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电影 双城记



双城记

文/姜朝霞

案例:

“逃离北上广”的话题在去年着实火了一阵子,讨论的是一线城市的白领们在物价、房价压迫下逃离大都市,回到二三线城市休养生息。如今,曾经逃离的人们,有的找到了别处的安乐窝,有的如候鸟一般,再次返回一线城市。这让人不禁要问,白领的往往返返,是对一线城市的追求,还是二线城市的不挽留?

在一线城市工作,在家乡买房,这是很多大城市白领的选择。除了一线城市的房价让人忘尘莫及,异乡人的思乡情结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大城市,有榜样,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家乡有山,有水,有亲人,有朋友。在这个忙忙碌碌,疲惫不堪的职场,家乡的山山水水、小树林会无数次出现在梦中。“挣够钱就回家”,这已不仅仅是农民工的口号,也是很多白领在委屈、劳累、厌倦时抛给自己的一颗药丸。它或许不会治病疗伤,但会让你麻木疼痛,燃起希望,再次走上战场。

小城市,已经不是穷山恶水的代名词。在一线城市争相与世界接轨的时候,二三线城市也一样在高歌猛进。独具慧眼的商家、企业早以布局落子。回到二三线城市,对一些雄心勃勃的职场人来说,或许不应该用“逃离”二字,而应该是“挺进”。看着留守家乡的同学、亲戚,要么做着悠哉的公务员,占领小小县城的各机要部门,要么风生水起做着不大不小的生意,房子、车子、妻子、孩子一应俱全。拿着所谓“高工资”却一无所有的都市白领们如何能无动于衷呢?在他们眼里,“抢滩”家乡,或许是事业开始的绝佳契机。只是,受过高等教育,习惯做“文明人”的白领们,在家乡那粗犷的丛林法则中,是否真的能够找到自己的一方乐土?那些回到家乡挣扎几番又返回大都市的白领们,心中是否增添了一份更加无所适从的无措?

也有的白领,当上了“钟摆”一族,成为一小时生活圈的一分子。在一线城市工作,在相邻二三线城市置房安家。这是一个看似稳妥,又充满无奈的路。家近在咫尺,却不能想回就回。

观点PK

眼见着逃离北上广的前辈们,或如鱼得水,或空手而返,再次回到曾背叛的城市。还有一些犹疑着,侥幸着,在两座城市间做着游离。曾经高呼口号的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逃离大城市,真的值得我们效仿吗?

正方:只是时间问题

心急派:说走就走

如今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红红火火,有头脑、肯干的人赚的钱并不比在大城市的人少,而生活的实际水平却比大城市高不少。同样的收入,在家乡买大房、买好车,在大城市却可能连一套小房子都买不起。我们已经错过了大城市发展之初的黄金机会,只能怨我们出生晚。如果再错过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机遇,那只能说明我们头脑有问题。如果还是走走看看,等到二三线城市的人们也盆满钵满,那时候我们想回去也挤不进去了。在哪里都一样生活,但机遇,错过就不再回来。所以,还等什么,说走就走,别犹豫!

谋略派:等待时机

现在想回二三线城市发展的,一般都是打着回家创业的主意。创业需要资金和机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们可能积蓄都有一点,这点钱在大城市可能微乎其微,但这些钱在二三线城市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只是创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要先留意哪些项目适合移植到二三线城市,或者常关注家乡动态,有合适机会再回去。否则,毫无准备的回老家,一是工作难找,难免吃老本。另一方面,没有合适机会,贸然出手投资,可能血本无归。

多情派:不忍分离

家乡的山山水水、亲朋好友都是不变的牵挂。对幸福的定义无非是“一家人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在大城市的孤独常常让人感觉日子脱离了最初的梦想。现在的打拼只是为了积蓄能量,为他日回到家乡做准备。生活是现实的,要生存就需要物质基础。赚钱只是过程,不是目的。每当疲累时,会想想与家人一起共享天伦的情景来补充能量。如果没有这样的目标,现在所承受的一切孤独都会失去意义。终究要回去的,等我攒够了钱。

