叫苦连天”,几无讨价还价的能力——不进国美是等死,你还能怎么样?
所以,明白了国美式“勒索营销”的根源,也就找到了出路,笔者的解决之道如下:
第一, 国美与苏宁的两强争雄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对于市场经济而言,垄断意味着腐败、意味着不合理,意味着服务最小化,意味着选择减少、意味着运营成本将转嫁到供应商及消费者头上,意味着市场的终结…所以,笔者的建议是将国美与苏宁的两强争霸的格局打破。方法之一是拆分国美与拆分苏宁,这决非危言耸听之论、故作惊人之语。而是完全切实可行的方法。至于如何落实到操作层面,自有高人。笔者不一一赘述。
第二, 从国家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创造有利的竞争机制与有利的市场环境,让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获得充分的发展。如此,中国才能完成产业升级,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或中国创造。使各企业产品真正实现差异化,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彼此间的市场定位有所区隔。只有这样,与渠道间的谈判才具备议价能力。商业环境才能进一步趋于良性。否则单靠立法、单靠“约谈”,单靠“道德的血液”,治标不治本。
第三, 大势所趋,电子商务,主要是网上家电商城等的新兴渠道的兴起,对于制衡传统家电渠道具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当当网与卓越网一出,传统的新华书店分流了一大部分读者。谁能保证,网上“数字化卖场”不可以取代或分流传统家电大卖场呢?数字化卖场,可以是完全虚拟的网店,也可以是网络店与实体店合二为一的卖场。所谓“善战者,求之于势”,在可以预见未来,大力发展“数字卖场”未必不是一条好出路。当然,这条路也许比较漫长。毕竟国美有今日之地位,并非一蹴而就,也是长年经营实践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