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垮掉的一代?

   这几年,人们给80后戴上了几顶让80后难以接受,却无力辩驳的帽子,最严重的莫过于“垮掉的一代”,因为说一代人垮掉,是没有信心的表现,是彻底失望的表现,是彻底否定的表现。凭什么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就因为其中的一些人不会干家务活,不愿意干家务活?就因为一些人眼高手低,不愿意吃苦?就因为一些人超前消费,不懂得过日子?其实,中国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想当然”,容易陷入“集体无意识”的漩涡,一旦某个权威人士说什么,一旦媒体上炒作某件事情,大家就很容易“被忽悠”,很容易上当受骗,很容易被他人的观点左右,因为老一代人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更不愿意去做调查研究,所以容易人云亦云。今天媒体上说某个人是好人,大家都坚信不疑,被这些好人的事迹所感动,以为这些人真的是完美的好人,可是明天又说某个人变坏了,并拿出一些证据来证明,结果大家又都觉得这些人太可恨了,怎么可以这样。其实,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既不存在绝对的好人,也不存在绝对的坏人,换句话说,好人有坏的一面,坏人有好的一面,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问题而已,所以不能用“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去看世界。这个问题体现在当今社会就是对80后的集体误读。对外国人的集体误读,对外企的集体误读,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就是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喜欢摸着石头过河,按照自己的逻辑去做,而不是按照规定动作去做。

    80后由于处在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从出生起就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经历了前人都没有经历过的变革,所以他们既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也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问题,所以他们变得更理性,他们学会了用多元化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用质疑的眼光去分析问题,用自我的眼光去规划未来。可以说,时势造英雄,越是变革的时代,越容易出现英雄。未来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需要有多元化的思维,不要总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做,而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不管别人做什么,只要不伤害到自己的利益,不伤害社会的利益,就要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比如我不吸烟,我不希望别人在我旁边吸烟,更讨厌那些明知不可以在电梯里吸烟,却偏偏吸烟的人。但是我尊重吸烟人的权利,只要他们选择合适的地方去吸烟,我就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他们的自由。

    说到这里,引出另外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很多中国人为什么不守规矩?比如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写着禁止吸烟、禁止吐痰,人们却在标志前面若无其事地抽烟、吐痰,根本不把各种禁令放在眼里。所以人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中国不是没有法,而是有法不依。那么人们为什么对各种禁令不当回事?为什么对各种法律规定不当回事?因为我们没有设计好“利益驱动”的机制,人们不清楚违法的后果是什么。就拿禁止吸烟来说吧,到处写着禁止吸烟,却没有见过哪个地方写着如果吸烟了会怎么样?会带来什么后果?会罚多少钱?这种不疼不痒的禁令告示根本不起作用。类似的规定到处都有,类似的问题遍地都是,久而久之大家就把这些规定和法律当做“不通电的高压线”,知道那是吓唬人的,知道没有人监督检查,知道被逮着了也能蒙混过关,胆小的不愿意惹事,还能适当约束自己,胆大的就毫不在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不守法,“破窗效应”就出现了,“好人”逐渐变成了“坏人”。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发达国家凡是禁止的东西,一定会写清楚罚多少钱,比如开车打手机罚多少钱,电梯里吸烟罚多少钱,地铁里喝饮料罚多少钱,不仅非常具体,而且数额极大,像新加坡的很多罚款,其数额接近一个人一个月的薪水,所以没有人敢去冒险,这种威慑对于喜欢“自由”的华人来讲特别有效。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把罚款当做某些部门的收入,而是一种威慑,被罚款的人应当是越少越好,说明大家守法,绝对不能是罚款越多越好,否则就成了鼓励违法。如果越多人违法,监管部门的收益就越高,这种利益驱动的机制必然把整个制度给扭曲了。

所以,要想解决当今中国的很多问题,靠道德教育是没有用的,唯有靠“利益驱动”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就像最近出台的“醉驾”和“酒驾”处罚办法一样,只要制度严厉到一定程度,只要制度被严格地执行,就没有几个人敢以身试法,用不了多久,很多顽疾就会彻底解决。所以中国人其实什么都能做到,关键是看有没有下决心解决。|!---page split---|

面对很多人对80后的质疑和蔑视,有些专家试图替80后说话,他们在杂志上、在报纸上、在网络上向那些歪曲事实的人发起了还击,可是却陷入了同样的思维误区。因为蔑视80后的人犯的错误是以偏概全,而还击的人同样也是以偏概全,他们试图用处于百万分之一位置的“80后英雄”作为案例进行反击,不管是道德模范,还是商界精英,不管是学界名人,还是歌星影星,这些人是80后不假,但是这些人属于80后当中的极少数人,是不可复制的特殊人物。就像过去几十年,我们曾经树立了无数的英雄模范,可是却总也无法批量复制,因为榜样的力量远远赶不上文化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想通过极少数人的行为去影响大多数人,而文化的力量则是通过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去影响少数人。

    大家不妨用脑子想一想,到底是少数人影响多数人容易,还是多数人影响少数人容易?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我的思维逻辑,那就是80后佼佼者的所作所为并不能代表整个80后。可以说以偏概全是中国人思维逻辑上的一个致命问题,也是我们容易被外人误解的根源,是无法说服别人的关键障碍。

