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被包裹温柔的陷阱10 文化——白酒发展的温柔陷阱
什么是白酒文化,行业里逐渐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白酒的文化就是历史,谁的历史更长,谁的历史故事更多,谁的文化就更厉害。持这种观点的占大多数,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名优白酒,均乐此不疲。我称之为“历史派”。 另一种观点认为白酒的文化就是消费习惯,以及地方性饮酒习俗。我称之为“习惯派”。“习惯派”认为只有与消费者的具体消费行为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酒文化,那些指仗着历史活着的白酒都是文化空谈主义者,不具备实际意义。其代表为大部分地方小品牌。 第三种观点是近几年兴起的,其主张是:那些向西方看齐的,走时尚化、国际化路线的品牌才具有真正的白酒文化,今天的白酒文化应该迎合当下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其实主要指的是都市较年轻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我称之为“时尚派”。洋河蓝色经典和红花郎是其中的代表。 这三种观点都是对的,但都不完全对。就像盲人摸象,大家都看到了白酒文化的一个侧面,由于仅仅是一个侧面,因此,他们都没能看到白酒文化的真正面貌,也就不能触摸白酒文化的核心。 要想彻底弄清楚白酒文化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必须解答两个问题——“企业”天天谈的白酒文化到底是什么东西?“白酒文化”与企业发展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这两个问题弄不清楚,谈白酒文化就没有意义,至少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的层面谈白酒文化是没意义的。 从白酒整体的角度看,历史也好,习惯也好,时尚也好,都可算作白酒文化的特征,甚至还可以包含更多。但从企业角度讲,我认为白酒文化应该这样理解: 具体到一个品牌的白酒文化其实质就是品牌文化,是品牌独具的微观的酒文化,而不是传统上理解的宏观酒文化。 宏观的酒文化是行业性的,是中国白酒的共性特征,是在长期的文化活动、商业活动、政治活动及人民生活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这些共性特征会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和演绎,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区域性白酒文化。区域性白酒文化是一个容易与品牌文化想混淆的概念。比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可以看做白酒的文化元素之一,但其本质是中国的诗歌文化与白酒相作用的产物,是无数白酒故事中的一个。一般认为这个典故理所应当成为杏花村酒文化的标志性元素之一,自然也是杏花村酒的标杆——汾酒的酒文化元素了。但我们想想,汾酒以这样的文化与茅台的“国酒文化”能抗衡吗?“牧童遥指杏花村”是也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类似的历史典故几乎所有白酒都有,而“国酒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独属于茅台的。谁的酒文化之竞争力更强大?结果不言自明。 我并不是否定将“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典故注入汾酒的品牌文化,相反,我积极支持。因为这一典故能增强汾酒的历史感,能使其品牌更加丰满,对品牌有着积极意义。但如果把这些典故堆砌起来的东西等同于汾酒的白酒文化,我就反对了。 我之所以认为酒企应该从品牌的角度理解白酒文化,是因为白酒文化对于酒企的实际意义恰恰在于“竞争”,而不是公益性文化研究。就一个具体的白酒品牌而言,品牌文化和酒文化是合二为一的。 大家都知道:竞争的最终形态是品牌的竞争,其本质是品牌文化的竞争。既然是竞争,就必须是差异化的,而不能同质化,同质化是没有出路的。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都是源于美国的可乐品牌,但他们的品牌文化截然不同。芝华士和马爹利都是洋酒,但他们的品牌文化具有明显差异性。再看看我们的白酒企业,除了茅台的国酒文化、金六福的福文化、孔府家的家文化等少数品牌文化可以清晰的与aihuau.com其它品牌区别开来,大多数白酒品牌的所谓酒文化有何不同呢?我想唯一不同的就是广告投入的多少,促销力度的大小了吧。这就是竞争同质化的根源。 金六福的“福文化”是品牌文化还是酒文化?我说它首先是品牌文化:因为福文化是金六福的品牌基因,离开了“福”,金六福这个品牌就不是金六福了。由于金六福对其品牌文化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与构建,因此,品牌文化就成为其与对手相区分的核心差异点,全国任何其它白酒打出福文化的概念,都不能动摇金六福福文化在大众认知中的正宗地位。其次,福文化是金六福的酒文化:金六福非常成功的将“福”与其“酒”嫁接在一起,福是核心,酒是载体,福是精神,酒是物质,福是灵魂,酒是血液,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无法分开,最终形成了金六福独特的酒文化。当消费者的认知中形成了金六福就是福文化,福文化就是金六福的概念时,金六福的品牌文化(酒文化)就与对手形成了明显差异。 国酒与茅台也是一样的道理。 白酒是典型的精神消费品。在精神方面,消费者既有共性需求,又有个性需求。白酒的总体特性满足消费者的共性需求,而不同白酒品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酒企们必须明白这个逻辑关系,把这个关系搞混了,你的酒文化就没法构建。 其次,我们必须弄清楚中国白酒文化的本质是什么?白酒文化与今天的消费者有什么关系? 