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崇洋媚外 从“达芬奇”事件看中国人的崇洋心态



  记得中学时期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拿来主义》,告诫我们中国人不要象清朝末年那样闭关自守,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自以为自己泱泱大国,自以为自己文化灿烂,不接受任何外来思想,不接受任何外来产品,而是要学会善于拿来,在善于拿来的同时还要注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鲁迅先生希望通过自己的思想,实现唤醒盲目的中国人,也敦促国人要善于选择,敢于选择。时至今日,中国人到是非常善于拿来了,但所拿来的内容上却似乎越来越狭窄,更多是关注形式,而非关注实质,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没有学到人家的精髓,而涂于外表,形似而无神。所以在中国已经俨然成了山寨王国、山寨发源地,如今这时代已是山寨之风盛极一时啊。

  试问为何会有如此现象呢?我们来看看国人的心态便知其中奥秘。自清末开始中国的发展步伐已经缓慢了很多,西方欧美国家通过自身的工业革命,无论是经济还是人文都得到了大踏步的发展,已经将封闭自我的清朝政府远远抛于后面,在此情况之下,西方列强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彻底轰开了清政府的大门,很多洋货蜂拥而入来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这些来自西方的先进东西,在国民心中虽有抵制情绪,但却着实感到了产品的品质优良,实用耐用。于是在这种状况之下,国人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洋货就是好”的心态。在那个时代以“洋”字开头的产品都颇有人气,如“洋油、洋枪、洋炮、洋火、洋瓷碗、洋烟”等等,甚至清政府都开始做了以洋字命名的革新“洋务运动”,老百姓在这个思潮的轰动下,对“洋”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几乎到了“洋”的就是好的状态。

  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的这种观念也并没有减退多少,崇洋之心人皆有之,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清醒看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觉得好的东西就是应该发扬光大,放下面子放下曾经的大国历史情结,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实事,才是正道才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但总还是有不这样想的人存在,而且很多都是中国富人,不如去年前,去日本旅游,日方都很不情愿接待,因为给人感觉中国人穷,所以没有消费能力,故而不予接待。但是90年代以后我们看到了日方的改变,因为中国有钱人太能消费了,这时才开始了好好对待这群上帝。

  我今天要说的就是这群有钱的中国人,在他们看来什么东西都是外国的好,崇洋之心人皆有之,而且相互之间喜欢攀比,而且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对“崇洋之心”的推波助澜,让很多曾经对国货忠实的粉丝,也开始了对洋货的追逐,甚至是对洋货的钦慕。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了“达芬奇”家具国内一日游就成了洋货的事件发生,我们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正因为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让不少中国人富起来了,让不少中国人有钱了,而且相当有钱了,达芬奇家具正好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学习和研究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于是先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只要能够忽悠住那部分盲目崇洋的中国富人,也就大功告成,毕竟在这样的一群“崇洋粉丝”中,具备了良好的销售基础和后续保障。抓住了这个特点以后,“达芬奇”注册了一个比较洋气的名字,与一家意大利公司合资就开始了生产洋货的过程,先说是绝对意大利生产,并通过进口到了中国,后经查证其实也就是中国一日游也就成了洋货,欺骗了众多中国富人(有人一家买达芬奇家具达2000多万元),也利用很多中国富人的崇洋心态。

  时至今日“达芬奇”的粉丝们都并未得到良好的解释和处理,“达芬奇”让这群盲目崇洋的粉丝们,着实伤心透顶,也再一次证明了崇洋需谨慎。

 中国人崇洋媚外 从“达芬奇”事件看中国人的崇洋心态

  试想要是“达芬奇”能够真正贯彻鲁迅先生所谓的“拿来主义”,产品质量过硬产品品质一流,也许就没有这件事情的发生了,不过那倒是很好的利用了一把中国人的崇洋情结,如此看来在中国只要好好利用国人的崇洋心态,销售还真有挺好的保证。

  我只能呜呼,“达芬奇”们歪曲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告诫,也警惕了其他效仿“达芬奇”的中国企业,一定做好防范工作,好好利用中国人的崇洋情结,大赚人民币。长此以往国货的粉丝会越来越少,国货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本已举步维艰的状况会更加艰难,洋货与山寨洋货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淹没了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国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71360.html

更多阅读

转帖 达·芬奇睡眠法 达.芬奇睡眠法

http://baike.baidu.com/view/3323038.htm本片又名《我,达芬奇》,影片的主演菲利普·勒鲁瓦在接演本片前,曾在很多部家喻户晓的影片中塑造多个经典喜剧角色。《达芬奇的一生》http://baike.so.com/doc/2668934.htmlhttp://zhidao.bai

《达芬奇密码》简要看读指南 git 简要指南

5月18日,电影《达芬奇密码》在全球同步上映,中国也第一次加入了这个行列。从电影发行商的角度,此举属于紧随潮流,希望借这部电影和原著小说的热潮,在中国也能掘到一桶金。想赚钱者能否如愿,不去管它。书我看过了,电影还没看。但这不影响我

达芬奇的密码 达芬奇的密码真实性

打开新华网,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泪奔的女人的脸,以为又有什么冤屈呢,一看标题,原来是达芬奇的老总“以泪博同情”。原来这个达芬奇的太祖是新加坡人,一直以来,对新加坡的印象都停留在美丽、富裕上,对新加坡人更是非常欣赏,勤劳、廉洁简直成了他

冬宫里的达芬奇画 冬宫有名的油画

说起达芬奇,我知道他的《蒙娜丽莎》却真心不知道冬宫还珍藏着他的另两幅作品——《哺乳圣母》和《柏诺瓦的圣母》。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次看到的画。冬宫里面看的东西很多,摘这两张出来先睹为快吧《哺乳圣母》——圣母很温柔地

声明:《中国人崇洋媚外 从“达芬奇”事件看中国人的崇洋心态》为网友恬淡成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