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策划案 华姓氏始祖文化公园策划案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

        广西龙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中华姓氏始祖文化园策划案

              

               2011-5-31

           中华姓氏始祖文化公园

               策划书

第一章、项目背景

1、姓氏文化源远流长

炎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他始种五谷以为民食;遍尝百草以治民恙;织麻为布以御民寒;日中为市以利民生;伐木为矢以安民居;削桐为琴以怡民情……

黄帝——率华夏众部落开创的原始农耕文明,从根本上改变了先民茹毛饮血,以渔猎为生的原始生活状态,以纯消费的社会进入了创造的社会,他的厚德载物,为民造福的仁爱精神,功昭日月,德泽后世。而由此形成的华夏文明更是中华民族自尊、自强、创新、创造精神的源泉,中华文明的源头。

正由于炎、黄二帝的自尊、自强及其亘古未有的创新精神,数千年来激励着炎黄子孙,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壮大,其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大,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之魂。

传承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始终不能释怀的使命感和归宿感,也一直是当今海内外华人的精神支柱,以中华兴旺、中华文化为精神内核,凝聚全球华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是我们全球华人共同的心愿和追求。

而近年来不断升温的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热,更是形成了“不忘始祖、爱我中华、复兴文明”的呼唤,“衣锦还乡、认祖归宗”成了华人世界的共同心声。

中华民族姓氏龙源文化城的问世,将成为世界华人精神朝圣的载体,凝聚海内外华人的动力,无疑在全球华人心目中产生震撼性的影响。

树有根、水有源,哪个姓氏没有自己的始祖,哪个族人不想认祖归宗,把中华民族姓氏龙源文化城打造成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传承中华文明的圣地,中国寻根旅游的最佳景区,乃是项目建设者的神圣职责和最终目的。

让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龙源文化城寻根问祖的同时,领略中华民族五千年龙文化和姓氏文化的深刻内涵,更能增强 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流传和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她对于提高全球华人的爱国热情,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台湾早日回归,统一祖国大业,对于提高南宁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南宁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南宁乃至广西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对于解决项目区富余农民工就业,帮助当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构建和谐农村、和谐景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邦,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应该算是孔子提出的孝、悌、智、勇、信、义七字道德忠言了,世上至大莫如‘孝’字,这点不管是哪家姓氏都是推崇并必须遵守的道德基本。而从“孝”字字义综合分析,“孝”的含义基本上就:亲老,子女养之;亲病,子女侍之;亲死,子女葬之。这说明在中国古老文化中,“亲死,子女葬之”,早就列入了大到各民族,小到各家族的道德范畴中。所谓“葬之以礼”和“祭之以礼”则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一直流传至今。虽然各民族各姓氏的殡葬礼仪各有不同,象汉族的殡葬称之为白喜事,须着丧服、吊孝、哭丧、做七、大小殓、出殡、烧七、百日祭等;而回族人不论什么原因,死在何地,都要抬到清真寺,然后从那里发葬。凡是在回族居住地死亡的人,不管他的国籍、肝胆色、官职大小、富贵贫贱,回民们只要耳闻目睹,都要去帮助料理丧事,安葬死者。回族人提倡速葬,入土为安。他们不信风水、地脉、卜卦、算命,不择吉日,不等远途未归的人。一般是早晨死,下午葬;下午死,次日上午葬。不管各民族及各姓氏家族对于殡葬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但以后的殡葬文化大都是从古训中的“孝道”而来的,父母死后这样做才算尽了孝道。

2、提升殡葬文化 推动生命教育

殡葬改革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殡葬改革不断深入,殡葬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文明节俭办丧事已成为社会共识。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殡葬事业总体水平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殡葬资源配置、殡葬服务质量、殡葬救助保障、殡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丧葬需求。

殡葬改革应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为宗旨的殡葬改革,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坚定不移地推动殡葬改革,完善殡葬服务体系,建立殡葬救助保障制度,理顺殡葬管理体制,促进殡葬科技进步,树立殡葬改革新风,加强殡葬行业监管,发挥殡葬改革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把深化殡葬改革与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殡葬权益结合起来,实现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殡葬改革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理顺关系,提高政府殡葬管理、殡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正确处理行政与事业、服务与经营的关系,充分发挥公益性殡葬事业单位在提供基本殡葬服务、保障群众殡葬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管理与经营分开、监督与经办分离,实现殡葬服务经营的公平、诚信,殡葬管理监督的公开、公正。注重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不断完善殡葬改革政策措施,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

  遏制一些地区火化率下滑和乱埋乱葬的问题。通过积极推动和倡导,节地葬法和不保留骨灰逐步被群众接受。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殡葬服务网络、殡葬救助保障制度、殡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实现殡葬服务优质化,殡葬管理规范化,殡葬改革有序化,骨灰处理生态化,殡葬习俗文明化,殡葬设施现代化。

  坚持推行火葬,创新骨灰安葬方式。积极改革土葬,依法管理殡葬活动。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地方,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移风易俗,积极参与土葬改革,治理乱埋乱葬,逐步缩小土葬区。严格限制墓葬用地,尽可能选择荒山瘠地实行遗体相对集中安葬,推广不留坟头的遗体安葬方式。建立和强化政府对殡葬事业的投入机制,完善殡葬服务设施,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服务网络。重点加强城乡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更新改造落后火化设施设备。制定完善公墓建设规划,从严审批经营性公墓。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坚决取缔非法公墓,纠正违规建设公墓,加强对公墓经营行为的监管,防止炒买炒卖,加大对豪华墓地的治理力度。合理界定政府基本殡葬服务和市场选择性殡葬服务范围,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平抑殡葬服务和丧葬用品价格。大力推行惠民殡葬政策,逐步建立以重点救助对象基本殡葬服务减免为基础,其他多种形式殡葬救助为补充,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殡葬救助保障制度。大力倡导殡葬新观念、新风尚,弘扬先进殡葬文化,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引导群众破除丧葬陋俗,树立殡葬改革新风。加强殡葬理论和殡葬文化研究,推进殡葬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

  各地殡葬改革情况不同,发展各异。各级民政部门要敏于观察形势,善于把握重点,勤于积小成大。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以维护群众殡葬权益为宗旨,以推动殡葬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殡葬服务水平为抓手,以完善殡葬管理体制为保障,不断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

3、打造中华姓氏文化景区,促进中国绿色殡葬改革

广西文化景点相对全国其它地区来说,并不算是很多,而南宁作为广西首府,在文化景点的打造上,有西乡塘区的唐山路唐人文化园、江南区的邕州老街和表秀山的如意坊,但这三个景点的整体管理和建设,虽然已具一定规模,但在真正对外的宣传和管理上,却与中国其它地区的文化景点打造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几个文化景点的管理和宣传,尚未过到中国其它地区的完善,其影响力更难与北京798、上海莫干山及广州的红砖厂相比,一则是政府的支持和投资商的投资上没有达到理想基准,二则在整体的管理和宣传上,没有启用更高一级的管理模式,所以,其影响力只能算是各景点的商家自食其力,难以形成一定规模,全力向外宣传和发展。

而此次由中国社工协会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联合民政部直属101研究所发起,由广西龙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上海肯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策划的中华姓氏始祖文化园,旨在打造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中华姓氏文化园及中国最具现代绿色殡葬文化园。其实影响力将远远超过实际运作意义!