 双城记电影 双城记
反方: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激情派:向上看齐

都说大城市机会饱和、人才饱和,可是还是每一天都有人变成富豪,有人青云直上。可见只要有能力,肯努力,都会有成功的机会。做人要向上看,一切皆有可能。若要向下看,一切都阻力重重,只能步步后退。现在可以退到二三线城市,等二三线城市也饱和的时候又要退到哪里去呢?大城市是竞争激烈,但也可以激发人的无限潜能,有竞争才有动力。身边这些优秀的竞争对手,都是我们成长的动力。俗语说,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有这些高手做竞争对手,也是乐事一件。

悲观派:游戏规则变了

大城市虽然竞争激烈,但环境相对公平。在小城市发展之初,真是资源掠夺式竞争的时候。我们这些被大城市教化得一切按规则办事,奉行非暴力竞争的白领,回到粗放、无序的小城市,未必是草莽英雄们的对手。我们是规则的遵守者,而首先在二三线城市杀出一条血路的佼佼者,他们是规则的创立者,我们的游戏规则不在同一系统。要回去做到出人头地,难。在大城市,我们未必是强者,但对多数规则轻车熟路,倒还惬意。

妥协派:寻找第二故乡

难以舍弃大城市的高收入,又向往小城市的悠然生活,不如在周围小城市安家落户,哪怕是郊区,也可以兼顾工作与生活。一小时生活圈,在白领中已经很盛行。将家安在空气好、房价便宜的周边城市或者郊区,工作、生活两不误。虽然因此增加了不少成本,家也不能天天回,但相比把家人留在家乡,或者背负沉重负担在大城市买房,这种选择已经是相对完满。况且,这种妥协只是暂时的,未来境况改变,在大城市安家也不是不可能。

网友观点:

俗语说,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身在大城市的白领们,看着家乡兄弟姐妹、同学朋友悠然的过着富足、全家团圆的幸福生活,难免心里羡慕嫉妒恨。只是真要付诸行动,到二三线城市生活,心里又会瞻前顾后,满怀犹豫和疑虑,到底该坚守还是撤退?听听网友怎么说。

嘉娜:

之前大家都觉得自己是人才,都离开老家挤进“北上广深”。如今知道家乡好了,想再回来,机会也被瓜分得差不多了。真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Skyer:

逃离一线城市,哪有那么容易!小城市,要靠爹,这话说的很对,小城市机会少,加上体制问题,充斥着各种关系。大城市起码机会多,干好了总有你的位置。

轻扬:

逃到二三线城市还算好的了,真正的精英也许都流失到海外了!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人才却不留守故土,这才是国家的悲哀!

怒海潮:

小城市的成本其实并不低,别看物价低,办个厂天天有人来你这儿整点油水,我们这儿有几家企业本来想转移到内地去,结果被三天两头的索贿,都吓回来了。

尚尚谦:

美好生活都是争取来的,谁的银子也不是白来的。艳羡大都市的生活就要努力工作去争取,大城市好,那是和压力成正比的。

Love:

小城市的体制太落后了。在大城市是很苦,但是回老家更苦。除非你有一个当官的爹,否则还是留在大城市吧!

ERIC:

明智的农民应该寻找一片可开发的耕地去耕种,如果别人已经在这片地上洒下种子,再去抢地盘,无疑会制造矛盾、冲突,还会让自己一无所获,甚至血本无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71863.html

更多阅读

《双城记》读后感 双城记读后感英文

《双城记》是继《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后看过的第三本狄更斯的小说。本书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自愿放弃贵族身份的法国正直青年查尔斯·艾弗勒蒙德(又名达奈)靠自己的双手在英国成家立业,不曾想他的岳父——一名在

《白鹿原》从小说到电影 白鹿原小说完整版下载

《白鹿原》从小说到电影【导语】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这是问世于1993年的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开篇语,这句话包含的雄心类似于《百年孤独》和《双城记》等经典名著的开头,在很长的时间里为人们所津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 狄更斯双城记电影1980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

声明:《双城记电影 双城记》为网友噺酒舊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