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菲亚特CEO马尔乔内在一次论坛上表示了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担忧。他表示假如10%的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被出口的话,那就世界汽车市场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威胁。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大概在1800多万辆,10%的比例就是200万辆左右。而如果未来四五年之内,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增长到3000万辆,那么就是300万辆的汽车要出口。
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份额被合资汽车把持,而且这些产品的质量与品牌更容易为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所接受,因此,未来合资企业的产品则更容易出口。
但是,合资企业能否真正成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力军吗?
从产品方面似乎没有太多的障碍,因为,从技术与平台的先进性,以及质量管控体系的保障,相较目前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品牌则更有吸引力。
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合资汽车的外方合作方是否同意将从中国出口到国际市场作为其未来的主要战略发展模式之一。
中国汽车市场虽然已经达到了2000万辆左右的产销规模,而且其增长空间仍然还有很大的潜力,但是,增长速度大幅减缓几乎已经成为必然。过去百分之二三十的市场增幅将成为过去时。
面对中国市场的逐渐饱和,不断扩大的合资汽车的生产产能如何释放?出口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据企业透露出来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将超越3000万辆,同时,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合资汽车企业将受到更多的来自中国自主品牌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合资汽车企业选择避开逐渐成为红海的中国市场,是一种较佳的市场策略。
但是,合资企业出口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人民币逐渐升值,造成出口产品的市场价格升高,会减弱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这将成为合资企业产品出口的一个长期障碍。
不过,这并不是最大的问题。
合资企业出口最大的问题在于,合资企业出口的外资品牌的产品会和外方在其他市场的产品产生竞争。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一般都有外资企业的独立的生产工厂与销售渠道,如果来自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的产品进入,就等于是自己的左右手互斗。而外资独立的工厂生产销售的产品获得的收入与利润是完全归属于外方自己,但是中国合资企业的产品出售的收入与利润却要分一半给中方。
如果合资汽车企业与外方独资企业的市场机会均等的话,合资产品出口必然损害到外方企业的总体利益。
比如,上海通用的产品如果通过出口到美国市场销售的话,必然与美国通用在美国的产品发生竞争,这种竞争的状况,会是通用汽车愿意看到的吗?
但是,随着非欧美市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些国家对于汽车产品的需求日渐提高,合资汽车将来向这些市场出口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即使这样,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逐渐丧失,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成本越来越高,合资汽车企业以中国为生产出口基地的可能性就越来越低。
还有一个原因是,合资企业的中外合资双方是在特定形势下产生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如果特定的政策环境发生变化,合资企业的现状必然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合资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会让外资在未来的国际市场战略中,对于出口游移不定。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合资汽车企业一定会继续将中国市场作为最主要的市场,同时,在合资企业存续期间,未来会依托中国生产基地,向一些外资企业建立工厂比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实施出口计划。
但是不管如何,合资企业的出口在任何时期都不会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