建成后,将成为广西最大的姓氏文化基地及中国最大最具现代绿色环保的殡葬文化园,将积极推动中国的姓氏寻根文化,推动中国民政部《2011年殡葬绿皮书》提出的生态殡葬发展构想,使广西成为全国生态殡葬文化的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也将使广西成为中国姓氏文化和殡葬文化的首例,并写入中国文化史册。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社会效益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民生对民族始祖的崇敬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遵循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无论是我们的先祖在世或者不在世者,都受到家族的爱戴和尊敬,如果本族中有德高望重之先祖,更会得到除本族之外的更多民众的推崇和尊敬。项目的建设,将围绕这一中心重点而进行,以中国的龙文化、始祖文化、家族文化、周易文化、风水文化与现代科学建设项目相结合,充分考虑我们对这些文化的尊敬和发展来建设,既符合民众崇敬心理,又符合国家政策及社会发展要求。

2、符合国家民政部提倡和推广生态殡葬的要求

  2011年4月民政部发布《2011年殡葬绿皮书》,针对我国殡葬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特别是县级殡仪馆,设备技术陈旧,对环境造成烟尘污染等,提出生态殡葬发展战略构想。

  目前,我国选择生态殡葬的人不超过5%,但是生态殡葬是世界性的潮流。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表示,鼓励推行适用海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殡葬方式。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提到,生态殡葬我认为是8个字,低碳、环保、节地和生态,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以不占地和少占地的方式来处理骨灰,来节约土地,为子孙后代有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不要搞的墓地阴森森的,墓地里面有草坪有花草有树木,有些林地不要破坏,林地下面搞点墓穴,更体现生态性,保持了原始生态同时解决老百姓的需求。

3、符合广西发展的需要

  在中央政府对广西泛北部湾的战略支持下,广西的发展日新月异,广西在旅游及陵园的建设上,也必将需要走在中国的前列,实施全新的管理理念来打造广西的对外名片,而在中国目前为龙文化建设及始祖文化推广的文化园还没有非常完善的集中和管理,及以文化公园的形式来建设的先例,广西地处西南,同时又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设和推广此文化项目,将非常符合南宁对个形象的要求,更符合李志勇副市长,在2010年的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发言所说的:“优先发展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潜力的旅游区项目,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大力宣传,进一步提高我市的知名度。”

4、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推动南宁旅游业

  由于南宁以前缺乏对外的大力宣传,很多外地人及国外游客对于广西的认识,都还处于桂林、柳州、北海这几个区域特征非常明显的城市,南宁的旅客滞留力反而不如这几个城市。中华姓氏始祖文化园的建成,将带动寻根文化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滞留在南宁,带动南宁的旅游消费。

5、南宁将成中国生态殡葬文化的试点之一

  2010年3月31日,中国第一部以殡葬为题材的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0)》发布。绿皮书称,相比巨大的殡葬服务市场需求,我国殡葬法规制度、管理体制、服务机构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突出表现为:我国目前的殡葬管理体制还存在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另外,殡葬管理单位大多为事业单位,集管理、执法、经营于一身,形成殡葬垄断,造成殡葬暴利,深为广大群众所诟病。同时是明确指出中国殡葬行业将打破行政垄断,而步入市场范畴,经市场行为来带动殡葬服务行业。

  本项目建设将在社工协会心理中心的策划、推动下,直接与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的总体规划进行对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是民政部直属正司局级事业单位,是我国殡葬领域中唯一的国家级公益类科研机构和国家唯一授权的环境监测机构。项目的建设将完全按照一零一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11年殡葬行业绿皮书》提出的生态殡葬指导思想,在南宁进行大胆的试点建设和服务,全面推广生态殡葬模式。|!---page split---|

二、社会效益评价

1.有利于解决当地返乡农民工和富余劳动力就业

据了解,项目区所在的联光村有632名在广东打工的农民工,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500多名暂时失业被迫返乡,目前仍有200多名外出打工暂无着落,加上其它富余劳动力计算在内,该村现有富余劳动力370多人。为此,该村农民迫切要求中华姓氏始祖文化园开工建设,以解决当地农民劳动就业和群众增收。项目方郑重承诺,根据工种需要,景区上马后,该村全部的富余劳动力均可逐步安排就业,此举同时也能增强当地各民族各村屯的安定团结,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促进和谐景区建设。

2.有利于景区农户大幅度增加收入

资料表明,本项目区联光村坛洛屯的农户因信息不灵,沿习传统农业耕作,多年来平均人均纯收入都徘徊在3000多元。据估算,景区开业后,农民仅在自建停车场收费,观光农业生态园种养收入和姓氏山庄农家乐收入,平均每年每户就可增收2万多元,人均增收8000元左右,比历年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增加一倍以上。

3.有利于加强南宁市旅游的整体竞争优势

据了解,南宁市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普遍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随着全国旅游业向纵深发展,开发具有深刻文化底蕴的特色旅游已成为必然,因此,另辟蹊径开发龙文化和姓氏文化景区及旅游产品,可大大丰富南宁市的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产品,加强南宁市旅游的整体竞争优势。

4.有利于推动南宁市经济发展

开发姓氏文化及殡葬文化景区及旅游产品,能够广泛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民族文化,并带动物质文明建设,为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注入生机和活力。据有关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利用姓氏始祖作为品牌开发的旅游系列商品,民众反响热烈,市场口碑极好,因此,精心包装和打造龙文化和姓氏文化旅游商品,将大大提升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必将给南宁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进南宁市旅游业和经济快速发展。

