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现代生活方式展前,财智沙龙做了关于现代生活方式展的话题。应该说,自去年邵珠富提议让财智沙龙专家参与此内容中去后,专刊部对展会报道的操作现在已经是驾轻就熟,越来越精彩。所以当上周五苇虹“请教”我评价一下这期现代生活方式展时,我认为她们已“相当不错”,值得大肆表扬。比方说,关于商务局长、企业老总及媒体总经理的访谈等,都不错。苇虹坚持让我发表意见,本着“吹毛求疵”原则,邵珠富觉得还有两点小小的“问题”:一是官样文章太足,民样文章不够;二是角度太普通,建议换个角度。
其实,集团新领导上任后,已做到了“战略上藐视敌人”,大刀阔斧地改革,将一块乱泥巴砍成了雕塑,但如何“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则是对我们的要求。诚如这块被砍成雕塑的泥巴,需要我们继续精雕细刻下去。做了,是质变;做好了,才是量变。媒体同质化时代,量变也很重要。
此次现代生活方式展的专刊宣传有两大可商榷地方:
一、“局长们”的话题能不能少些官样文章
请看标题:“要让展会成为天下泉城的传播名片”、“用文化资源提升展会的含金量”、“关注民生与消费,增强媒体办展的服务意识”、“完美对接,更好发挥展会效用”、“与城市同步,乐享现代生活”、“深入研究,不断提升展会的丰富度精准度”、“文化家居、环保概念走进泉城百姓家”、“酒品定制展会飘香 个性生活尊崇独有”、“注重生活理念的引导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等等,一篇篇大而化之的标题、一篇篇官样十足的文章,如果体现在一张党报上,似乎(其实也未必)更合适;这些标题如定格在政府主办的一届展会宣传册上,因为他们只要政绩不要效益,倒也可接受,而出现在一张生活化和生活味特别浓的报纸上,似有不妥。
当然,问题出现的原因,究下去还是经营理念落后所致,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于从“自我产品”角度而不是从“消费者需要”角度思考问题,所以出现这样的标题并不奇怪。诚如一卖胶卷的,在拼命地宣传自己的胶卷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世界第一”,殊不知消费者已改玩数码而不玩胶卷了,你再好还有啥用?
二、能不能换个“企业角度”或增加一个“消费者角度”
“企业为什么要参展?”“企业参展有没有收获(我想要是没有收获的话,就是亲娘老子办展,他也未必参加)”“历届现代生活方式展有没有非常-爱华网-成功的企业案例?”“他们愿不愿意做个现身说法?”“有没有每年都参观的读者?”“有没有历届都受益的消费者或者往届非常受益的消费者?”“有没有对本届展会的期待者?”“他们愿意不愿意现身说法?”当然,找到他们并不难,由相关部门推荐即可,但关键是“想到”,也就是意识里要有“消费者”。倘若我们的现代生活方式展的专刊宣传里有这样的“落地”的内容,邵珠富想,效果就好上不止十倍了。
假如把现代生活方式展比喻成一个企业展示的舞台,那么在这个舞台上你要唱《牡丹亭》还是《霸王别姬》,原则上取决于观众而不取决于你的特长。邵珠富就在想,如果观众喜欢的是《霸王别姬》,哪怕你《牡丹亭》唱得再好,我们仍然要屈从于观众。做正确的而自己不擅长的事,也胜过做自己擅长但不正确的事,因为正确的战略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