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条鸡也有品牌?
不可能吧?这估计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也是很多养鸡大厂老板没有想过的问题。我曾接触过几个销售额上十亿规模的养鸡场老板,他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甚至你告诉他,他也认为不可能。
但白条鸡是能做成品牌的,且市场空间无限。
你听我说个一二三四五,看看有道理不?
一、都是消费品,凭啥白条鸡不能品牌化
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大米:作为日常消费品,老百姓几乎天天都吃,过去只有好坏之分,产地之分,没有品牌之分,现在有了,并且很多,有金龙鱼大米,金健米业,方欣大米、北大荒,等等。金健米业还是上市公司,2010年销售额12.5亿。10公斤大米,金龙鱼的最贵,80多元一包,金健米业的40—50元,普通的小品牌20—40元,价格差距很大,利润空间差距也是很大的。
馒头:作为北方老百姓天天要吃的主食,谁想过馒头还有品牌?但的确就是有了,郑州就有个多福多馒头,价格比别人至少贵50%,甚至100%,销售量却越来越大,正在走出郑州,走向全国,企业发展前景无限,风投已经投资了几千万,更有上十亿的资金在等着给企业发展需要。
食用油:在1990年嘉里粮油推出小包装油之前,有谁能想到天天炒菜的油还能有品牌?还能卖这么贵?还能创造出几百亿的企业?
猪肉:双汇的口号让人非常欣赏:开创中国肉类品牌,猪肉作为人类肉制品的主要提供者,竟然让双汇做出品牌了,双汇的价格比别的猪肉一般要贵上10%以上,现在更有土猪肉,比双汇肉还要贵一倍。这几年双汇冷鲜肉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其火腿肠的增长速度。
都是日用品,你能我也能。还有更多的例子说明白条鸡也是完全可能做成品牌的。
二、市场需要白条鸡的品牌化
1.糟糕的食品安全现状
网上的一个帖子很经典地说明了中国目前糟糕的食品安全现状:早上,买地沟油炸的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氨奶,上班。中午,在食堂要一注水肉炒农药韭菜,有毒猪血和瘦肉精的猪肉,来碗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开瓶甲醇酒,吃个硫磺馒头。饭后在地摊上买本盗版小说盗版光盘,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睡了……辐射,哼哼,算啥!
面对这么糟糕的现状,老百姓想买到放心的菜和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买品牌的,品牌的作用之一就是让消费者信任,双汇出问题的结果如同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一样,你还是要去买双汇的肉,买肯德基的汉堡,为什么,因为连第一品牌你都不相信了,你还能相信谁,只能让人更多地认为不是品牌的东西更不能买了。
2.消费能力的提升为白条鸡的品牌化提供了可能性
我刚上班时工资是500元一个月,现在单位的生产工人一个月都两千多,农村里干农活的农民都不蒸馒头和轧面条了,都买现成的,说明啥?说明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有钱了,敢花了,房子不见得买得起,买个好馒头,买点双汇肉还是没问题的。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食品品牌化上也是一样道理,越有钱越讲品牌。
3.消费观念的改变
随着全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也会逐步提高。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而消费品牌化产品就是品质生活的必然趋势。 |!---page split---| 三、没有品牌的坏处
有不少较大的养鸡场,年销售在10个亿以上,竟然是亏损或者是微利的。也许你不相信,但这就是事实。
还有些养鸡场大部分的销售额掌握在几个有限的经销商手里,一个经销商年销售额是几个亿,最后的结果是养鸡的不赚钱,卖鸡肉的赚钱,养鸡的给卖鸡肉的打工,还没有工资。
可口可乐有可能被经销商控制吗?不可能。
娃哈哈有可能被经销商控制吗?不可能。
想拿到国内某个强势的肉制品品牌的经销权,是要动用非常非常高层的社会关系才行的。
没有品牌,消费者不认你,你只能被渠道掌握命运,你只能任渠道宰割,你只能给经销商打工。
解决不赚钱的问题,解决被经销商控制的问题,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品牌化。自己的白条鸡有品牌了,消费者认了,经销商你想换谁换谁。
四、厂家有能力做品牌
这些养鸡场比如大用、永达、六合、正大之类,年销售额都是十几亿,几十亿,这么大的规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品牌化工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这些老板的观念,观念一旦改变,将产生无穷的力量,双汇 能有今天中国肉制品一哥的地位,除了艰苦奋斗,除了火腿肠,更有万隆董事长敢于“开创中国肉类品牌”的高瞻远瞩和宏伟魄力。
五、白条鸡怎么做品牌?
这个课题很大,很复杂,要结合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通过建立独立的渠道来树立品牌,比如好想你枣建立几千个专卖店、店中店;
比如,通过休闲产品来树立品牌,比如湖南舜华临武鸭,单单长沙一个市场其用鸭肉加工的休闲食品销售额就达到几千万元;
比如,通过各种认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等等。
“怎么做”永远不是难题,“做什么”才是关键。
白条鸡能够品牌化,白条鸭也一样能做成品牌。因为都是两条腿走路的禽类,哈哈,开个玩笑。
期待着第一个“开创中国鸡(鸭)肉品牌”的企业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