5.有利于建设绿城南宁、和谐南宁、富裕南宁

中华姓氏始祖文化园凝聚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力量,闪耀着中华原始文明的奇光异彩,本项目的开发,为南宁增加了一个具有中国古今文明史和民族新特色的旅游景区,进入就能使人们亲临观赏和领略到有灵气的龙图腾风采,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全世界到处都有龙的子孙,景区建成后必定吸引全球华人前来祭祖寻根观光旅游,她对于增加全球华人的爱国热情和凝聚力,推动宝岛台湾回归,统一祖国大业,建设绿城南宁、和谐南宁、富裕南宁,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项目策划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中华姓氏始祖文化园

2、建设地点:广西南宁市兴宁区昆仑镇联光村

3、主管单位: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心里健康服务指导中心

4、建设单位:广西龙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5、策划单位:上海肯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6、建设性质:新建

7、建设期限:3年

8、计划建设内容

1) 公益性姓氏文化主题馆1个

2) 公益性殡葬文化教育馆1个

3) 公益性昆仑关红色革命教育基地1个

4) 大型生态停车场1个

5) 炎帝、黄帝雕塑像及文化馆2个

6) 百家姓始祖雕塑像及文化馆100个

7) 中心宝塔1座

8) 四方宝塔4座

9) 殡葬文化长廊33条

10) 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殡葬风景园林12处

9、建设规模

1) 公益性姓氏文化主题馆30亩

2) 公益性殡葬文化教育馆30亩

3) 公益性昆仑关红色革命教育基地30亩

4) 大型生态停车场70亩

5) 炎帝、黄帝雕塑像及文化馆20亩

6) 百家姓始祖雕塑像及文化馆100亩

7) 中心宝塔30亩

8) 四方宝塔40亩

9) 殡葬文化长廊800亩

10) 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殡葬风景园林850亩

10、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4.8亿元人民币,其中建设投资4亿元人民币,流动资金8000万元人民币。

11、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筹措拟由投资商自筹前期项目运作资金1亿元,公益性慈善资金1000万元,其余资金由项目运转后通过项目收益来循环投放。所有项目运作及管理将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及广西民政厅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

二、项目所涉及单位简介

  1、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是民政部直属正司局级事业单位,是我国殡葬领域中唯一的国家级公益类科研机构和国家唯一授权的环境监测机构,以“研究殡葬技术、推进殡葬进步”为宗旨,承担“殡葬科学技术与基础理论研究,殡葬建筑、设施设备及产品研究与开发,殡葬行业技术标准拟定,殡葬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殡葬行业环境监测、评价与治理,殡葬设备设施及产品质量检测,相关咨询服务”等职能,目前,已逐渐成为我国殡葬行业中集科研、产业开发、环境监测、技术标准化制修订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下设7个内设机构,拥有民政部防腐整容重点实验室、民政部火化设备重点实验室和民政部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自1989年成立以来,在民政部的正确领导和科技部、财政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承担了国家级和部级科研课题63个,包括“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个国家课题,下达科研经费3134万元,其中已完成51个;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25个,其中已颁布14个;发表论文88篇;出版专业书籍2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实用新技术专利5项,获国家重点新产品推广计划项目3项,获部级以上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获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

  2、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是经过中国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国家民政部直属主管的全国性专业社会团体,是中国唯一代表从事社会工作的单位和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权威组织。协会成立于1991年7月,1992年7月加入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成为正式会员。目前下设14个工作(行业)委员会、8支专项基金、1个代表机构、6个办事机构、3个直属机构、2个直属单位、3个合作单位。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民政部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活动,2004年度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民间组织”。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是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以下简称总会)领导的,对社会心理健康行业进行服务指导的全国性社团组织。中心是由社会心理学专家、学者及相关从业人员组成,是我国社会心理工作者沟通联系、推动社会心理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中心由协会委托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简称委员会)代管。中心致力于搭建医疗康复机构、心理咨询机构、教育机构、医药保健企业、非政府组织等交流互动平台,弘扬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指导的新理念,为提高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3、广西龙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专为中华姓氏始祖文化园而成立的专业旅游项目建设和管理公司。其管理领导层有专业的旅游项目资深推广专家,殡葬文化推广专家,项目投融资管理专家,地产项目建设投资者等一大批相关行业专家和投融者。

4、上海肯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项目策划及品牌管理的专业性公司,公司拥有一批资深职业经理人及包括中国策划学院在内的策划智囊团组成,其组织成员中重大的策划项目有:2002年某毛巾系列新品上市,打破了毛巾市场无包装、低价格的行业规范,使一条民用毛巾卖到了48元的历史最高价,并在全国市场引起了一次大规模的行业效仿;2003年曾成功地策划了一次SP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为某动物园挽回了非典期间80%的经济损失。策划波力海苔与迪斯尼合作,利用其《海底总动员》电影及图书的影响策划了全国市场的SP活动,使单项产品销售达2亿左右;曾使新生卫浴品牌西班牙宝路卫浴在一年之内成为中国卫浴行业中的一匹黑马,销售业绩达6000万元左右;其广西分部曾在南宁江南区策划东南亚风情港,项目涉及投资2亿元,加强并促进了东盟各国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曾策划中国东盟左江两岸旅游区总体规划项目,项目涉及投资达56亿之多。

三、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在广西南宁市兴宁区昆仑镇昆仑关(白凿山)景区。项目区位于南宁市东面,距昆仑关核心景点直线距离约4公里,距白凿山景区约1公里,距南宁市中心约45公里,距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约50公里,距南宁火车站约47公里,景区已实现“三通”,交通便捷,旅游车可直到所有景点。项目计划占地2000亩,项目本身用地为荒坡,有少量农民自行种植地,可协商迁移。地处南宁红色革命根据地—昆仑关,在现代2小时城市生活圈的模式中,刚好处于中偏上位置,在G322国道及南宁市新规划的高速之间,交通便捷。项目地址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相关选址规定。

本项目所在地南宁市兴宁区昆仑镇,人口约50000人,项目区“三通”基础设施完备,目前已有中巴车直达。景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常年阳光充足,气候宜人,雨水多集中在每年的6-8月份,平均降雨量为1200~13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1.9℃,全年无霜期达346天,日照太阳总辐射量108.3千卡/平方厘米,景区为低坡丘陵地,海拔高度为120~222米。昆仑镇归南宁市兴宁区管辖,该镇田园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本项目区位于昆仑关景区的东北部,昆仑关是我国十大著名关隘之一,秦汉始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昆仑关海拔300多米,为大明山余脉,四周群山环抱,层峦叠嶂,昆仑关正覆压在迂廻曲折的公路(山道)之中,好比食道之咽喉,扼守南北往来之要塞,成为桂(广西)越(越南)国际交通线上控制着宾邕公路的重要关隘,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天险,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自唐代邕州设为岭南西道重镇,近千年以来,昆仑关发生了10多次重大战役和屯驻重兵,特别发生在1939年冬天的昆仑关战役,由南京国民政府统领的精锐“铁军”对入侵南宁,占领昆仑关的日寇进行围钎,击毙以中村正雄少将旅团长为首的日军共4000多人,昆仑关更是名扬中外,威震四海。昆仑关现已建有烈士纪念碑、战役纪念馆,并保留了国民党政要题词、关帝庙、古隘道、古井、古战场等文物古迹,旅游景区已初具规模。

