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前瞻性思考



    高校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者为使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其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修养、自我控制,有目的地对其施加影响,以转变大学生的思想和指导其行动的社会行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校德育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来自国内外多方面的挑战,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实效性不高。如何在新的背景下做出创新性、前瞻性的思考,找到一条高校德育工作新道路是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高校德育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前瞻性思考
  一、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首位”落实不到位,德育目标不够明确

  “德育首位”的教育是指在教育整体中,德、智、体、美等教育缺一不可,德育居于主导和统帅的地位。长期以来,高校的德育目标一直存在着理想化和片面政治化的倾向。当前,我国的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智育处于评估首要地位,德育在大学的全盘工作中严重失位。在确立德育目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突出共性,淡化个性,忽视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和现实性。

  2.德育工作主渠道不畅,运行机制存在缺陷

  高校德育工作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完成,但二者缺乏交流、协调,导致德育工作失效。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课后却缺乏与学生的深入交流而未能对学生更进一步的教育指导,难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与思想困惑。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又由于理论知识不足,自身素养的缺乏,加之工作琐碎、繁杂,也只能顾及学生的日常管理。

  3.德育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性

  高校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的变化研究不透,脱离大学生的实际,忽视德育的个性价值,片面强调社会价值,使德育内容变成了没有道德情感和意志的抽象的东西。德育方法缺乏创新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及其接受态度和程度,把教育者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并通过考试要求其无条件服从。这种单一流向的德育方式,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道德理论与行为知行不一。

  4.德育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高校德育工作队伍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支重要队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专职德育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德育队伍结构及学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且队伍不稳定,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新形势下,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部分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育人观念淡漠、奉献精神淡化、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缺乏,无心教改,且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问题的讲授自己也不能完全说服自己,因而更难解学生之惑。

  二、导致高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1.德育地位认识模糊

  (1)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片面强调学校在知识传承中的作用,认为德育是“副业”,“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往往将德育看作是消防手段和应急措施,德育经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个别领导干部缺乏党性原则,政治思想观念淡漠,组织纪律性差,作风不正,精神状态不佳,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德育工作的各项任务很难落实。

  (2)“重智轻德”思潮的冲击。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不断彰显,“读书无用论”思潮不攻自灭。但是,取代“读书无用论”思潮的是更为强劲的“知识工具主义”思潮,它实质上是“知识实用论”的沉渣泛起。学生更加片面地重视应用性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和提高,忽视了自身德性的培养和完善。新时期,高校为最大限度地取悦学生,显得急功近利和缺乏远见,对“知识工具主义思潮”未给予有效的反击和引导,在更多地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的同时,对人文精神类的课程淡漠。

  2.德育目标定位不清

  (1)德育目标世俗化。当前,很大一批人热衷于德育目标世俗化的研究,将“公约”、“手册”、“守则”、“规范”、“忌语”等异化为德育的目标。实际上,“规范”式的教育不能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引发道德完善的激动和冲动,德育目标应当超越实用,超越对物质利益的盲从,超越利害关系上的简单对比及对道德行为规范的尊崇,超越人们现有的德性水平。否则,“现存即是追求”,“德育目标即是德育现存”,德育目标的导向功能将不复存在。

  (2)德育目标功利化。当前,各校普遍制定和施行学生综合考评机制,德育部分也是通过一些具体标准予以量化考核。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为了考核加分而学习、工作和做好事。虽然功利,如果能得到有效引导和良性转化,也能成为追求进步的动力。但是,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良性转化,则量化考核的德育除了培养斤斤计较、惟利是图、善于钻营的小人,不可能有任何正面的育人效应。

  (3)德育目标同一化。长期以来,我们在德育目标设定上搞“齐步走”、“一刀切”,德育目标设定缺乏层次性、渐进性和个体差异性。高校德育的最高目标,应当服务于培养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同时高校德育也应当有一个浅近目标,尤其是对那些尚不够先进的学生,更应当定一个浅近目标:培养他们具有作为良好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然后,再致力于德育目标的不断提升。

  3、德育内容体系混乱

  (1)从时间维度看,德育内容简单重复、陈旧单一、几十年不变,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和时代性,严重滞后于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经济文化、学生思想观念等的发展变化进程。

