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浏览白酒品牌A的网站,发现A联合教育局和基金会搞捐款仪式,资助了十余名贫困学子,助其圆梦的新闻。我心里纳闷:为什么,不好好宣传下呢?“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营销观念早已向“酒香也怕巷子深”转变。结合A根据地市场主竞品白酒品牌B的“助学义卖活动”,与广大营销同仁一道,探讨“营销活动,到底做给谁看?”
在白酒行业内有一个精辟的观点“中国传统文化走多远,中国白酒就走多远”。虽然暴热的夏天是白酒淡季,但是对中高端白酒来讲,仍然有商务活动和政务活动的刚性需求。诸如升学、谢师、生日、婚嫁、开业、搬家等宴席活动仍然离不开白酒的参与。有句老话说得好,旺季做销量,淡季做市场。在激烈的白酒市场竞争环境下,大多企业借助公益活动,通过事件活动营销,强化品牌推广,提升品牌形象,拉动产品销量。然而,大家都在做几乎相同主题的事件营销活动,但活动的效果却是千差万别的。
温习下什么是事件营销?事件营销的是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引起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简单地说,事件营销就是通过把握新闻的规律,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通过具体的操作,让这一新闻事件得以传播,从而达到广告的效果。 最终形成一种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营销手段。
在A根据地市场,B义卖助学活动掠影:
立体传播,广告轰炸。地面推进,红色横幅悬挂在售点门口(名烟名酒店、卖场、专卖店、),在能够张贴POP的售点尽量匹配广宣,城市中心路段的路牌广告和跨街悬空广告,原广告画面更换成助学主题活动画面;抢占高空传播制高点,CCTV权威媒体继续B品牌诉求和传播,地方电视公益广告配合呼应,电视台对助学主题活动新闻形式的跟踪报道;多媒体形式全面覆盖:-爱华网-主流报纸发布信息,在公司的网站和相关的网站上有助学活动主题新闻,借助强大的手机短息,有针对性的邀请参加义卖助学活动。“海陆空”的交叉进攻,打造“B主题鲜明”的活动广告强势氛围。
把公益慈善活动与公关和客情维护巧妙结合。B义卖活动涉及相关的合作单位(城管、公安、宣传部门、民政、教育、电视广播、工商联、政府、餐饮等),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增加B与各部门感情,而且实际上又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品牌体验之旅。即使从费用投入上评估,B的活动是“名利双收”。
活动传播受众人群之广泛,渠道经分销商、终端售点老板、消费者、受益群体(被资助学生、学生家长等),而延伸相关群体,几乎涵盖整个社会群体。
这场爱心助学义卖活动,让B在出风头的场合露够了脸,让消费者不由自主的把目光注意到它。同时借助广告的力量,扩大B的品牌影响力。特别是加强参与者之间的沟通互动,全面满足消费需求,从而提高B美誉度,于无形中夺得消费者的芳心。注意一点,活动营销注重时效性、行业性和娱乐化。在露脸的时候到,千万别把屁股露出来,搞成“屁股门”,就弄巧成拙了。
让一场公益助学的慈善活动,树立B企业的爱心形象和公益形象,品牌形象得到充分的传播,增强了品牌美誉度。强化原有的消费群体,吸引新的消费群体,以求最大限度的提高所占有的市场。吸引新闻媒体关注、报道,扩大义卖活动的影响力。增强员工的奉献爱心的意识和企业荣誉感。最关键的是影响消费人群的人格化消费心理,扩大B的消费群体。
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B不在是某种冰冷的产品,不单纯是一瓶酒,而是被赋予某种情感的偏好,长期的重复饮用,消费者会在个人口感上产生依赖性,当消费者在心里上和生理上对其依赖,最后就获得品牌最为稳定忠诚度。具有高度品牌忠诚度的消费者,不但自己以身作则的喜好该品牌,也会义务的充当该品牌的传播者。口碑传播的力量有多大?还记得三月份的“抢盐潮”吧,日本核电站泄漏后,几天时间不到,有的人担心核辐射对人体有影响,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市民的哄抢直接导致食盐脱销。“抢盐潮”依靠手机、网络等媒介迅速传播,内在的核心就是口碑传播的力量,驱使抢盐的风潮席卷全国。
有很多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记忆深刻莫过于加多宝红色罐装王老吉,在5•12地震发生后,亿元捐款的善举,依靠口碑的力量,让其红透大江南北。而反观A的助学捐款活动,让品牌推广成为空中楼阁,没有落地的措施予以支撑,也没有实现“事件营销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的目标。也许,A没有重视这场活动吧。也许,A正为自身的价格治理运动搞的焦头烂额,的确,在炎热的天气中,A忙于价格提升和市场规范无暇顾及对手B的全国性的助学义卖活动。相信,A将会在下一场活动中取得胜利。
原来,活动是做给大家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