景区至今仍保持其原生态的自然景色,为尚未开发的旅游处女地,置身白凿山(昆仑关),游人都有置身“天然氧吧”、“养生胜地”的感慨。其独特的恬静和幽美远胜于人流如织、车船喧嚣的繁华都市,白鹭欢歌、鸳鸯戏水、野鸭嘎叫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项目区的旅游魅力还得益其原汁原味的三大特点:峰峦连绵的松涛林海、泉水叮咚的山谷溪涧、变化莫测的浓云密雾。

漫步山顶,纵目眺望,层峦叠嶂、亘绵相偎,那苍茫起伏、绵延不断的松林像是绿色的大海,涛声阵阵、万顷碧波,令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发源于白凿山谷的溪涧,蜿蜒如银练,迂回之间:山重水覆、缓急延续、动静相间、隐现交替、跌宕起伏;逆溪而上,溪流两旁古木葱茏、野花飘香,犹如置身于天然氧吧之中,让你舒畅惬意、悠哉乐哉、心旷神怡。

最称奇莫过于山谷的云雾,若是阴天或雨过天晴,整个山谷云蒸霞蔚。观赏那流云飘雾,变化多端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

在昆仑镇区建设“中华姓氏始祖文化园”,依托昆仑关的品牌,整合旅游资源,优势互补,打造一个全新的多元化昆仑关景区,使昆仑关旅游特色更加鲜明突出,旅游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更能提升昆仑关景区和本项目的旅游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并且让游客在开展寻根旅游的同时,凭吊昆仑关战役遗址,接受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能使国人增添“爱我中华”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尽遣余力。

四、策划内容

1、公益性姓氏文化主题馆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但在中国能集中展现姓氏文化的主题馆却一直没有。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姓作为“远禽兽,别婚姻”的符号,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记,经过数千年的分衍发展,至今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已有24000多种,这些姓氏有的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延续下来的部分代代相传,延绵不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

中华万姓同根,根在伏羲氏,而羲皇故都淮阳,正是中华姓氏最初的发源之地。《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因此“风”为中华第一姓。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脚步迈进阶级社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被定为世袭,且由父亲传递。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与常见的“以姓氏笔划为序”,是把姓氏当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

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表示功勋和地位。当时部落的大团体,裂变成了若干小团体,出于相互交往中识别的需要,这些小团体在得到新的居住地的同时获得了一种与地域有联系的新标志—姓。

历来以为中国人先有“姓”后有“氏”,事实上,姓、氏一直在混合使用,姓和氏的关系也在变化。传说和文献中出现的“氏”有上百个,最早的是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龙氏时代,随后为钜灵氏、黄神氏、鬼隗氏、空桑氏、次民氏等22氏的循蜚纪时代,接着为辰放氏、蜀山氏、混沌氏、有巢氏、燧人氏、庸成氏等13氏的因提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是有巢氏和燧人氏。有巢氏教民架木为巢,掘地为营;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教民结绳记事。进入到伏羲时代,这一时期中原出现了共工氏、柏皇氏、朱襄氏、昊英氏、栗陆氏、赫胥氏、昆吾氏、葛天氏、阴康氏、中皇石、女娲氏等部落或国家。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时代,“风”是中国的第一个姓,这个时期一个最重要的“氏”是中皇氏,其首领是仓颉,他创造了文字,替代结绳记事。

女娲氏之后为神农氏,即炎帝,其后为姜姓。黄帝姓公孙,名轩辕,黄帝所在部落的称呼叫有熊氏,黄帝继承炎帝之位,统治了中原大地。黄帝有25子,得姓14有姓12: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嬉、儇、依。这12个姓事实上是有熊氏的分族,其他的儿子因没有实力建立自己的族而不能有姓。据考证,中国最古老的姓基本都出自炎黄两帝之后。炎黄两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无论你我他,同姓一家亲,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根。

先秦时期,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姓氏便开始合而为一,由于形式固定下来,子孙可以永久使用,便于形成一脉相传的家族,血统源流线索从此变得更为清晰。中国人十分重视姓,养成了同姓聚居的习俗,许多地区流传着修谱联宗的习惯,在全国形成了无数的不等的同姓人群,以至后人探讨自己的家族史,很容易据此找到血缘所出。姓氏来源有多种,有以图腾定姓氏的:熊、罴、豹、虎、龙等;以国家名称为姓氏的:齐、楚、韩、赵、秦等;以居住地为姓氏的:西门、郭、丘、尹、常;以官职为姓氏的:上官、卜、钱、士、司马等;以职业为姓氏的:张、顾、屠、甄、匠等;以山河名称为姓氏的:乔、姬、姜、黄、武等;皇帝赐姓氏的:刘、李、赵、完颜、朱等;还有以数字、季节、方位、气候、花木等等为姓氏的。中国人习惯继承父亲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传递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的姓氏属于一种无性别之分,以父系方式传递的基因,相当于位于代表人类男性染色体上的特殊遗传基因。

姓氏,把一氏族的人与另一氏族的人区分开来,在一个氏族内部,为了区分彼此,出现了只属于个人标志的“名”。在社会交往中,无论哪群人在自己内部只用“名”就可以区分彼此,但若与另一氏族的人交往,仅称“名”还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氏族的“姓”与自己的“名”结合在一起,才能清楚地表明自己,区别他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姓名又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姓氏文化。

我国到底有多少姓,至今尚未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俗称“百家姓”,其实在明朝(1368—1644年)时就已有3000多个姓了。姓的形成有其不同的历史过程,同样的姓未必就是一个起源。如“贺”,有的是原姓“贺兰”或“贺敦”,简化为“贺”;有的是原姓“庆”,因避皇帝的忌讳而改姓“贺”。姓也因政治、地理、民族等各种原因而变化。

因此,我国姓的来历,几千年来变化多端,说法不一,但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女登,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姑、姬、姜、妫、姒等。

