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各旅游目的地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宣传促销,营销手段多种多样。每当一部新影片的上映都会捧红一部分景区,这就是影视营销所起到的作用。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影视旅游”可以称之为旅游景区植入式营销。它是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达到营销的目的。
景区在影视营销的带动下开启了蝴蝶效应,不仅增加了景区的收入,同时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新形势营销的不断演变,景区影视营销的策略也在走向精细化。
策略一:影视自传——专题栏目
经典案例:《走遍中国——神农架》
随着一些人文地理节目收视率的提高,一些旅游节目也越来越受观众的喜爱。从央视的《走遍中国》、北京电视台的《四海漫游》到山东卫视的《旅游365》和桂林电视台的《游山玩水》等等,都是广受好评的。景区把自身嵌入到这些专题栏目中,能够更好的向人们介绍了自己,树立景区的品牌并提升了知名度。
主题栏目利用了景区天然的优势做了很好的宣传,这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随着《走遍中国》的热播,神农架揭开了其神秘面纱。紧跟着的是火爆的旅游场面,神农架的“自传”影视营销功不可没。
策略二:贴标签——植入影视
经典案例:《非诚勿扰‖》
很多人也许都看过这样的娱乐节目:屏幕中放着某电影片段,受邀嘉宾在努力猜想电影场景的拍摄位置。景区在电影画面中擦肩而过,虽不能成为主体背景,但这确实给景区带来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非诚勿扰‖》的热播给三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鸟巢度假村增添了浪漫气息;《杜拉拉升职记》让白领们知道了度假圣地;《西风烈》则呈现了甘肃敦煌的原始地貌……这些在电影中昙花一现的景区贴上标签后,游客络绎不绝。
策略三:自立门户——专题影视
经典案例:《庐山恋2010》
与专题栏目不同的是,专题影视则增加了趣味性,加入一些文化、历史元素,赋予了景区鲜活的生命气息。少林寺很早就凭借电影树立了景区的品牌,在经过不断的翻拍等延伸也让周边的旅游尝到了不少甜头,《庐山恋2010》的播映也让庐山披上了爱情的婚纱。景区的自立门户虽然需要很高的投入,但经过包装的景区往往会焕然一新,带来更大的回报。
策略四:人物代言——挂钩影视
经典案例:《冬季恋歌》
与前几种策略稍有不同的是,景区通过影视中人物的影响力来提升景区的宣传力度。《冬季恋歌》中的江原道滑雪场成了著名的“情人之路”,每年会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爱华网-韩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男主角裴拥俊产生的“勇样经济效果”本身就超过29亿美元,其中,为旅游业创造了10亿美元的收入。人物代言的影响可见一斑。
策略五:借风起势——巧妙炒作
经典案例:张家界巧借《阿凡达》进行炒作
如何用较低的成本获得很好的效果,借风起势是个不错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炒作也要遵守规则,避免出现反面效果。张家界借电影《阿凡达》巧妙的进行炒作,更名之事被炒的沸沸扬扬。抛开哈里路亚山的原址争议,人们会对“神山”更加向往。媒体炒作借助了影视的巨大平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人们的讨论争议中景区被无限制的放大,起到很好的推广作用。
关于景区的影视营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培训专家刘东明老师提醒,在影视营销时,旅游景区的营销商选择影视剧制片商时要谨慎,毕竟每年能够获得成功的影视剧是少数,能够推动旅游目的地发展的也是少数,要充分考虑影视剧拍摄给当地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据了解,美国曾有专家对美国的12个影视剧拍摄地进行调查,研究了这些地方拍摄前10年和播映后5年旅游人数的变化,结果发现,影视剧播放后,这类景区旅游人数的增长可以持续4年。4年之后呢?所以,景区在影视营销的“沾光”只算是个开头。有远见的景区应把目光放长远,以“沾光”为发展气息,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旅游产业链条,做到真正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