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荒漠时代
文/姜朝霞这个时代,说“榜样”似乎已经显得有些老土。除了部分主流媒体偶尔会在应景的时节动用这个词之外,在人们视觉、听觉中,这个曾经风靡几个时代的词语已然面临绝迹。不谈榜样,并不代表不需要榜样。在这样一个价值迷失的年代,对榜样人物的需求更加迫切。只是,自改革开放之后,榜样群体,只见旧人倒,不见新人立,陷入“榜样荒”。
多元价值观导致榜样难立
榜样的青黄不接与现今文化多元、价值多元有莫大的关系。在“榜样”力量最爆棚的“雷锋时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集中而单一:舍己为公、服务人民,所以当雷锋的出现和宣传与这种价值观深深贴合的时候,他成为榜样。也就是说,先有主流价值观,而后才有榜样。而如今,主流的价值观是什么?若说是服务人民,已经不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
价值的多元化,导致“全民榜样”已经难以产生。人们选择“榜样”的标准多样而有个性。在这个不乏名人、牛人的年代,人们可以自己选择榜样,哪怕这个榜样在其他人看来乏善可陈。因此,如今的榜样有着明显的小群体性,一个榜样就代表着一个“圈子”。如明星有各种“粉丝”,他们以偶像为榜样,会学习他们热心公益,也会学习他们“不老”的秘密。饱受争议如“芙蓉姐姐”,依然有崇拜者因其草根出身、自立自强而奉其为榜样。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栏目以宣扬中华传统道德精髓,倡导中华核心文化为目的,每年所选的“感动中国人物”都可以说感天动地。即便如此,仍然会有质疑的声音。如2009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为子割肝的暴走妈妈陈玉蓉曾感动无数国人,但后因爱美去医院整容而受到人们质疑。价值观的不同,导致榜样人物难以时时、事事得到人们认可。因为价值的多元化,建国初期曾经激励几代人的榜样人物也开始褪色,原本榜样所代表的价值观因与现代人价值观的不符而逐渐不再被提及。如铁人王进喜,不分昼夜、不顾自己安全,为企业奉献终生的职业精神,在如今却会被质疑企业缺乏人道关怀、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为未给予合理报酬。信息渠道多元化让榜样成透明人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几位榜样到今天几乎已经覆灭殆尽。有的因为自身曝出负面新闻,让大众窥见其不为人所知的缺点或过错而从榜样神坛倒下。也有的是因为自然的遗忘,榜样也需要宣传,露面机会少了,或者该榜样代表的价值观如今已不“流行”,在这个盛行快餐的年代,被民众遗忘也再正常不过了。
不知现在的年轻一代是否知道张海迪。如今的报纸、媒体已经鲜有提起她。在铺天盖地宣传张海迪的时候,学生们写作文要表达坚强、拼搏、毅力时,都会用她的事迹来做“例证”。那个时候,家长教育孩子,批评孩子学习不够勤奋时,通常都会讲的一句话就是:“你有手有脚,成绩还这样差。看张海迪姐姐……”孩子们通常哑口无言,因为这个榜样,无可挑剔。但是如今,几乎再也找不出一位“无可挑剔”的榜样了。信息透明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信息推波助澜,谁想“高、大、全”,必倒无疑。网络闲人们,就是看不惯谁独占春光。就连汶川地震塑造的英雄人民教师,也被吐槽张开的双臂并非为保护学生。媒体在塑造榜样方面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被网友挖墙脚轰然倒塌,就是“榜样”自己不争气,自毁神坛。蒙牛创始人牛根生曾经是商界明星,也是无数白手起家者的偶像和榜样。可惜的是,一场三聚氰胺事件,让牛根生晚节不保,黯然退出公众视野。虽然牛根生对事件的责任存在争议,但因在神坛太久,人们终究容不下一点瑕疵,榜样的覆灭不过一夜之间。惯性质疑打倒榜样
我们曾经引进外国“榜样”比尔盖茨、巴菲特。前者是一位IT天才,大学辍学依然能成为世界首富。这引得很多大学生萌生创业梦想,与父母谈判通常会引用盖茨的故事。而后者,则是股神,多少梦想一夜暴富的人们,日夜研究他的著作,幻想着有一天也能在股海里暴富。可是不信邪的网友们,通过不懈努力搜索出:盖茨的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是他当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现代人有一种习惯性“质疑”,这可以说是一种思维的觉醒:不再被动接受,而更倾向于主动获取信息。而频发的各种“门”,一次次验证人们的质疑的合理性。社会诚信和各种公共机关、媒体公信度的降低更对人们这种思维惯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网络,无疑为人们的质疑提供了方便。榜样们如此容易被打倒,一方面是大众的围观和挑剔,另一方面,也是榜样们不怯于暴露自己缺点和不足,自毁形象。简单说,这些新时代的“榜样”只是“被榜样”,他们自己本身更倾向于没有道德包袱的自由生活,更崇尚个性。比如,王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汶川地震捐款时命令员工捐款不超过10元。他不惧争议,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企业领袖。然而坚持个性的榜样们,旗下从众必然分化。如此一来,全民榜样就不太可能存在了。虽然由榜样掀起全民学习热潮,形成强大向心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高大全”式榜样的消失从某种程度来讲,正代表着社会的进步。每个时代都不缺乏优秀的人,只是人们对优秀的定义,对人生的追求发生变化和分化,“高大全”已经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其定义已经无法取得社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