2)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

3)以古国名为姓。虞、夏、商朝都有个汪芒国,汪芒的后代乃姓汪;商朝有个在泾渭之间的阮国,其后代便姓阮。

4)以封地为姓。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

5)以官职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都以这些官职为姓。

6)天子赐氏,以 号为姓。如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代姓痛;周惠王死后追 为惠,他的后代便姓惠。

7)以祖辈的字为姓。如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鲁孝公的儿子子 ,字子臧,其后代便姓臧。

8)因神话中的传说为姓。传说舜时有个纳言是天上龙的后代,其子孙便以龙为姓;传说神仙中有个青鸟公,后人便也有姓青鸟的。

9)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比如战国时代田齐襄王法章的后代本姓田,齐国被秦灭了,其子孙不敢姓田而改姓法。汉明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姓“严”。明代燕王朱棣以讨伐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并当了皇帝(即明成祖),当时号“靖难”,而太监马三保因“靖难”有功而被赐姓为“郑”;后他改名为郑和。

10)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复杂化,有些姓则是民族语言的译音。如匈奴首领单于的子孙就有不少姓单于。可见,姓就是一种符号,并不像封建宗法制的维护者所宣传的那样神秘和神圣。

1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1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1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14)以乡、亭之名为氏。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15)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1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17)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18)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19)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2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21)以谥号为氏。

2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以上这些关于中国姓氏文化只是其中一部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姓氏文化更是中国文字的启源文化之一,所以在现代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在广西北部湾大开发的政策倾斜下,在广西建立一个中国姓氏文化主题馆,不但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与其大地区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可充分展示中国姓氏文化的源远流长。经常举行一些有关中国姓氏文化与中国其它文化的交流会,对于扩大广西与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地文化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与展示基地。对于中国国学文化得到广泛宣传的大环境下,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一个姓氏文化的研究基地,其社会及历史意义就显得犹为重要和明显了。

2、公益性殡葬文化教育馆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有璀璨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殡葬文化源远流长,数万年前就有了一定的丧葬形式,相应也就产生了殡葬文化。殡葬文化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一个分支,是生者为死者而建立、形成、发展起来的文化,是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反映并受制于社会总文化。比如中国古代殡葬文化就受制于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先进的殡葬文化,也就是现代殡葬新文化,应该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

如果我们能够重新认识殡葬文化,并赋予现代殡葬新文化,那么我们的殡葬文化建设将会有所创新。对殡葬历史文化的回眸(或反思),目的是为了推进殡葬文化建设和发展。殡葬文化是一种古今中外的“融合物”,还没有形成新质,而这种新质的形成,是需要创新的。没有文化流通和交汇,就不能博采众长,创新就不能在众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创新的含量也不会高,甚至出现重复别人已经创新过的东西,这是智力劳动或者说文化劳动的浪费。

殡葬文化作为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是“唯心主义惟一占上风”的一个文化领域,迷信的、封建的,还有腐朽的东西,在民间流行的殡葬活动中还相当严重地存在。殡葬服饰文化、公墓文化、殡仪馆建筑文化、殡葬技术和设备中的文化等等,内容非常丰富,这些新的学科分支可以建立起来,并形成殡葬文化学的学科群。

就人类“文化”而言,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生存文化”,诸如:文学、艺术、教育、饮食、服饰、民俗等等,浩如烟海;第二类也就是“殡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其涵盖内容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由此而延伸展开形成了诸如临终关怀、遗嘱文化、死亡教育、死亡观念、殡仪习俗、丧仪文化、葬文化、祭祀文化、葬仪经济、殡葬科技以及其它有关活动等等。“生存文化”与“殡葬文化”之间互为渗透,互为折射。我国的古代经典和四大名著中都有殡葬文化的内容,而殡葬文化也在内容和形式上反映了同时代的生存文化。殡葬文化是围绕死亡事件和死亡活动而形成的思想文化体系,殡葬文化受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民风民俗、人情世故的影响和制约,殡葬文化历来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一面镜子,通过这个窗口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时代的风貌,民族的文明和国家的兴衰荣辱,它与时代的生存文化血肉相联。

但由于人类普遍存在着乐生恶死的心理,有解不开的“恋世”情结,所以人们对生存文化津津乐道,深入研究,孜孜追求;而对殡葬文化却十分忌讳,不愿涉足,甚至某些地方连去殡仪馆的车也打不到,电视、广播、报刊也鲜见殡葬文化有关报道,殡葬文化方面的讨论也就局限于在与民政、殡葬有关的范围内。然而乐生者总不能永生,恶死者却必然死亡,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尽管人们对死亡现象和殡葬文化普遍怀着忌讳和反感,但死亡现象会发生在每个家庭,关系到每一个人,当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之时,就注定了其必然会死亡,死亡是自有人类就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可以说,只要有人类存在或活动的地方,就存在殡葬文化。殡葬文化历来是作为国家对社会进行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殡葬文化既是文化,也是指导殡葬管理的一门科学。

殡葬之发展原因

1)满足社会的心理需求:殡葬是人类自我意识达到高度清晰的产物,因而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之一。原始人对"弃尸"已经"看不下去",心中不忍。于是产生了殡葬。到文明社会,丧礼发展起来,乃至变得越来越繁琐。比如,一位老人忙了一辈子,死后若不给一个“象样的”丧礼,不受到“郑重的”对待,人们总会觉得"对不起死者",会认为后人"不孝"、死者一辈子"不值"等。即使是现代,如果丧事太草率,人们仍会觉得人生"不完整"、"不值"。同时,重要人物的丧礼要格外的隆重,如为帝王筑陵墓。如果将大人物的丧事办得和小人物无差别,人们也会觉得"太不应该"。社会心理需求当然是对生者而言的。因为死者已无知觉了,殡葬活动是生者筹办的、办给生者看的,这无异于给生者开了一张"预期支票",告诉他们人生都会有一个如此"完整的"结局,不会"有始无终"。

2)保护自然环境的需要:弃尸于自然,任其腐烂,还会破坏自然环境,极易引发疾疫流行。所以殡葬从一开始就同时具有"保护自然环境以利于生者的生存"的社会目的。统一安排公共墓地,一直是中国殡葬的一个好传统。早在原始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距今5000-7000年)的墓葬就留下了这样的证据,如西安半坡的氏族公共墓地就统一安置在居住区的北面。我们地处北半球,一年中多刮温暖的南风,墓区置于北边,显然有利于居住区的卫生。《礼记8226;檀弓下》:"葬于北方,北首(头朝北方),三代之达礼也。"三代,指夏、商、周;达礼,通行之礼制。孙星衍注释为"古者葬于国北"。中国历代有"义冢",为官府出资购地或择无主荒地埋葬无名尸体的墓地。义冢意在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瘟疫流行。历代对水葬都予以禁止,明、清还将禁水葬列入法律之中,以保护水源。历代墓地均用贫瘠之地或山地,不得占用良田沃土。古今中外各民族对殡葬用地大都有类似的规定,耕地、水源等都是生者不可缺少的生存资源,人们必须保护自然环境,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只有一个地球"。