中国白酒文化经由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积淀,从最初的祭祀活动到后来的政治活动、商业活动、家庭活动等延伸演化,才形成其庞杂的体系,这一阶段是农业占绝对主导的阶段,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酒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孕育而成的, “农耕”才是白酒文化的本质,我们经常谈起的白酒文化现象都是这一本质的表现形式。这一点必须得弄清楚,弄不清楚,白酒文化就无从谈起。 今天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变化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一般酒企看到的是大众消费能力的提升,高端群体的扩大,于是就有了全行业轰轰烈烈的高端延伸。“奢侈品”、“高端”、“次高端”是近几年行业里的绝对流行词。结果怎样呢? 酒企们炮制出一大批毫无竞争力的所谓高端产品。本指望通过几年豪气十足的大规模市场投入后将对手远远甩开,从而跻身一线,但后来大家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对手依然紧贴在身边,广告力度一减销量马上大幅度下跌,真正支撑销量的还是中低端产品,销量增加了,利润却减少了,同质化竞争依然是行业性的无解难题。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是我们的酒企只看到了表面的好事,却没看到更深层次的文化变革。今天中国的变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进步,而是大规模的革命,是质变。我们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蜕变,必然触动社会的各个神经。更为复杂的是,我们同时面临着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即互联网革命。两种革命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今天格外复杂的国内局面。这一大革命的灵魂是文化的大变革。国家在谈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那是因为我们国家地位提升了,文化的繁荣是根本支撑,必然要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但,同时互联网时代也带来了另一种文化变革,那就是全球性的文化革新,一种新型的时代文化正逐渐形成。 酒企们不能洞察到这种文化变革带给白酒的重大影响,依然试图用传统农耕文明孕育的酒文化去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求,在文化层面是不对接的。白酒品牌无法在认识论、价值观层面与当代消费者达成共识,就不能形成文化竞争力。就像一个人,穿着打扮很时尚,但思想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状态。当人们认识到你的思想本质后,就会舍你而去。 所以我们的酒企只能通过不断增大广告投入来获取增长,实在别无他法。 我想告诫酒企的是: 不要试图紧抓着时代的裤脚,让时代拖着你走。而要融入时代,成为时代的一部分。要想融入时代,唯文化创新一条路,这个文化,既是酒文化,更是品牌文化。 文化之于白酒极其重要。企业一方面要用自己的酒文化与对手对抗,一方面要与洋酒、葡萄酒、啤酒等替代品对抗,是很艰苦的事。假使我们连白酒的文化本质都不能彻底吃透,不能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之路,这种竞争就会艰苦百倍。
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不容易厘清的概念,更需要酒企们沉下心来,去探究一些竞争本源的东西,解决一些本质性的问题,让白酒文化归位,让白酒归位。只有这样,酒企们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现代化竞争之路。
更多阅读
鄂政发2012 56号-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十二五”规划 鄂政发2014 24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鄂政发〔2012〕5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湖北省人民政府20
比亚迪的企业文化,发展历程,未来构想_Signor 未来交通工具的构想
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周刊 2010年第7期封面报道 比亚迪无疑是现在最受关注的中国公司。 自从2008年9月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以2.3亿美元( 约合18亿港元)入股以来,市场掀起了持续的“比亚迪热”。短短一年间,比亚迪的股价从
白酒的发展趋势 2015中国白酒发展“新四化”趋势!
回顾2014年各大酒企前三季度的业绩报告,白酒企业整体严重下滑,国内白酒量价双双不保。行业扩产扩能投产高峰期,导致供给严重失衡,导致酒企库存压力加大,渠道体系库存斗增。结合国内宏观政策环境,以及白酒行业围观环境。白酒行业呈现与时
苏州相城区 推进苏州相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一极,我们应透彻理解文化产业的独特功能性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就如何推动相城区的文化产业获得持续性发展和竞争优势的问题,真正促进相城经济的顺利转型和文化的不断创新,将传承历史文脉和相
酒文化 白酒市场细分 “尊重文化”将成白酒主旋律
【2013中国蜕变年8226;重提白酒新文化战略】系列评论④“白酒品牌法则”认为:品牌的拥有者至少有一半在消费者手里,而不在企业手里。白酒一不能解渴,二不能去火,三不能充饥,四不能保暖……衣食住行全不靠,不是生活必须品,似乎对人没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