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学标杆心得体会 团队建设之标杆管理法的三项体会



    在我们的管理咨询工作中,接受了众多企业的邀请,来为他们做企业内部的标杆管理团队建设,在实际的工作中积累了诸多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经验,总结出以下主要三点,与大家共享。

一、要想立“杆”见影,贵在:正、准、恒

  一切的管理方法的创新都是为了绩效,在实施标杆管理来促进团队建设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是以团队最终的绩效来衡量的。所谓“问标杆管理要绩”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目的。但是在实际进行标杆管理的时候却常常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往往立了“杆”,却没了影,或者立了根歪杆,或者“杆”是立了,也很正,却刚见了影子却倒了杆子,以至收效甚少。

  那么怎么才能立杆见影呢?根据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提出标杆管理团队建设立杆三法则:正、准、恒。

“正”是立什么样的标杆。

  在团队建设的时候,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缺陷,这个时候需要进行标杆要素采样后建立一个逻辑上完美的“稻草人”模型,通过一系列最佳行为方式和标准的有机组合来形成团队中的标杆模型。如团队中甲的思辨力很好,但是行动力差了点;而乙行动力很好却缺少规划;丙很灵敏,具有感召力,却缺乏一定的控制力;丁很严己自律,却失之灵活和亲和。那么在甲乙丙丁四人构成的团队中,这个逻辑上完美的稻草人模型应该是四者最优点的聚合。它超越了单个人的局限性,这样就不至于造成立“杆”时的偏颇,杆“正”便有了说服力。

“准”是怎样衡量标杆。

  标杆模型是建立了,但是没有量化、不具体,也就失去了可操作性。杆子是正了,却一眼望去雾霎霎,摸不着边际,感觉可望不可及,还没开始就失了信心。因此,在确定了标杆模型后,分解它,让它变得细化、量化、阶段化就有了可学习、可对比、可检查、可考核的依据。让标杆看得到、摸得着、做得到才有操作的意义,否则,标杆管理始终是水中月镜中花只可见不可近。

“恒”是要把标杆管理当成常规方法,长期应用。

  标杆管理最大的好处是在持续的检查和学习中进行实践过程的研究,它注重的是在持续的、长期的、不断的工作过程中的方法的探索、揭示、分析、采用、贯彻。在团队建设时,应用标杆管理最怕三天热两天冷的心血来潮症:说我们要开展标杆管理,如何如何,往往一阵风似的刮过去,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刚见了一点效果的影子,却少了坚持,结果倒了杆子,空耗了热情。因此,我们在应用标杆管理的方法进行团队建设时,尤其强调标杆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

二、重视团队标杆建设时的“杆群”效应

  树什么样杆子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如果没有考虑到普遍性原则,就有可能树了杆子,但一根杆子弱不禁风,结果还是达不到目的。往往是立“杆”见影了,却孤影孑孓,团队的整体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全面提升。

 

  谚语有云:独木难成林。同样,团队建设的时候,标杆要立,但是不是立一个标杆,而是立一群标杆。在每个人的身上找亮点,树立多点标杆,并以多点高度形成标杆群,支撑起团队的能力平面。概括说来就是:从单杆上找高度,在多杆上求平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9805.html

更多阅读

执行力与狼性团队打造 打造执行力的六项基础工作

     执行力对每一家企业来说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与途径进行打造与培养。对一些新成立的企业或过去各项管理工作基础较差的企业来说:执行力也可以重新塑造。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可以培养、训练出来

创业之星玩具最优决策 创业前要做好的三项决策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机遇的社会。几乎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个创业梦——通过白手起家,获得权力、威望、财富、声誉和喝彩,成为像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斯蒂芬·乔布斯那样的传奇。  然而,每个旅程的第1阶段都会是最为漫长而艰难,创业也不

声明:《燃气学标杆心得体会 团队建设之标杆管理法的三项体会》为网友丶少负气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