  (2)从纵向衔接看,德育内容从小学到大学一成不变,重复较多,不同受教育主体间的德育内容缺乏应有的层次性和渐进性,不能很好地做到整体衔接和层次渐进。

  (3)从横向建构看,德育内容体系一直未能予以科学建构。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即我们所指的“德育”,这对于新时期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德育工作队伍素质偏低

  (1)德育队伍政治素质不高。近年来,在德育队伍和德育思想理论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发生了一些德育工作者宣扬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的现象。来自于德育工作队伍自身的问题,有时更具有破坏力,更容易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产生冲击和破坏,更容易对人们产生误导。

  (2)德育队伍的学历水平偏低。一些学校将德育工作者与专业教师严格区分,在深造学习的机会上不同等对待;一些从事德育工作的同志自己也缺乏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愿望,不主动争取和把握机会。而且如果德育工作者将德育工作看作是事务性的工作,在工作时间之外怠于学习提高,即使解决了学历问题,也解决不了水平问题。

  (3)德育学科观念和研究创新观念较为淡漠。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德育不是严谨的一门学科,德育工作不能作为专业,德育仅仅是一项实践性工作,不需要搞科研。然而德育科研不仅仅是德育经验教训的总结,而且是促进德育工作改革创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端正德育科研观念,培养研究型的德育干部,以科研促创新,既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三、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前瞻性思考

  1.端正认识,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1)必须充分认识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塑造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必须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崇高目的。教育如果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将可能有智商无智慧,有知识无文化,有文化无修养,有欲望无理想,有青春无热血,这不仅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更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2)要把德育教育工作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认识。高校培养的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文明程度,社会风气的好坏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纠正和防止把德育变成“软”任务,片面强调文化知识传授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状况。

  (3)在加强党委领导的前提下,强化党政共管体制,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教育管理模式。设立由主管领导负责、各德育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构成的德育工作委员会,从整体上规划德育工作,强调管理、教学、服务等工作的有机结合,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为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创造物质条件。

  2.构建“一体化”的育人机制

  (1)要优化德育过程,提高德育实效,必须努力建立德育一体化运行机制。“一体化”育人机制是指德育工作的整体化机制,构建高校“一体化”的育人机制就是把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日常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种运行机制,就是“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要加强德育核心工作系统。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关键是要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责任,理顺工作关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力军作用、学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保障作用和共青团组织的辅助作用,打造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有序衔接的德育核心工作系统。

  3.创新德育方式,更新德育内容

  (1)完善德育内容。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传统教育的同时,不断增添一些市场经济、国际时事以及人文科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热点”,解决“难点”和“疑点”,并在学理论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改封闭式、单一式教育为开放式、多样式教育。

  (2)创新教育方式。强化实践教育。在德育教学计划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社会实践课时,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实践,使学生能在实践中真正了解国情,贴近工农,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加大德育舆论宣传,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针对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寓德于乐,寓德于学,使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完善人格,实现自我教育。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水平

  (1)要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较深理论功底、热爱德育工作的专兼结合的高校德育队伍。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水平,要随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按照知识型、学者型的模式去塑造自己。面对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高校德育队伍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建设,增强队伍的整体素质。实施德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德育人才培养基地,使德育工作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梯队。

  (2)要增强专职政工干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学科建设、理论教育与日常教育资源,形成合力。高校要开展多层次的辅导员培养,积极搭建辅导员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广大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要发掘、培育辅导员中的先进典型,强化工作导向,营造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3)高校应尽快探索建立起德育工作队伍和就业指导队伍、心理咨询队伍的交叉工作网络,将德育与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工作密切结合,统筹教育行为,整合教育力量,促进德育和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工作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推进、协同发展,有效推动高校德育工作更加充满活力、切合实际、深入人心,更具实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政治过硬、专业突出、品行端正、人格健康的优秀人才。

  21世纪是一个特殊的世纪,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是促进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明智之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71202.html

更多阅读

一年级数学德育工作计划 一年级德育计划

一年级数学德育工作计划-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知春里中学德育工作特色 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德育校长 朴立英我校德育工作与重点学校相比确实有差距,但就自己而言也有自己值得骄傲的、欣慰的特色,在我们的努力下,我校近几年来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德育校本课程,就这样,我们不断实施、不断改进、不断探索、

浅谈德育工作不流于形式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浅谈德育工作不流于形式(自修考试论文答辩初稿)【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普遍流于

声明:《高校德育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前瞻性思考》为网友人情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