3)社会联系的需要:殡葬及祭祖活动中深深地包含着一种社会联系,既有横向的(同代人之间非良性心理因素,重建对于生活的信心。否则丧家会产生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对生活失去信心。通过清明、七月十五、冬至等节日的祭祖,同血缘者在对先祖追念的认同下聚集起来,亲情得以强化。这些横向的人际联系和纵向的人际联系都是社会内聚力的重要纽带。)、也有纵向的(上下代之间)。如人们在殡葬活动中的互相帮助。一家有丧,亲朋戚友前来襄帮丧事,劝慰生者,这有助于帮助丧家克服因死亡事件而造成的恐惧、失望、孤独、软弱性等。

4)社会教化的需要:殡葬活动中包含着对人的教化。例如,中国人将治丧提高到"孝道"的高度,"孝道盈天",形成了"孝道"的殡葬文化。基督教通过治丧提升对上帝的感情,将死亡理解为"回到主的怀抱"、"与主同在"等,由此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对死亡的恐惧。当然,必须是善人才能享受到"回到主的怀抱"的待遇,若恶人死后可能还要受到"天国的惩罚"。佛教则有"十八层地狱"的惩罚对付那些生前作恶多端者。这些都是古代殡葬文化对人的教化方式。历代国家都有意识地鼓吹对本社会有利的殡葬文化,以此将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引向国家希望的方向,助进社会的一致性。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殡葬同时又具有道德教化之意义。

现代,欧美一些国家还将殡仪馆(以及产房)作为对青少年进行"人生教育"的场所,带学生到殡仪馆去参观,并鼓励学生亲手接触尸体,说是以此教导人们更加爱惜、善待生命。

殡葬馆是中国人最为忌讳的地方,是因为自古以来,民众对于死亡的恐惧及一些迷信活动的宣传所引起的,在现代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正确的宣传和引导民众认识和认知殡葬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社会和谐作用。而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地方建设有关于殡葬文化的馆场,在民政部对于宣传新殡葬文化方面就没有了一个真正能落到实处的教育基地,对于此点,本项目中建设一个殡葬文化教育馆,其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都将写入中国文化史册。

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研究、兼收并蓄、互相融合、改革创新、探索推出更适合时代的更加文明的殡葬礼仪和殡葬方式,贴近大众、服务大众、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研究殡葬文化。

  3、昆仑关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1)、昆仑关抗战历史文化遗产在广西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追求物质需要到追求精神享受,这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社会属性标志。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游山玩水,而更加看重在欣赏、体验不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中寻求自身心灵的一种愉悦享受。因此,崇尚历史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历史文化资源也就成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昆仑关历史文化资源是广西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如昆仑关历史遗迹、历史文物等;也包括非物质方面的,如昆仑关抗日战争史、抗战诗文、抗战歌曲等。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迫切要求不断开发新的旅游资源,与自然风光相比较,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和民族风俗更具有持久的魅力。可以说,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对促进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旅游产业显露出蓬勃生机。广西南宁昆仑关作为一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昆仑关历史遗迹及历史史料是研究了解广西民国时期抗日战争史方面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其浓厚的地方民族抗战历史文化特色,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越来越多人的目光,是广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昆仑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其本身承载的珍贵历史文化信息就会马上消失,永远无法修复。因此,必须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只有切实保护好各类历史文化遗产,才能长久地为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提出了国家对文物“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保护方针。另一方面,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影响下,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缺乏客观认识,往往打着发展旅游业的幌子,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投入大量经费,拆毁旧东西,建造新景观,致使一大批历史文化遭到破坏,特别是在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由于无知与失误,使历史文化遗产本身遭受重大损失。

昆仑关战役遗址除了向后人提供历代岭南地区古代战略战事的研究信息外,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遗址除了保留历史遗迹之外,最重要的是使人们不忘国耻,永不忘却日本帝国主义当年侵略中国,在我国广大地区实行烧杀掳掠的罪行。二是集中保留了一大批历史人物的题联题词手迹供后人研究。因此,对昆仑关的保护开发、文化内涵厚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其影响力十分广泛,也从更深的层次上挖掘了广西南宁的历史文化,提高南宁的知名度。

昆仑关战役旧址的保护,一方面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昆仑关战役已过了70年,人们对发生在南宁昆仑关这段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历史记忆弥固弥坚,对先烈的怀念弥深弥烈,他们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战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写照。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国共两党密切关系,促进台海关系的和解。所以,及时抢救修复昆仑关战役遗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积极利用昆仑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广西文化旅游品牌

历史文化遗产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长期累积形成的。各地历史文化遗产的形成均受到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民族信仰、社会变迁、人文心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带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往往具有唯一性,这种唯一性正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只有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性,才能进行合理开发,使之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并通过品牌效应,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最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与宾阳县交界处即昆仑镇所在地北4公里,距南宁市59公里。昆仑关为大明山余脉,海拔约300米。这是一座千年古关,从秦王朝统一六国建筑昆仑关,有史料记载的昆仑关修建就有6次之多。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而成为攻守双方胜败的关键,正所谓“欲守南宁者必先守其关,欲取南宁者必先取其关”。 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9次战役,而其中最为惨烈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昆仑关战役”。

  昆仑关战役旧址,除古关楼、昆仑古道等古代遗迹之外,主要包括“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中的南、北门牌坊、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抗日将士公墓、抗战碑亭等纪念建筑物,以及昆仑关地区如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指挥部”、邕宁区昆仑镇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日军第十二旅团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击毙处”和金龙山、仙女山、老毛岭、罗塘南、同兴堡、石家隘以及441、660、653高地等多处昆仑关战争中的阵地、工事遗迹点等。