    要知道,任何一个社会的构成,都是正态分布,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只有极少数“好人”和极少数“坏人”。所以我们既不能拿极少数“坏人”作为例子去证明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坏人”,也不能用极少数“好人”作为例子去证明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好人”。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
    其实,不管是60后、70后还是80后,每个群体都有“左、中、右”,都有出色的,一般的,较差的,这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所以我们不能用一个群体中出色的与另外一个群体中一般的去对比,也不能用一个群体中一般的与另外一个群体中较差的去对比,而是应当出色的与出色的比,一般的与一般的比,较差的与较差的比。当然,谈论社会话题,应当关注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从个性中找到共性,总结出规律。

    80后从小就被教育成要有远大的理想,要给自己定一个伟大的目标,有些人要做中国的XX外国名人,有人要做某个领域的大师,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望,好像不出人头地就白活了,因此很多人把“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挂在嘴边,以为只有当将军才是成功的-爱华网-象征。大家想一下,现役军人加上退伍军人有上千万,可是能做到将军的仅仅是极少数人,我们能说绝大多数军人都是失败者吗?肯定不是,在战争年代用那样的口号去激励人们去卖命,去碰运气当然可以,但是在和平年代,如果还用那样的口号就是害人,会对80后起误导作用。

    我们这个社会喜欢报喜不报忧,80后在年少的时候只看到了好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不好的一面,等他们长大成人了才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居然那么大,让80后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

80后就像从小生活在真空中的幼虫,被家长百般呵护,走向社会之后才发现自己想象的与现实脱节,很多人表现出来的暂时现象就是经不起风雨的吹打,有些人甚至走向了反面,对社会失望,对自己失望,因此很多人觉得这是垮掉的一代,是没有希望的一代。

    其实不然,这种不适应是暂时的,是家长教育的失败,是大学教育的失败,80后在学校里仅仅学到了很多没有用的应付考试的知识,却不具备社会所需要的工作技能,没有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而学校更没有把社会的阴暗面真实地告诉80后,结果导致80后的“免疫力”低下,把这个世界看得太好了,太简单了。我相信只要给80后一段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脑子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清醒过来,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以适应现实世界的挑战,我相信他们不会垮掉。

    当今中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潮在全世界来讲都是领先的,媒体整天报道各种排行榜,不是这首富,就是那首富;不是这暴富,就是那暴富,资本市场更成了批量造富的机器,各种风云人物通过电视媒体走进了大众的视线,他们在各种场合与大家分享成功后的喜悦。各种影视作品更是把极少数人才能达到的“开豪车,住别墅”当做影片中的年轻主人公,让大家羡慕不已的同时感到自己很落魄,跟那些人没法比。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下去,80后必然会抱怨这个社会不公平,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甚至抱怨咱们的国家不好。

    其实,在我看来80后赶上了中国崛起的大好时机,赶上了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最佳时代。在生活中,在面对困难时,只要能正视自己,理性地看待未来,就很容易找准自己的定位,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来。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摒弃“好高骛远”的陋习,更不要把极少数成功人士当做榜样。

    我认为,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都跟“面子和攀比”有关,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比如在企业里,当一个员工知道同事的薪水时,他会感到心理不平衡,不管是比别人多还是比别人少,都会不开心,因为拿得多的人觉得差距不够大,拿得少的人觉得不公平。所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机构早在20多年前就实行严格的工资保密制度,绝不允许互相打听工资,否则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以淡化攀比心理,让大家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工作上,而不是攀比上,你想得到什么就努力工作,不要管别人的事。但是国内企业喜欢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工资透明制度,以为这样做可以激励大家去努力奋斗,收入低的人会向收入最高的人学习,其实大错特错,恰恰相反,没有哪个人会从心底里认同那些比自己强的人,因为人们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放大自己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放大别人的缺点,但这是最基本的人性使然。所以说,我们不要跟人性过不去。

    现在有很多80后之所以不开心,不是工作本身的问题,也不是生活质量本身的问题,而是攀比带来的问题,是期望值过高而导致的落差,所以开心与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要知道任何社会都没有绝对的公平,况且每个人的运气也不同,所以千万不要跟自己较劲,要顺其自然,对于广大的80后来说,要么在迷茫中沉沦,要么在迷茫中奋起。相信除了E类和部分D类80后之外,大多数80后都不会垮掉,他们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这一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9403.html

更多阅读

说说80后的那些事——童年的时光机 80后的那些事

给你一台时光机,你最想回到什么时候?听到这个问题,80后们估计会异口同声的回答:回到童年!属于我们的童年是每个80后都会难以忘怀的,它久久留在记忆深处泛着温暖的光斑。我们长大后,它时常会在夜里轻轻呼唤着我们的名字,然后如电影胶片一般

80后小夫妻的怀孕日记 80后夫妻私设“维财金”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8个月吸金23亿 地下炒金案再曝监管难题  8个月6000亿元交易额、涉案账户近4万个、诈骗总金额23亿元,一连串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背后,令人震惊的地下炒金案浮出水面。  5月21日,公安部督办的国内最大地下

2015中国白酒市场容量 中国白酒市场的未来看80后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美国知名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最近发布研究报告指出,虽然中国的白酒行业短期内受挫,尤其是高端白酒品牌受到政策压制,但就长期而言仍然存在较大潜力。随着白酒传统文化的传承,80后将逐渐成为白酒消费的

声明:《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为网友慢慢地学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