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过分强调晋升,会使十有八九的管理人员感到失望,情绪低落。这也将导致一种错误的竞争精神。在这种精神下,一个人会以损害他同事的利益为代价,想方设法地使自己出人头地。”
升职往往伴随着加薪,只要上去了,一切都有了,这是很多公司的典型写照。所谓“升官不发财,打死都不来”。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当公务员,宁可不当主人,也要当个仆人呢?还不是为了那个职位的安全感,那个职位的隐形收入高,福利好呀,谁愿意去了像“孔繁森”一样,奉献自己,死而后已呢。但企业也好,政府也罢,高层职位是有限的,100个人竞争5个职位,失望的是95个人,成功的是5个人。确实强调晋升,会打击大多数,受益一小撮。
但我们的企业,哪个不是强调要做大,甚至要成为世界500强?但凡是个老板,总有很多雄心壮志,但凡是个老板,总想干一番事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国的GDP,每年也以全球第一的速度在增长,现在超过了日本,专家预测今后要超过美国。在一个快速奔跑的社会里,在一个快速奔跑的企业里,在一个快速奔跑的老板的带领下,你这个员工,你这个管理者有选择吗?就像春运期间的火车站,你在进站的人群中,你想原地不动吗?旁边的人会挤你,后面的人会推你,还有郝志强在叫嚷:“走呀,干嘛站着不动,你这个傻叉”。
说难听一点,在这个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我们的社会是浮躁的,深圳的社会是浮躁的,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都企盼着自己的未来。每个人都要奋力向前,或被裹挟着向前,大有“不成功、则成仁”的意思。我们很多人,忘记了人生的意义,工作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是为了工作。北斗所在的幼儿园,有的孩子父亲,常年在云南等地,两三个月回一次深圳,回来以后看到孩子,觉得无法下手。中兴或华为的外派员工,半年以后回到深圳的家中,孩子来开门,问:“叔叔,你找谁?”甚至回头说:“张叔叔,门口有个叔叔,来找妈妈”。
我们的企业,在奋力向前时,忘记了企业盈利的目的是回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松下先生当年的话,中国的哪个企业做到了?“我们首先生产人才,其次才生产电器”!我们的企业倡导的是优胜劣汰,甚至不择手段,蒙牛的人陷害伊利,山东移动的人殴打联通的人,三鹿高层允许往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等等,我们为了“成功”,不择手段,成王败寇是我们的哲学。
但事实是什么呢?世界500强只是500个,每个企业都要成为500强吗?行业顶尖企业,每个行业最多3个,你有资格成为他们吗?产品畅销全国的企业有多少?大多数的企业还不是定位在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某个区域的细分市场吗?就像我们人一样,我们大多数是普通人,你就是张三,你就是李四,我就是你,你就是他,他就是我。我们不可能成为李嘉诚,你的企业也不可能成为苹果,甚至连鸭梨都不是。德鲁克说过,优秀的企业是让普通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对企业来说呢?郝志强说,正常的社会是让普通的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成为隐形冠军,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反过来说,企业可要是不强调晋升,有什么办法,能保证员工努力呢?站在老板的角度上,他希望努力工作,他希望员工都跑起来,甚至都飞起来,而不是等着老板来激励。而晋升是员工之间,非常合理的竞争手段,通过晋升可以保证员工努力。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老板诱惑员工的话。其实企业除了要强调晋升以外,更要强调完成本职工作,做好自己本分。很多公司强调,员工要职业化,强调要首先做好本职工作,而不强调“心怀天下”。如果你们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保质保量地,专业地把他的工作做好的话,你们企业一定发展得很好。其次企业还要强调,在本职工作上,成为专家,走专家路线,最后才强调晋升。
但对我们高速发展的本土企业来说,企业最缺乏的是大量的管理人才,所以不断强调晋升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不健全,没有所谓的双通道,只有当了管理者,才有高薪,才能挣大钱。所以强调做好本职工作,强调成为岗位专家,强调晋升,这是管理层引导员工的三个方向,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选择。
郝志强说:“企业要首先强调职业化,其次要强调专家路线,最后才是晋升,不要搞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