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羊在联交所发布公告称,商务部已于7日批准百胜集团提出全面收购小肥羊的反垄断审批,这意味着又一家中国民企被国外著名品牌收入麾下,这距离小肥羊此前公布的商务部延长审批还不到一个月,以往这种新闻也是不绝如缕,虽然属于市场行为,可是面对许多熟悉的民族品牌,诸如徐福记、太太乐、银鹭、味事达等知名食品企业相继被外资收购的现实,我们不禁要问,外资收购难道是食品企业的终点吗?
我们不否认,企业因为经营上的困难或者拓展的需要,试图谋求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种资本来帮助企业运营,以图更快捷地解决燃眉之困境。就小肥羊来说,几年来通过高速的加盟扩张,虽然已成为国内火锅的第一品牌,但是这种扩张方式也附带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加盟者在经营管理、服务质量上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和持久繁荣。相对而言,借助百胜丰富的门店管理经验,通过其门店管理优势势必能够有效地提高小肥羊的运营效率,从而也会有利于小肥羊的长远发展。但是为企业的长远利益计是否就以品牌收购为代价呢?或者说小肥羊的前途是否就只能走外资收购途径呢?
如今国外著名品牌的胃口是越来越大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越来越壮大,外资企业对中国的品牌收购表现出越发浓厚的兴趣,步伐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人的“胃”正在被外资所掌控,中国人的餐桌,也留下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的影子。他们相中的-爱华网-正是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的消费力。
资本是逐利的,因此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资本的影子。这本来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如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企业会忽视14亿人口的市场,况且随着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生活方式、生活标准和生活要求等也正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使用国际知名品牌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生活方式转变的一个标志。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尽快打入中国市场,并逐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收购中国食品企业自然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从那些被收购的品牌来看,他们大多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市场、一定的知名度的特点就可见一斑。
就如收购小肥羊的百胜集团,其也丝毫不回避其选中小肥羊的意图:
一是收购一个现成的品牌,能够借助其已经获得的市场份额优势不断壮大自己,这比重新扶植一个新的品牌所花的时间、精力要少得多;
二是通过本土快餐品牌的收购,能够有效获得市场信息,加深对本土饮食习惯的了解,使其产品经营更具针对性;
三是因为火锅在餐饮业中具有原料不受时节影响、工艺简单、消费群体覆盖广等优势,百胜能够通过控股小肥羊而获得高额利润。并借此进入中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所以说外资收购国内企业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国内的企业还如飞蛾扑火般,前仆后继地扑过去,其中的缘由颇耐人寻味。
如今国内食品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机,食品企业的发展的确受到了许多桎梏,尤其是“三鹿奶粉”事件以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一些影响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今年甚至每个月份都有一两例食品安全的新闻,不断被媒体揭露,消费者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国家也开始下决心大力打击,以图重振食品企业的声誉和信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给了外资收购中国食品企业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食品企业是否以为可以借此甩掉包袱?其实,我们常说,“危机”往往便是“危”与“机”并存,越是在行业发展最困难的时候,食品企业越是要把握住机会,夯实企业的基础,加强产品的品质,尤其是食品企业,如今卫生与安全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的关注和担心,那么企业是否能够在此有所作为?比如在食品生产的透明度上,在食品生产线上的监管上,以及在品牌的提升上,食品企业不仅不应回避,更要主动出击,打消消费者的疑虑,增强消费者的信心。须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企业必是以过硬的产品品质和品牌来打动消费者的,倘若食品企业在这样的危机时刻能够沉得住气,坚持正确的道路走下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食品市场重新迎来发展的春天时刻,这些能够坚持住的企业必然能够获得发展的机会。
同样是食品市场,前日的新闻反而给人更多的兴奋,康师傅欲收购百事可乐,用5%的饮料收益换购了百事可乐中国区100%的饮料收益,这既是强强联合,又是相互互补,康师傅通过收购,从而获得与可口可乐的强大抗争实力,这势必对中国饮料市场造成极大的震荡。虽然二者无论在发展的阶段和水平上,都有着诸多的不同,但不可否认,康师傅选择了一条对自己更为有利的道路,至少主动权在我,无论是品牌的经营还是市场的发力,他都能够自如的掌控,而相对来说小肥羊的命运却要看百胜的脸色,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肥羊的前途到底是广阔还是狭窄还真不好说了。