  昆仑关战斗结束后,国民党在昆仑关上建立抗日阵亡将士墓园、纪念碑、纪念亭、牌坊等,并从山脚到山顶建有331级花岗岩石阶,供人登临凭吊。国民党党政军要员,如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何应钦、陈诚、杜聿明、张治中、张发奎、顾祝同、于右任、余汉谋、徐永昌、林蔚、黄旭初等人,分别在抗日阵亡将士墓园、纪念塔、纪念亭、牌坊等处亲笔庄严题词,在抗日阵亡将士墓园刻上烈士芳名(今尚保存完整)。2000年昆仑关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清明、三月三、九月九重阳节,均有大批游人,包括来自港、澳、台的同胞,以及来自日本等国的游人来昆仑关旅游、扫墓和进行凭吊,更多的是青少年到昆仑关目睹战场的风采,接受爱国主义教育。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4月,在对昆仑关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南宁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南宁市昆仑关旅游开发建设前期工作方案》,明确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化局、市志办、市旅游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市建委等二十二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了总体规划、旅游开发思路、交通设施建设规划等系列规划方案,各部门立即行动,切实开展各项工作。

到2008年底,随着昆仑关战役博物馆落成并隆重开馆,以及大批旅游设施的建成,昆仑关旅游开发逐步取得新发展。但是,昆仑关历史文化尚未形成强势品牌,品牌效应并不显著。要建成一个能产生效应的文化品牌,还应该在保证硬件设施投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挖掘其文化内涵,加大市场宣传推广力度,积极探索运用符合市场规律的营销模式,努力提升昆仑关历史文化品位、档次。

4)、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促进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当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必将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愈发凸现出来,而且经济条件的改善可以保障足够的资金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从世界范围看,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其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越做得好。

我国的许多地方已逐渐进入了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良性循环,如云南丽江古城、广西黄姚古镇的保护开发就是成功的典型例子,不仅旅游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古城的保护相当成功。广西南宁昆仑关抗战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虽然才刚刚起步,但已显示出在南宁市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广西各级政府对昆仑关历史遗迹的保护经费逐渐增大,在开发过程中随时听取参考有关专家的保护规划措施,这都有效促进广西南宁旅游业的发展和昆仑关知名度的提高。

5)、昆仑关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对策

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发既是一种保护又是一种破坏。旅游资源的开发将改善、美化资源环境。旅游收益也为资源保护创造了经济条件。但另一方面伴随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游人的不文明活动及行为等都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两者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并在辩证联系中共同改善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A.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 

(1)在昆仑关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对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开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为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2)以资源保护为前提,努力开发和推广昆仑关地区绿色旅游产品。

(3)取之于资源,用之于资源。昆仑关旅游资源开发的一部分收益应该用于保护旅游资源,改善、美化资源环境。这既是保护资源的需要,又能进一步提高开发的效果,促进更大的发展,符合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原则。

B.导入知识经济内涵

导入知识经济是新时代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要求,也是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

(1)实行资源开发和保护中的“科技兴旅”战略,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对珍贵的自然、人类遗产进行保护,减少旅游资源的自然损耗,延长其生命周期,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保持并增加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很大程度上,资源开发和保护是以资源的文化内涵为中心的,保持并尽可能地增加资源的文化含量也将成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新的价值取向,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面。

(3)培养熟悉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高素质旅游专门人才。

C.正确处理好旅游发展中开发与保护的主次关系问题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与科学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之间并不是一对矛盾体,相反,在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能有力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

昆仑关景区保护与开发,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以战役遗址为主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深度挖掘昆仑关的历史文化内涵,突出昆仑关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并在结合南宁市旅游开发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整合和拓展,创建具有地方特色、丰富文化内涵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著名旅游景点。

(摘自民革防城港市委会:昆仑关旅游开发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4、大型生态停车场

  为保证旅游旺季及清明祭奠的车流及人流,在公园入口处建设大型生态停车场是必需的设置,停车场规划设计达70亩地。同时为解决昆仑镇村民的就业问题,停车场的管理人员及看管人员,全部由村民中选拨出来。停车场以现代园林式生态设计方式建设,以林木与草坪相结合,保证了整体公园设计的配套,同时也与南宁绿城的称号相吻合,保证了公园的建设不破坏绿化面积,同时又能达到现代化管理的模式。

5、炎帝、黄帝雕塑像及文化馆

炎帝、黄帝雕像及文化馆,是以华夏始祖历史记载为依据,收集并整理所有关于始祖相关资料,并向游客展示,让我们现代民众能寻根问祖,充公了解我们华夏始祖及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馆内将设有始祖雕像,及相关两始祖的有关传说,及后来的发展根脉。

炎帝与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国语8226;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今陕西武功县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宝鸡市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炎帝的传说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是以羊为的氏族首领,就是现在的羌族。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洛水流域,另说活动于泗水流域(黄河下游),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面,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腾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是勇悍善 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场。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造了“指南车” 辨别方向。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死了。黄帝取得了胜利,被推举为“天子”。史学界日趋支持另一种说法,炎帝同黄帝一样是一种帝位,而炎帝一系世代居住在黄河下游,后期神农氏部落执掌炎帝之位,而黄帝族部落,公孙姓,兴起于泰山西侧,而此时的神农氏部落已经无力征讨号令天下,黄帝开始征讨诸侯,积蓄实力,在阪泉也即逐鹿(泰山周围)与炎帝神农氏决战,炎帝神农氏一战被击溃,黄帝得以号令天下诸侯,流放炎帝神农氏于南方楚地,而另有不服从黄帝号令的南方蚩尤部落,本是炎帝神农的部属,扬言为炎帝报仇,纠集部众与黄帝战,数次击败黄帝,最后被黄帝利用计谋击败并杀,黄帝其后又先后平定蚩尤余部--刑天氏叛乱,最终一统天下,同时考虑到炎帝众望所归,民望犹盛,后来将其召回辅政,合并炎帝神农氏部落,后称炎黄部落...

黄帝雕像

炎帝雕像

6、百家姓始祖雕塑像及文化馆

 主题公园策划案 华姓氏始祖文化公园策划案
百家姓始祖像及文化馆,即以中国有史记载的百家姓氏始祖为根而建设,并在每个姓氏馆里设有姓氏来源,本姓之始祖像,以让现代人了解本姓之根源,并了解本姓氏的发展脉洛,以达寻根问祖之目的。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姓氏,并且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得延续。百家姓中有七成姓来源于洛阳偃师。

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着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姬,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国语8226;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因此“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这些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个姓姜,一个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宋朝的皇氏姓‘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宋朝的一位学者相信‘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统治者--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画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他的图像;每页下半部是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7、中心宝塔

  项目所在地,有四山环绕水源,在水源中心按中国风水地理科学而修建宝塔,作为塔葬存放之地,宝塔一层设置祭拜场所,以方便后人祭拜,其余塔层供放先人骨灰盒。

8、四方宝塔

  围绕中心宝塔,在项目四方将修建四方宝塔,与中心宝塔相呼应,所有宝塔一层都将设置后人祭拜场所,以供后人祭拜。

 

9、殡葬文化长廊

  项目将规划33条殡葬文化长廊,长廊两面墙体设置骨灰盒,以方便供养先人骨灰之用,长廊周围,以园林式修建绿化带相围绕。

10、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殡葬风景园林

根据民政部下属一零一研究所相关研究:

在中国原始社会时期,逐渐产生了宗教迷信——灵魂不死的观念,自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以后,就有了埋葬亲人的习俗,这一传承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丧葬风俗成为殡葬改革的最大困难。受传统殡葬文化思想影响极深的中国民众,强调老有所养,死有所安,对死者的缅怀纪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的殡葬改革政策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特别是死人与活人争地以及殡葬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十分突出。如何节约土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提倡文明、从简办丧,塑造良好殡葬社会环境成为国家和政府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葬离不开环境,环境是殡葬依托的基础。无论任何一种殡葬形式,都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近些年来,我国荒漠化和沙漠化越来越严重,土地荒漠化及沙漠化面积从五六十年代的1560多平方公里,七八十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发展到90年代中期的2460平方公里,目前已发展到3436平方公里。每年荒漠化及沙漠化吞噬的土地相当于一个中等面积的县。

这一切不能不唤醒我们的环境意识,去努力寻求更科学、更健康的殡葬方式,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早在1993年,英国开辟了全球第一个自然丧葬陵园。1998年,美国第一个绿色天然墓地“拉姆西克里克墓园”在南卡罗来纳州落成。现在,英国已有200多家自然陵园,美国的绿色墓地也已扩展到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德克萨斯、纽约以及华盛顿等地区。

所谓“绿色葬礼”,就是不使用防腐剂、昂贵的棺材以及水泥墓室,不进行高温焚烧,让逝者用最自然的方式完成他们最后的“演出”。绿色葬礼使用普通的布质寿衣布匹、甚至是再生纸包裹遗体,棺木也由产于本地的木片简单组合而成,或选用竹子、柳条、菠萝叶等。寿衣和木头入土后很快就能分解。而作为美国第一个绿色墓地,拉姆西克里克墓园对绿色丧葬和绿色墓地都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对绿色墓地的最高要求不仅包括不破坏当地的原有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还包括与当地教育、环保机构建立长效联系,提高墓地的环保教育价值。

在环保主义者看来,绿色丧葬是最彻底的回归。随着绿色环保理念风潮的到来,尽量不用棺椁、不建墓室和不用化学品进行防腐处理的天然殡葬方法正在世界各国流行。

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万龙君呼吁推广树葬。万龙君认为,应将丧葬占地列入节约、控制范围,提倡能够节约用地的树葬形式。一些专家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推广树葬有其突出的现实意义。所谓树葬,就是将骨灰撒在土坑里,上面植一棵树木表示纪念,不留坟头、不立碑,占地一般仅为传统墓葬的三分之一。吉林大学社会学系的博士包立峰认为,目前,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殡葬方式,将会使我们周围的青山绿水越来越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广树葬等生态葬方式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

除此之外,为促进骨灰处理的多样化,一些地方还推出了花葬和草坪葬。

我国城市周围存在部分既不宜耕作、又不宜建筑开发的荒山陡坡瘠地,如由政府与民间相结合,将这些难以利用、生态条件恶劣的区域建成殡葬设施,在保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境域、自然风景的前提下,按照自然特点和经济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殡葬设施建设成为景色优美、建筑协调、设施齐全的生态园区,既缓解了城市用地紧张,又有效地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综合情况,制定相关标准如墓地标准及入葬标准等,如把墓地分成不同等级,实行市场价出售、有的政府免费提供等,同时坚决杜绝高档棺木、大兴土木等,并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把殡葬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等资源立体、系统进行整合,便于人们在清明及节假日进行祭奠、缅怀先辈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五、总结

  中华姓氏始祖文化园采用原生态模式建设,投资者以环保、传承的理念来设计的建设,整个项目尽量做到不污染环境,环保评价好,并给项目区民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可安排数百名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作出了表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以预言,该景区建成后,将全方位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充分传达中国殡葬文化改革的领导思想,积极推动中华姓氏始祖文化和殡葬文化相结合的新型混合型文化公园,给中国旅游业带来的影响力、冲击力和震撼力都是前所未有的,其标新立异的景区创意,将引导着中国旅游业和殡葬业的新潮流。其巨大的精神凝聚力和永恒的民族向心力,将吸引着海内外炎黄子孙顶礼膜拜,本项目景区也将成为南宁、广西乃至中国一个标志性的景区,成为南宁市旅游经济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华民族姓氏龙源文化城”是世界华人的景区。

综合上述,项目可行。

附:

1、 项目筹备组织结构图

2、 项目建议运作时间表

3、 项目运作流程图

1、项目筹备组织结构图

2、项目建议运作时间表

   时间

项目     

前期调研     

项目立项     

工商注册     

项目合作     

投资合作     

项目设计     

项目开工     

3、项目运作流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71996.html

更多阅读

秀山岛滑泥主题公园 秀山滑泥主题公园评价

秀山滑泥主题公园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秀山岛西北部海涂,区域内拥有万亩滩涂资源。经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检测,秀山岛海泥天然无污染,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矿物质等,有美容功效。对于生活在海岛的人来说,海涂是孩子

韩国首尔游记三 :代表韩国的主题公园——乐天世界

要说东京的迪士尼,那也是美国的品牌,而韩国的乐天世界,被选为大韩民国最好的民族品牌主题公园。虽然太多地方效仿迪士尼,不过也有自己的本土特色,在韩国人心中就是自己的东西。乐天世界的吉祥物是一对可爱的松鼠,男的叫罗蒂,女的叫罗

华为企业文化所带来的启示 华为企业文化的启示

华为企业文化所带来的启示:一、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组织内外为多数成员所共同认知、拥有的、影响组织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组织信念、价值观、行为特征、规范等。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传承性和不可模仿性,能够为企业

海南航天城,文昌航天主题公园即将展示 文昌航天城门票

海南航天城,文昌航天主题公园这些都成了文昌新的代名词,文昌作为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将于2014年实现首发。为确保航天发射场建设和首发目标的实现,文昌正举全市之力,加大航天城配套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全力备战2014海南航天发射场2

声明:《主题公园策划案 华姓氏始祖文化公园策划案》为网友献世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